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繁华的大城市很美好,无奈立足太难,生存多艰。田园牧歌的农村也诱人,缺点是落后闭塞,生活不便。

而有一个地方,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它就是县城。

中国有多少县城?标准答案是2856个。其中包括860个市辖区、368个县级市、1453个县、117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特区、1个林区。

这些县城的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社会风俗可能存在很多差异,但却又在很多方面呈现一种奇特的共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县城生活,最常听到的一个词是什么?“找人”。

县城讲人情世故,拼人脉关系。买房子搞装修学驾照,孩子进幼儿园上小学,家里老头老太头疼脑热去医院看病,不管大事小事,第一时间想到找人。

不是说走正规程序干不了,有个熟人在,心里踏实,而且办事效率也更高。

县城的关系网错综复杂,哪怕原本素不相识,也能通过中间人搭上线,实观资源互换。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从大上海回到家乡的王漫妮,和相亲对象小张交往。短短几场戏,就展示了县城的生存法则。见面都是熟人,亲切寒暄,互问家长里短,邻里之间没有秘密。

小张请漫妮吃饭,餐馆老板不收钱,要还他之前为自家儿子垫付医药费的人情。看电影明明可以去附近的电影院,偏要去很远的熟人的店,这倒不是小张抠门,他解释说这是人际交往需要,情分就是在这种交往中增加的。

小张之所以在县城如鱼得水,跟他的身份有关,他是规划办的主任,手捧铁饭碗的青年才俊。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县城,考公考编,打破头想抢到一个铁饭碗。

以普通县城桐城为例,2022年该地事业单位招60人,6000多人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竞争更为激烈,其中不乏硕士博士毕业生。

即使成功上岸,也不一定能在城区工作,因为不少岗位是面向乡镇的,即便如此,每年考公考编大军仍然浩浩荡荡,因为在县制,体制内体制外,几乎是两个世界。

2

中国什么地方的人最喜欢编制?县城的人。在县城找对象,对方会问你有没有正式工作,没有编制等于没工作,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人基本没有结婚的可能。

这在大城市可能匪夷所思,却是县城司空见惯的现象。编制在县城为什么如此吃香,是因为工资高吗?

并不高,以教师为例,入职二十年、中学一级的县城教师,每月拿到手的实发工资不过三千出头,算上公积金、一次性奖励、各种补贴,一年满打满算够到十万元门槛。这是老员工,刚刚工作的大学生没这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万元年薪,和北上广的外企对比不值一提,但在县城,就是个香饽饽。

名校重本的人才不会选择县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挤不进北上广,好歹也会选择小型城市。

回县城的,多出自二三本普通院校或者专科生,以这些人的学历能力,混大城市并不容易。

而一旦选择县城,基本就不可能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县城没有外企,甚至没有任何具体产业,完全靠财政支撑着。

编制内的人每月在财政上领钱,再去县城各行各业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形成一个循环。工作环境好,有钱有闲又体面,谁能不爱呢?

即便有几个效益好的公司,能拿到高薪,但县城人传统文化和惯有心态,决定了他们对这些编制外的工作不看好,甚至不认为那是个正经工作:“谁知道哪天就黄了?

体制内的人自带光环,在县城相亲市场上,男公务员、女教师最受欢迎,哪怕相貌上稍有欠缺,也不愁没人帮忙介绍。

在这方面,男性比女性更占优势,因为女性青春易逝,30岁没结婚对象的姑娘,家里父母能急白了头。

在县城,男女婚配基本靠相亲,一个适龄青年可能要经历数十次相亲,但由于体制内岗位就那么多,相到最后都是重复的人,但即便如此,也不肯自降身价去和体制外的人结婚。内部解决,自产自销,是县城的一大特色。

3

有人说:大城市留不住肉体,小县城藏不住灵魂。

城市和县城,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大城市的上班族,每天早出晩归,挤地铁的挤出一身臭汗,自驾车的被早晚高峰堵在马路上,每天花在路上通勤的时间多达几小时。

中午是不可能回家的,午餐要么自带便当在公司加热,要么点份外卖草草解决。

县城是没有地铁的,花五元钱坐出租能从城东坐到城西,不存在拥堵现象,不过县城人更偏爱的交通工具,还是电瓶车。

县城存在大批的自建房,保留老旧的原貌,和新建的小区楼群混在一起,和谐共存,这就意味街道无法像城市那么规整。能自由穿梭的电瓶车,承包了县城人出行的快乐。

一个100万人口的县城,电动车数量高达20-30万辆,售价两万元的三轮四轮的“老头乐”,更成为近年的新宠。县城丽人们开着老头乐上班,不急不徐;老年人开着老头乐买菜接送孙辈上学,从容潇洒。过县城过日子,享受的就是这份自在。

这并不是说县城人抠抠搜搜舍不得花钱,大街上的豪车也随处可见,在生活消费方面,县城不输大都市。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者占全国的七成以上,GDP占全国的六成,其中大部分贡献来自县城。

一个年薪三十万的都市精英,不一定舍得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和最贵的护肤品,但一个年薪十万的县城青年却舍得。

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买套房子已经压塌半边肩。但县城的房价不高,少则两三千一平,再多也不过一万。

父母直接就给买了婚房,即便不能全款,也会凑个首付,如果小两口都是体制内的,用公积金还贷,没什么压力。

相关数据表示,近几年在县城购买住房的人口从原来的1%上升到了20%。编制是面子,新房是里子,如果这两样硬通货都没有,在县城就处在鄙视链下端,抬不起头来。

县城买房首选是电梯房,因为电梯房和老房子明显不同,显得有档次。小区要有物业有门禁有绿化有停车位,房子要大,三房两厅100平起步,不要小两居,更不考虑二手房。

这是因为,县城买房是刚需,房价也不高,要买就买好的,一次性到位。县城里的有钱人,不光本地买一套,还会去邻近的市里甚至省城买一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县城的店铺多是夫妻店,因为客流量不足,夫妻店省出人工成本,赚辛苦钱。

做的是传统生意,餐饮、服装是大头,大城市流行的剧本杀、密室逃脱,在县城打不开市场,开张几个月就要关门大吉。麻将室、KTV,在县城则永远不愁客源。

县城过的是热气腾腾的慢生活,高楼与平房混杂的市容市貌,新潮与陈旧齐飞。体制内外壁垒分明,低工资与高消费互不矛盾。

办事找熟人,婚恋靠相亲,电瓶车穿街而过,广场舞音乐轰鸣。县城人赚的钱不多,但小日子却过得滋润。

城市睥睨着县城,却也羡慕着县城,县城有县城的安逸,别有滋味,活色生香。

作者:玲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