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想撰写一篇讨论上海人精明的文字,但一直无从下手,因为题目太大。一位报社编辑好友曾对我讲,“接触这样的题目,需要更大的视野和理性、感性结合的写作,个人感觉不是一两件语焉不详的个例所能涵盖的”。但我以为,无法论证的东西,只得从小处入手。透过表象,窥测其内涵与本质,也是管用的。个案可作具体论证,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确实无法采用统计方法来证明,这也是社会科学领域诸多争论,谁也无法说服谁的原因。

但刺激我完成这篇文字的,有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上个月去加拿大多伦多,安排女儿留学以及生活等事宜,上海人被嫉妒或者被误解似乎延至海外。女儿与其他三个同学租住在学校安排的独立屋,房东是一对来自中国内陆某省的夫妻,上世纪九十年代移民加拿大,并在那里置业。没曾想,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社会,其运行机制成熟规范,赚钱发达的机会很少,他们带出去的钱财,没有被放大或增值。假如这些资金投资在国内购房,可能增值n倍,而在加拿大,他们自己居住一套,出租一套,靠租金苟延残喘,心态怎么会好。所以对国内来的包括上海人似乎有成见,有心理落差,背后曾讲,最瞧不起上海人,这恰恰暴露其心态是很在乎上海人的。第二件事是在一个微信群里,有一位外地朋友数落上海人不好客、不热情,太精明。这里,似乎不接待你,就是精明;那接待你了,算是大度好客?对上海人的误解,或许有上海人自身的原因,更多的是对上海人的所谓“精明”,有成见,缺乏对上海人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了解。

关于精明,《国语·楚语下》有:“夫神以精明临民者也,故求备物,不求丰大。”指纯洁光亮、精诚、聪敏仔细。查一下精明的基本释义,有精干聪明、精诚、真诚之意。说到精明,又往往与聪明相联系。有的认为,精明是小聪明,侧重在处事上;而聪明则是大智慧,表现在大事上,或是在学识方面。

上海话里,精明有时又和门槛精相联系。关于门槛精,上海人常把擅长算计、找窍门、精明老练、能占到便宜的那套本领称之为“门槛精”。“门槛精”是旧上海“洋泾浜”语。“门槛”一词来源于英文“MONKEY(猴子)”。“门槛精”就是“猴子精”的意思。人比猴子聪明,上海人却要用猴子比喻人的聪明,不知出于何意。这里,门槛精似乎成了贬义词。上海方言,“迭戈宁门槛老精额”,确实是含有贬义的意味。但不少上海人会回答,只要不侵犯他人利益,我门槛精不精,与你何干?这里隐含的逻辑前提是,首先承认自己门槛精,其次是只要不损害他人,不违反法律,门槛精是自己的选择,干卿何事?上海人还是非常坦率的。

其实,门槛精与精明还是有差异的,上海话里的精明,确实包含有精于计算、找窍门、走捷径、找机会等含义,但更多是开动脑筋、守秩序、识相、低调的意思,含有智慧之意。上海人的精明一词,我更多倾向于严谨、诚信、契约、秩序、能力、知趣、透彻等含义。上海人的精明,其实是文明,至少是对文明的追求,这是一种文化境界。文化有优劣,文明有高低。这种文明的具体体现,就是上海人对人际关系边界的群体性把握和实践,这种把握及其实践,本质上是一种书写在内心深处的契约。契约精神非常重要,我们这个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大多与契约精神缺乏有关。所谓诚信,本质上是一种契约,不管是书面所立,还是口头约定。

契约精神是一种法制态度,是浸透在血液里的一种民主,所以契约又往往与民主制度联系在一起。一个社会制度缺乏民主,其契约精神也是大打折扣的。写到这里,忽然看到微信上流传的,某省的下属地方政府开始“耍赖”了。说是某些地方政府,为本地企业或机构的对外融资提供政府担保,后因上级部门“对财政性违规出具担保函和承诺函进行专项检查”,说是要收回先前发出的担保函或承诺函,这里就涉及契约问题。首先是这个承诺函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其次即便担保无效,即不承担担保责任,也存在地方政府依据过错大小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地方政府已经发过文件作出某项承诺,说收回就收回,非常不可思议,更可怕的后果是连锁负面效应,开创了不讲信用的先例,对市场环境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契约精神如此草率,作为微观市场主体所面临的风险,怎么会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人的契约精神,从民国时期就有,后来有所削弱。我出生在上海,小时候由祖父祖母带大,印象最深刻的是上小学时,有一次借同学卷笔刀带回家,红颜色的,塑料做的,里面暗藏削刀,只要将铅笔放进,转一下,铅笔就会削好,可以继续写作业了。祖父看我非常喜欢,于是说可以为我买个新的,但明确这借来的,一定要还给人家。上海人的有借有还,讲究诚信,是有传统的。相信我的隔壁邻居,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这样就形成上海群体性的讲究规则的风格。还有一次,我和同学玩一种名曰“刮四角片”的游戏,输了,要给对方用纸做的“四角片”,这天输了不少,欠着同学的,回家心里很难过,告诉了祖父,祖父没有批评我,只说了一句,输了就要还的,这是做人规矩。上海人的规矩,也是自小时候培养的。我祖父也喜欢赌博,后来中风倒在牌桌上,半身不遂,时间是凌晨。我继承了祖父的诚信,也继承了好赌的基因。但不论输赢,不会欠账,这是契约,更是心灵深处的良知。上海人打麻将,欠账的也有,大多数是暂时缺钱,一旦有了,会及时归还,否则传出去,会影响口碑,这也是上海的海派赌博文化。

谈起契约精神,这使我想起与一些外地朋友聚餐喝酒时常谈起的话题,他们认为,与上海人的谈判签约过程是漫长或艰难的,但一旦签约后,履约能力是最出众的。反观一些喝酒厉害的地方,酒一喝(一直会喝高的,有的甚至中午也喝),胸脯一拍,都成了兄弟,什么都好讲,法律意识全在杯中,签约草率随意,但一旦履约起来,只有身临其境者,方可体会被“关门打狗”般的痛楚。上海人的喝酒,表面上很“精明”,不会乱喝,本质上则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在上海,“宁伤身体,不伤感情”之类愚昧落后意识很难有市场,表现在酒桌上,喝酒随意,不劝酒,这是对生命存在状态的尊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喝酒多了会伤身,假如身体没有了,兄弟朋友情谊何处寄托?

上海人的精明,体现在识相、知趣、礼仪等日常生活里。近二十多年,市场经济提高了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仓廪足而知礼节,上海人去外地探亲访友习惯于借住一个宾馆,请朋友或同学或亲属吃吃饭,叙叙旧,不大习惯住在朋友或亲戚家里,不给人家找麻烦。将心比心,假如有人住在你的家里,你的生活节奏被打破,你的时间被套牢,除非是你的亲生父母或孩子,一般你是不愿意的。所以,对亲戚朋友或同学,我的通常做法是不接不送,来沪之后,请你吃顿饭;关系铁的,最多陪你去郊区古镇玩一下或者到时间的送站,其余时间你自己安排。当然,属于老师、长辈或欠朋友人情的除外。按照对等原则,到外地,也不找人家麻烦,预订个宾馆,约对方吃顿饭,距离恰当,客客气气,上海人风格,这是非常理性有序的生活方式,既是对对方的尊重与礼仪,也是自己素质的体现。

鉴于对精明的不同理解,带来的地域观念差异,也是无可奈何的,需要时间来解决。前段时间,有个外地同学,严格讲不是一个班的,前几届的,但出于同门,也算是师兄,来上海,正巧我不在上海,也就无法请他吃饭,于是他很不开心,背后有微词,概括成一句话,上海人小气,不够义气。实际上,你顺道来上海,我接待你是情分,没空不接待也属正常,又不欠你的,不存在小气不小气、义气不义气等问题,做人心态要好。再说,全国只有一个上海,一般都想来这个大码头来看看,上海人的接待压力也不小。有时间出面掏钱请你,这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没空也应得到理解,一切应该是随缘的。

上海人的精明是一种智慧,一种贯穿人生的大智慧。以遵守社会秩序为例,表面上暂时委屈或退让,但最终受惠得益的,还是遵守规则的。记得小时候祖母带我外出,遇到红绿灯,她总会捏着我的手,说等到绿灯才能通过。祖母出生在浙江余姚梁辉山区,虽娘家的家境尚可,有两层楼木结构瓦房和院落,至今还在,古朴结实,但那个年代女孩读书仍是奢望,所以祖母没有文化,上世纪40年代初,跟随祖父移居上海,在上海这个被外来文化和西方制度影响深刻的城市,养成了守秩序的习惯。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中国人到欧美,大多变得温文尔雅,而很多老外来我们这里,似乎同化了,也会不顾红绿灯乱闯马路了。

上海人的精明也充满着辛酸与沧桑,渗透着无奈,但上海人在有限的资源里,善于求变,在精细之中,变出了一番新天地。最典型的是搭建阁楼,解决住房困难。我小时候住在老式里弄里,由石库门、旧厂房等组合而成,属于公有住房。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多数家庭生育三至四个孩子都很正常,有的甚至生育五、六个,住房面积窘迫的尴尬日益凸显。在这个只鼓励你生育,社会保障跟不上又无处诉求的背景下,该怎么办?政府解决不了,房屋供应又没有市场化(当时低工资也买不起),上海人聪明或精明体现出来了,他们购买木板,自己搭阁楼,配上楼梯,一间10多平米的的空间,立马变成复式的一房一厅建筑,楼上可睡觉,楼下作为厅堂,虽略显局促,但上海人已经很满足。至今,在市区老城区的旧弄堂内,这类阁楼还能看到。有一次在上海复兴西路附近一条老街,看到沿街的一户人家,10多平方米的居室,这阁楼是后搭的,有楼梯盘旋而上,楼下开着一家书店兼客厅,后门有厨房、卫生间,我估算楼上楼下总面积约30平方米不到,螺丝壳里做道场,经营者创业与生活完全在这个狭小空间,小巧精致,设计布置的非常妥帖,充分体现工匠精神,上海人的细腻、优雅、精到、巧劲全显现在这里。现在提倡所谓工匠精神,可以去看看上海人搭的阁楼,严谨、科学、耐用、坚固、实惠、细腻、漂亮,没有虚假,没有伪造,曾经听说过有大楼倒的,但从没有听说过上海居民自己搭的的阁楼倒的,这就是上海人的精明。

上海人的精明,更多的是表现在寻找和把握机会的能力上,这是一种渗透骨子里的智慧,天赋的,无法复制的基因。最为佩服的“黄牛”,过去叫“掮客”,其发源地就在上海,嗅觉非常灵敏,擅长把握机会。作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中间人,“黄牛”或者“掮客”,也是在创造,也是在奋斗,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他们非常讲究诚信,以获得市场认可。上海的“黄牛”精神后来传播影响至其他地方,甚至远销海外。现在神州处处都有“黄牛”,虽然他们有时为了争夺地盘而大打出手,但绝不会报警,旧上海的风格,有问题自己私了,不报官家公了。民众都知道的某省贿选人大代表,里面也有黄牛的影子。出了银子,代表席位肯定给你,纪律严明,办事效率特高,非常讲诚信,当然价格亦不菲,一份价格一份货嘛。

上海人的精明是入世的,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在上海生活的人,都有一种感觉,上海生活压力大,房价超高,生活节奏很快。上海人深知,有作为才会有地位。我国自农业社会转入社会主义,再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在补习社会演绎发展规律必经之原始积累阶段的功课,这个过程是必须的,无法省略的。缩短这个痛苦过程,忍辱负重,艰难推进,才会迎来民主的曙光。上海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总是走在前列。在有的制度或方案的设计上,很能体现上海人的精明,本质上是上海人的智慧。上海的一些制度设计,起先总被质疑,随着时间推移,总会被证明是正确的。有的贯彻全国性的做法,其很多内容汲取或仿效上海的现行做法,可以找到上海风格的痕迹,或许这种做法之前未被“合法化”。

上海人的精明也是出世的。上海人喜欢读老庄哲学,老庄哲学对退守心灵的安顿,实在是个伟大的发明。在这个空间局促,时间节奏加速的城市,没有哲学的高度引导,上海人是简直无法生存的。上海人喜欢喝茶,在许多场合,都有茶席茶道,在劳累之余,坐下来,静一静,冷却一下。有朋友来访,一道坐下来品茶,这是礼仪,上海人也是好客的。此时,上海人的性灵,往往更多关注在天地之间,超越具体利益与计较得失,进入了审美的境界。

上海人的精明,注定会载入审美史。中国的一部美学史,也是审美概念史或者是审美范畴史,“精明”作为一个审美概念,集中了上海人观照世界的心灵企盼。上海人的精明,偏重于经验形态,属于随感式的、印象式的,但绝不空泛,可以上升至理论形态,这需要哲学家的努力。随着社会的变迁,其内涵与外延也会与时俱进,其边界不断丰富完善或者被修正。但其核心或者基本特质,这种契约与文明,不会改变。

追溯上海人的“精明史”,时间虽不长,但与上海城市的形成息息相关。而上海城市的形成,又与西方文化的交融,无法隔断。上海在18世纪中叶开埠前是一个小渔村,“洋枪洋炮轰开这个封闭世界”,避开“民族主义”不谈,就社会发展或上海城市形成,租界在上海区域的出现,对上海人的观念与处事行为,有着直接深刻的影响。上海人的精明、严谨,讲信用、守秩序、讲规则,本质上是汲取西方文明,当然中国是礼仪之邦,也有我们自己的文明,虽然中国也是早熟的文明。而上海人的长处,将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结合,又形成上海人的守秩序又吃苦耐劳的特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作为一个移民城市,虽然历史不长,但已经形成上海的文化,海纳百川,能够兼容,不同文化,都可以在这座美丽城市找到坐标,比如饮食,没有一种菜系,可以占绝对主导地位;各种饮食,都可以在上海生根发芽,有自己的粉丝。当然,上海人也会有缺点,过去有排外的思想,现在也有,比如瞧不起比自己落后的外地人,这个现象一直被诟病。其实,这不算大毛病。就全球而言,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总会有不希望接纳落后国家或地区移民的声音,担心他人分享社会福利或其他社会资源,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原住民先缴纳了社保。就全国而言,省会城市居民,也有许多不希望周边县城或农村来的,给城市带来压力。排外思想,在世界各地,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的,这是人性,自己日子好了,不希望别人来分杯羹。如何解决,这就涉及政府的社会管理跟进的问题了。

上海这170多年的开埠史,也是一部文明推进史,谁都可以进来,只要你能够生存。上海是地域概念,上海更是个文化概念,他是兼容、宽松、文明、秩序、理性的综合体。想来上海吗?想拥有上海户籍吗?想成为新上海人吗?答案或许未必统一,这不排除有许多情绪和心理因素,人性结构本身就是多重复杂的。但假如你的孩子读完大学,户籍留在上海,你愿意让他户籍再迁回去吗?答案全在里边了。就象中国人取得美国绿卡,有几个愿意放弃?虽然这个比喻,未必周全,但道理一样。

(何柏青《闲聊上海人的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