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平方米的房子,到手却发现套内面积只有60多平方米;购房时销售人员口头承诺的31%公摊面积,收房时却变成了46%……今天,关于110平米的房子“到手”仅61平米再次引起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公摊为何物?

提到公摊需要先搞清楚什么叫建筑面积,什么叫套内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包括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是业主专有的部分,关上家门就是您的套内建筑面积。而大家分摊的面积则属于业主共同所有的,并非专有,比如楼道、电梯、一层大厅、物业用房等等,这些就属于公摊面积。

二、公摊的猫腻在哪里?

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公摊部分,公共部分(公摊之外,不计入房本分摊面积,但是归全体业主所有的部分,比如小区的公共道路、公共绿地、配套用房等)对于业主而言,往往是不可控的,甚至是不可知的。不乏一些公摊部分、公共部分,广大业主花了钱,却不知道具体在哪里,更不知道有没有产生收益。而且,这种现象在很多很多的小区都是司空见惯的。

三、购房时如何识别公摊?

咱们购买新房的时候,大部分买的都是期房,而且就算是现房,很多人对面积是不敏感的,如果不亲自去算,购房人是很难分辨真假的。对于开发商宣称的公摊比例,可以通过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初步核实下。开发商在售楼处是必须公开房屋面积预测报告或实测报告的,可以从这个报告中查出咱们要购买的房屋的相关面积数据,拿建筑面积减去套内的建筑面积再除以建筑面积,就可以算出公摊比例。

四、公摊对开发商的好处

1、利于销售

建筑面积比套内建筑面积要大,从宣传的角度上讲,面积更大的建筑面积显然更具有竞争力,而且销售的时候,单价也比套内建筑面积的单价要小,显然也更具诱惑力。另外,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开发商很会利用两者的差异虚假宣传、欺诈销售。这个热点新闻就是典型的例子。

2、后期收益

每年到年底,有时候会看到极其个别的小区会发“公共收入”红利。因为这种事情太少太少了,所以会被当做新闻去报道。实际上,每个小区都有公共部分、公摊面积,而这些部分可能会被开发商或物业公司“偷走”,成为他们谋取后期收益的重要工具。我曾遇到一些小区,公共收入每年甚至高达数千万。

五、开发商开发商销售公摊牟利如何维权?

首先,必须先确定哪些部位是公摊和公共部分。比如对公摊的界定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面积实测报告去核实。在面积实测报告上,清楚地记载了哪些部位属于公摊,被哪些房屋分摊了。其次,在核实后,可以视情况通过民事诉讼或违法查处的方式,请求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但是这种维权往往有一定的难度。比如:1、组织难度大。公摊往往属于很多业主,而将很多业主组织起来,如果没有很专业的人进行指导,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业主代表,往往会半途而废。第二,术业有专攻,很多业主往往对公摊不是很懂,有时候可能能发现了一部分属于公摊被开发商卖掉。再比如很多业主恐怕并不能全面掌握小区的公摊信息,甚至看着开发商在销售公摊谋利却不知道。

六、公摊是否可以取消?

公摊部分是客观存在的,不存在客观取消的问题。但是可以在房屋销售的时候,不以建筑面积对外销售,以除去公摊面积后的套内建筑面积或套内使用面积进行销售,这就可以有效避免相关的销售欺诈。而且,不论是销售的时候,还是交房的时候,如果做到对公摊部分,对公共部分充分公示,充分地公开透明,侵占公摊公共的问题势必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