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基百科的伪科学词条,关于中医是伪科学的词条依然在列,其中一条是这样阐述的,没有任何已知的解剖学和组织学基础能证明穴位和经络的确存在。这些词条引用的文献基本都是在十年以上时。

检索了一下经络的相关词汇,结果就发现了这样一篇关于经络的报道。打开《自然杂志》的官网中找到了这篇报道的原论文。论文上说,美国的一个科学团队在人体内注入了一种荧光素,然后通过深入人体60到70微米的内窥镜来观察这些荧光素在人体内的走向时,居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此前在解剖学上从未发现过的器官——间质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间质空间几乎布满了从上至下人体全部,而且其中充满了体液,真的就像一条高速公路一样不断在人体内循环,将携带着能量的体液游走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并且它和已知的解剖学结构没有任何的相关性。论文上还显示,这种间质空间内的体液流动可能对人体的诸多病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只不过这种器官是必须在人体内体液充足和在体内显微技术的加持下才可以观察到,所以在以往的解剖学中就忽视了这种所谓间质空间的存在。

那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黄帝内经》灵枢篇所说“夫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指的就是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系统之所以能保持协调统一,就是通过经络之间的交换能量,才使它们能互相协调,从而让人体达成一个整体。而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这种间质空间和经络的描述上似乎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如果经络真的存在,古人又是如何发现它的呢?在《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则记载,“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阔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而宣导之。”

意思是说,在神农,炎帝时期,有一名叫殷康氏的首领,因为经常发生水患,人们长期生活在阴冷潮湿的环境,导致许多人阴气入体,关节容易生病。为了治病,人们就创造出一种舞步,将体内的滞留之气排出体外。这段记载就被很多专家认为就是导引行气的起源。后世人们又经过发现,拍打,推拿某些特别部位可以治疗相应病痛,后又加以归纳总结,就形成了后世的经络穴位之说。正如三国时期华佗发明的五禽戏,正是这种经验科学的表象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传统医学作为前人留给我们后世华夏子孙的一块瑰宝,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用怎样一种更好的方式去继承,而不是像部分人那样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

最后,我引用人民日报海外版对中医学的科学定位一文中的原话作为结尾,我们不可能用西医实体实验的方法去研究中医形而上的症候表现,也不可能用中医逻辑思维的方法去研究西医形而下的结构与功能,这是人类科学分类学的规律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