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好,我是老云。

今天给大家讲一段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万华,出生于普通的家庭,但他怀揣着对电影的梦想,终于在20岁那年,陆万华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如果非要攀关系的话,陆万华算的上是陈凯歌的师弟。

只是,陈凯歌并不认识陆万华,陈凯歌是北电78级的,而陆万华是后背,两人隔着太多层的关系,所以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时候,陆万华也一直以陈凯歌这些前辈们为荣。

在学校里他表现优秀,毕业后被分配去了北京儿童艺术中心做了电影电视导演。

1991年,陆万华辞职了。

下海潮的商人们

辞职的原因,还是他嫌弃钱少。

那是1991年,改革开放的年代好年代,今天无数的富豪也正是发家在那个年代,陆万华也想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于是他把自己的家底全部拿出去创业,忙活了一年后,他意识到他需要“人脉资源”,于是他又很努力学习,考进了社科院,攻读工商管理。

三年后,他获得了研究生学历。

研究生导师也夸他聪明,劝他留下来做学术,但是陆万华还是婉拒了,从来考研究生就是冲着经商去的,他又怎么会轻易地放弃。可是,正当他大展宏图的时候,遇到了一对足以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国外蔡氏二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蔡氏兄弟的扶持下,陆万华居然在28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坐拥6家公司的董事长,并且对公司有着绝对的股份和控制权。从1996年到1997年5月,一年,公司赚了2.5个亿。

但,奇怪的是,蔡氏兄弟为什么要帮他呢?而更奇怪的是,陆万华明明一分钱都没有投入,而且公司一笔生意都没做,账面上又是怎么样“赚了”2.5亿的呢?这一切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么样秘密,怎样的交易?

说来复杂,但其实也很简单。

蔡氏兄弟找到陆万华,并非真的想要帮助他。

他们也不是什么真的实力雄厚的大老板,他们就是个江湖骗子,说白了,他们跟陆万华合作就是想趁着跟借以“合办企业”的机会,炮制了一个“大项目”来骗陆万华的钱。

只是连这个蔡氏兄弟也没想到的是,陆万华把事情给搞大了。因为“大项目”要钱,要一大笔钱,而陆万华根本就没有启动资金,于是他找到了在北电和社科院读书时留下的人脉关系,找到了一家电影协会。

他告诉电影协会的负责人说,他手中有个好项目,是跟银行合作的,只要电影协会愿意存1000万现金这那陆万华指定的银行,就能有高额的利息,且陆万华承诺“如果按我说的做,我先给你25.5%预先支付高息。”“不含银行利息?”“对。银行利息你们该拿多少仍然拿多少!”陆万华接着解释道。

相当于1000年投进去,半年后就能拿230万。这直接把电影协会的负责人给弄懵了,天上难道真的会掉现金吗?协会负责人呢有些犹豫,但思来想去还是答应了,他想,钱反正也是打到银行里去,出事也轮不到他,他只是把钱挪了一个银行存着而已。

于是,第二天,协会负责人答应了,并随后把1000万元人民币存入了陆万华指定的银行。而陆万华真的就当即付了230万利息。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只是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万华并没有真正地把钱存进银行,他跟协会负责人说:示:“此项业务是银行体外循环,属违规操作,只有和银行上下关系熟的人才能办理,你们把开户资料给我,等我为你们开户后,再把存款存入你们的账号内。

协会负责人是有些犹豫的,但是在高额利息面前,还是决定尝试一下,毕竟只要钱到了账户里面一切都安全了。在协会负责人真的把1000万的存款转到陆万华的账户后,陆万华不仅给了230万利息,还真的给了收款的支票。

但,这位协会负责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收款的支票说伪造的,陆万华早就买通了银行的内部工作人员,并且把银行的公章、法人名章全部偷了出来并且复制了。那位,负责人收到的支票和带有开户手续的印鉴卡都是假的。

而那1000万的巨额存款,全部被陆万华给卷走了,并随后打进了自己公司的账户里。而就在几天后,同样的手段,陆万华又卷走了一家证劵公司3000多万的巨额存款。半年后,某协会所存入的1000万元到期。

陆万华,要暴露了。

为了掩盖罪责,陆万华主动找到协会的负责人,提出“延长半年”的要求,经过私下讨价还价,陆万华决定又一次把按以25.5%的额度把200多万元的利息支付对方,但要求是继续存半年,于是这家电影协会的1000万存款仅仅存了半年,就从陆万华那里拿走了500万利息的高额回报,堪比股神...

不过看起来好像是电影协会赚大发了,但实际上这些利息的钱,都是从电影协会那1000万的存款那里掏出来的,陆万华自己本人没有任何损失,真正受损失是存款单位本身,而就在电影协会尝到巨额高息的同时,那位负责人又一次将700万存入了陆万华指定的账户...

陆万华,笑着收下,占为己有。但半年后,这家电影协会的1000万存款再一次到期。

摆在陆面前有三种选择——

一、尽快把1000万还到账上。

二、说服协会负责人理续存延期,同时,他需要再一次支付对方200多万的高息;

三、置之不理,听天由命。

陆万华选择了第二种,倒不是第一种还不上,事实上,在短短的15个月内,陆万华用同样的手段骗取了14家不同类型企业的2.53亿元的存款,但问题在于,这些钱都要支付高额的利息,而想要支付起高额的利息,就必须要有不断的“巨额存款”流进来,也就是要拆东墙补西墙。于是,为了不让所谓的“资金链”崩盘,陆万华还是选择了第二种。

但他又抠搜。为了再一次支付电影协会200多万的利息,陆万华又骗取了一家物流公司1000万的存款,拿出200万给了电影协会。

可,陆万华也知道,这样下去迟早是要出事的,为了还上前面的窟窿,后面的窟窿注定要比前面大,后面要骗取的巨额存款甚至要达到亿元的级别。这让,陆万华有点后怕,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要把账户里的钱拿出去做生意,做投资,于是他把900万美金,直接转给了说是要去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蔡氏兄弟,蔡氏兄弟原本对陆万华不抱有任何期望,以为他是个穷鬼,但没想到,这一出手就是900万美元,这让兄弟两人很开心。

只是——

他们并没有去购买所谓的上市公司股票,他们是江湖骗子,拿到陆万华汇入的900万美元后,整天混迹赌场,玩得天昏地暗。

而同样,拿着陆万华的钱在外面潇洒的还有“宫孝明”和“邹学平”,这两人是陆万华骗取企业巨额存款的搭档。14家企业2.5亿的巨额存款,大多是宫孝明找来的,而制造假的印鉴卡和假的复印件,假的银行公章,以及银行能够快速的把钱转到陆万华的账户上,大多是邹学平负责在操作,可以说,没有宫孝明通过各种关系把一笔笔存款拉到手,没有邹学平把银行的门路打通,陆万华寸步难行,根本不可能完成这连环诈骗案。

共同的欲望,让他们的相互勾结并成为了一条线上的蚂蚱,陆万华也不小气,在拿到电影协会的第1笔1000万的存款后,他立即,分别给宫和邹每人140万。宫孝明一下子就买了两辆车,一辆奔驰,一辆宝马。邹学平置办了豪宅,还出国玩了一圈儿。

但,虽然陆万华是在分钱,但杭开始分的钱和造成的窟窿,一直在可控的范围内,即便真有一天出了事,他也能主动投案把钱还上一部分,只是他没计算到的是,在于利欲的恶性膨胀和驱动下,。邹学平利用为陆需兑换美元的机会,总是以比市场价高出许多的价码从中揩油取利。一次兑换300万美元,邹硬是从陆的账上掠走了300万元人民币。

而这300万最后都需要算到陆的头上来。

所以走到最后,陆万华的窟窿越来越大,根本还不上钱,被捕后,他辩解说,自己只是违反了银行的管理制度,他甚至认为,自己这样只是变相的融资和借钱,如今的大企业都是这么变现,都是这么占有市场的,陆万华说:“只要能用钱把生意做大,这些钱迟早就能还上。”

显然,陆万华是个赌徒,只是他是在拿别人的钱在赌,别人的钱还是骗来的,而最终他留下的窟窿,又在同伙的侵蚀下越来越大,最终还不起承诺的巨额利息,而被企业告诉法庭而彻底崩塌了。经法院调查后发现——

从1996年2月至1997年5月,陆万华利用伪造金融凭证、票据,疯狂实施了多起诈骗犯罪,先后将14个单位的总计2.5亿元人民币的巨额存款划入自己的账户。其中将兑换之后的900余万美元汇到境外蔡氏兄弟的公司账上,由蔡氏兄弟全权支配,用于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

其余的一笔笔巨额资金,被疯狂地挥霍:名车豪宅、周游世界,挥金如土、一掷千金。

案发后,虽经办案组多方努力追缴赃款,但最终仍有1亿多元人民币无法追回。法院认定他犯有金融凭证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2年9月6日,长达4年的马拉松式的审理过程终于划上了句号——“有什么遗言?”检察官问。“……没有。”一个小时后,年仅37岁的生命随着一声枪响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