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聚焦第六届丝博会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举行

8月15日,由陕西省政府主办,陕西省商务厅、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自贸研究院承办的第六届丝博会重要活动之一“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举行。

论坛以“引领新经济·重塑新格局·推动新发展”为主题,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园区代表,重点围绕如何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示范作用,加快打通经济循环堵点,破解开放不足短板,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建言献策。

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引关注

论坛分为领导致辞、主题演讲、专题发布、重点推荐、圆桌访谈五个部分。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魏增军在致辞中表示,陕西自贸试验区揭牌以来,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加快集聚优质资源要素,深入发展优势产业,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自贸试验区开放环境持续优化、开放通道加快构建、开放平台不断完善、开放活力加速释放,动力强、结构优、质量高的经济发展态势正在逐步形成,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和“排头兵”的作用不断彰显。下一步,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将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丝路自贸”“科创自贸”“农业自贸”和“会展自贸”建设为抓手,着眼于营商环境的优化、资源配置能力的提升、新业态新模式的打造和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融合发展,推动陕西更好融入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格局。

商务部驻西安特派办特派员胡剑萍在致辞中肯定了陕西自贸试验区五年来在营商环境、通道建设、产业集聚、协同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对引领带动陕西和西北省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琦表示,陕西自贸试验区揭牌以来,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开展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朱正威则通过对比国内外跨区域融合发展的经验,提出了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要素整合为抓手、重点匹配“链接点”、强化陆空“双港”联动、深化体制创新等五个方面的建议。

“陕西自贸区发展报告”发布

在专题发布中,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自贸研究院院长助理梅红介绍了陕西自贸试验区揭牌五年来的建设成效,并发布《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17-2021)。

重点推荐中,西安市商务局局长、自贸办专职副主任张选民围绕建设国际贸易大通道进行推介发布;西咸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刘宇斌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进行推介发布。

圆桌访谈,围绕“以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召龙围绕跨境电商,西安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华围绕科创产业,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教授赵玺围绕数字经济,陕西省商务厅服务贸易处处长解娟围绕服务贸易,四川省商务厅(自贸办)综合信息处处长郑颖亨围绕联动创新,普华永道综合商务咨询服务部合伙人袁伟围绕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融合发展,结合主题,分享经验做法,提出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大胆探索、成果显著,一批重要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和进展吸引了现场嘉宾关注。 华商报记者 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