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和1930年,爱因斯坦两战玻尔量子论,都铩羽而归,似乎江郎才尽。但没想到,5年之后,爱因斯坦又卷土重来,还带来了一个不朽的思想实验,仅用4页论文,掀翻了玻尔的量子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爱因斯坦之前连输玻尔两次,但爱因斯坦终究是爱因斯坦,一个可以比肩牛顿的天才,他可没那么容易才思枯尽。
对于玻尔量子论,爱因斯坦一直耿耿于怀,坚壁清野五年之后,也就是1935年,他又卷土重来了。
这一次,他带来了一个不朽的思想实验,正是大名鼎鼎的EPR佯谬。

这篇论文出奇的短,短到仅仅只有4页而已。
而物理界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论文越短,事儿就越大。
当EPR论文惊现世间时,不止是物理界,整个世界都被震骇了。
因为这是爱因斯坦向量子理论发起了总攻。
这一次,爱因斯坦一出手就惊艳了所有人,他居然搞出了“粒子自旋”的思想实验,直指玻尔量子论的核心。
量子论认为,在我们没有观察之前,一个粒子的状态是不确定的。
这时,爱因斯坦就想象了一个大粒子,本身自旋为0,很快会衰变成两个小粒子A和B,向相反的两个方向飞去。
那么如果粒子A的自旋为“上”,B的自旋就一定是“下”,因为它们要保持总体守恒嘛!
OK,现在大粒子分裂了,两个小粒子飞出去了。
按照量子论的说法,只要我们不观察,这两个小粒子的自旋状态就是不确定的,每个小粒子的自旋都处于上/下这两个可能性的叠加混合态。
那么,问题来了——
当A和B已经飞出去几万光年了,我们这时才开始观察粒子A,它的波函数会在一瞬间坍缩,随机选择一种自旋状态,比如说“上”旋,那么粒子B肯定就是“下旋”了。
可问题是——
它俩相距几万光年,它们是怎么通信来保证A坍缩成“上”的一刹那,B一定就会坍缩成“下”来对应呢?
相对论早就定下了规矩,不可能有超过光速的信号传播,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两个粒子从分离的一刹那开始,它们的状态就已经客观确定了。
如此的话,量子论所谓的随机性和“观测说”就是扯淡了。
这个结论一出来,爱因斯坦杀招便至,霸气凛然,傲视玻尔。
玻尔乱了,整个哥本哈根学派都乱了,他们只能接招,但却岌岌可危。
关于爱因斯坦和玻尔等物理天才的传奇,在《量子传》里面有科普。书里,从基尔霍夫黑体辐射,讲到普朗克量子,再到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然后是玻尔的量子化原子模型,直到贝尔那个伟大的不等式……完美展现出了那段波澜壮阔、激荡人心的物理史诗。
《量子传》的作者曼吉特·库马尔是个真正的大神,拥有物理学和哲学双学位,还是《连线》英国版顾问级科学编辑,更是权威的科普作家!
《量子传》,是一群天才的争辩传,各路物理大神齐聚,书中回顾在20世纪物理学巨人们在“量子力学”领域精彩地智力较量。这本书,更是受到清华大学、首师大物理系教授赞赏推荐。
《量子传》虽然讲的物理史最复杂的量子论,但却非常好读,只要具备高中数学知识都能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