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住房相关的话题热度始终居高不下。

山东省青岛市市民李黎原本应该在去年开开心心收房,却被公摊面积带来的问题困住了,维权一年多来,她始终想不通:“怎么一公摊,把我一半的房子都摊出去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要从2018年说起,2018年4月,李黎全款购入青岛市某小区一套总面积为110.25平方米的住宅。买房时,本就是建筑行业从业者的李黎对公摊面积格外关注,反复向销售人员咨询了关于公摊面积的一些问题。

据李黎回忆,当时销售人员告诉她,因为小区楼栋属于超高层建筑,达到55层,考虑到避难层、电梯高度等因素,公摊面积占比会达到31%,但实际收房时可能比这个数值小。

李黎向记者出示的购房合同内容显示:总价值120余万元的110.25平方米的套三房屋,套内建筑面积为75.24平方米,公用分摊建筑面积为35.01平方米,公摊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约31.8%。

然而,2021年9月,准备收房的李黎傻眼了: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超厚的墙壁、逼仄的空间、3间小得可怜的卧室。她找验房师测量后发现,实际套内仅有61平方米左右,3间卧室没有一间超过9平方米,主卧甚至无法放下双人床。

李黎后续向售房方询问得知,从合同上显示的套内面积75平方米到她实际测量的61平方米,差值主要体现在墙体的厚度上,外墙的一半厚度计入套内建筑面积。“将近1米的外墙,有一半的面积算作业主的套内建筑面积。

但是开发商销售时没有说明,而且在销售时有意混淆‘公摊’‘公摊系数’‘公摊率’‘套内建筑面积’等概念,各种专业术语堆砌起来,直接就被绕晕了,根本没想到实际到手的套内面积这么小。”

直到依法维权时,李黎才得到“官方”口径——小区房屋的公摊面积占比是46%。“这就意味着我们花了上百万元买到手的房子,实际上将近一半都不是自己住的,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这个情况,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购买。”李黎说。

山东这个新小区的公摊面积占到了45%,可以说是非常离谱。

无独有偶,今年5月,山西一小区业主拍摄视频,质疑公摊面积过大也曾引发网友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业主表示,他们小区这一栋楼都是复式公寓,买房之前开发商口头承诺买一层送一层,广告宣传页面也写道“住一层租一层,买一层得两层”。交完钱后给的合同,合同上写的58平方米左右,两层的面积就应该是116平方米左右。

但交房后他们发现,上下两层套内面积加起来也就79平方米左右,其怀疑公摊面积过大,超过国家标准。

公开资料显示,公摊面积这个概念最早由香港商人霍英东提出,最早的房屋要么由单位分配,要么按栋或者按层来售卖,由于单价太高,因此买房的人很少。

因此霍英东创新性地将房屋按户来售卖,公共的面积部分则由大家平摊。对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而言,公摊面积的提出的确让购房者成百成千万计的增长。

但为了获利更多,有的楼盘故意将公摊面积提得很高,消防通道、地下停车场、电梯、楼道、配压室等都属于公摊。甚至夸张到原本三室一厅的面积被硬生生缩减到了两室一厅,引起了消费者们的强烈不满。

有律师表示,近年来随着房价的上涨,公摊系数也迅速攀升,部分住宅的公摊系数甚至超过了30%,但公摊面积到底应该设定为多少才算合理,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确实没有对公摊系数设定上限。

公摊面积一直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甚至已经是众多开发商约定俗成的一种做法,显然这并不合理。除非购房合同中明确标明建筑面积和实际面积,不然只能闷头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