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展览现场。 李嘉娴 摄

中新网昆明8月16日电 (记者 胡远航)“大动脉——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主通道与生命线”展览16日在云南省博物馆开展。展览展示包括DC-3运输机头、威利斯吉普车等在内的众多珍贵文物,再现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风采。

此次展览分为“回眸千年——云南历史上的大通道”“大后方——抗战时期的云南”“大动脉——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社会主通道与生命线”“大变革——云南社会生活的转变”“大发展——开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新局面”5个单元,展出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云南铁路博物馆、云南省档案馆、镇沅县博物馆的文物及展品377件(套)。其中70%以上的珍贵展品为首次公开展出。

图为展览现场。 李嘉娴 摄

进入展区,云南数千年的交通史徐徐展开:早在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就主持开凿了到宜宾的“僰道”,后来又有了“五尺道”“灵关道”“永昌道”等。抗日战争时期,云南作为大后方,用巨大的代价开通和运营了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三条国际通道,成为当时中国接收国际援助、运输战略物资和开展对外贸易的大动脉、生命线。进入新时代,云南又积极打造水、陆、空出境网,形成公路“五出境”、铁路“五出境”、水路“三出境”及航空出境的立体网络,开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新局面。

展览的核心环节“大动脉——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社会主通道与生命线”单元,以文物史料加实景复原的方式,再现“工程奇迹”滇越铁路、“西南动脉”滇缅公路、“空中动脉”驼峰航线三条国际通道的开通背景、修筑画面、沿途风光及感人往事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展览现场。 李嘉娴 摄

展览显示,作为中国最早的铁路之一,全长854公里的滇越铁路把云南昆明与越南海防直接连接起来;其1910年完工时,共有六、七万中国工人死在工地上。滇缅公路几乎全凭人力开辟,数十万民众付出了巨大代价,约3500人丧命于此;公路通车后,3200多名南侨机工日夜驰骋在这条公路上,抢运物资达45万吨,牺牲于敌机轰炸、不幸翻车及伤病亡故的机工多达1000余名。驼峰航线从1942年5月开通至1945年11月25日关闭,中美两国共有8.4万余人参与,总共飞行时间约150万小时,共同运输战略物资85万吨,运送人员3万余人;驼峰空运将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作战实力,维系了中国抗战;在驼峰空运期间,共有1579名美国飞行员、53名中国飞行员英勇捐躯,损失飞机456架,至今还有107架失事飞机下落不明,几乎平均每月损失飞机13架。

图为展览现场。 李嘉娴 摄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展出众多难得一见的文物。如滇越铁路上的紧急铁路信号装置法国产铜响墩,曾在滇缅公路上行驶过的威利斯吉普车,驼峰空运美国机械师Louis Wise的陆军航空队飞机机械技术训练证明,著名音乐家、作曲家聂耳的随感录,抗战时期捐款最多的美术家徐悲鸿的竹鸡图等。

据悉,展览还将持续至11月16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