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关于房价的新闻太多了。

不掺合那些热门讨论。我想零零碎碎地,说一些个人的直观感受。

可能会有点片面。

我之前有说过,Lisa是重庆人,是家里的独生女。

爷爷奶奶过世后,留下了两套房;而她的爸爸妈妈,又有两套房;再加上她自己前年新买了房。

我那天突然和lisa开玩笑说:

“作为一个90后,你有5套房子的潜在继承权呀。

我后来转念再想——

这种“潜在多房”情况, 在90后00后 中多么 ?

或许。

我们现在面临的房地产, 可能和过去十年的——有根本性的差异性了。

房子多了,一些现实问题就浮出水面了。

比如:

房子本身的保养维护,变重要了。

我自己观察一些同样 地段 , 差不多 年份的小区,因为保养的差异——

单价差出10%-30%左右。

那些破损的小区,很容易被购房人(接盘人)埋汰:

比如地面坑坑洼洼,外墙脱落,小区车流混乱,垃圾乱堆乱放,绿化及运动设施老旧...等等。

毕竟可选的房子,变多了。

原本的强势卖方,慢慢变了。

这种差距,甚至出现恶性循环:

小区老化旧化→房子卖不起价→入住业主收入有限→更无力(或无心)引入优质物业护理→然后又进一步老化。

买房新人,经常忽略物业+小区护养的问题;

但未来很多新房变旧——

这个现象值得重视。

还有。

许多人买房是为了收租。

这个事情,也要看得更细了。

先说个我遇到的 冤种问题:

如果房子离得远,管理起来挺麻烦。

我人在北京,重庆的房子租给了一位小姑娘。

最近热水器坏了,找我帮忙处理。我自己 还一堆事情呢,远程怀着孕处理,真的不要太酸爽。

要打电话给重庆当地维修人员、要配合小姑娘的时间…

很多时候感觉力不从心。

有人要问了:为啥不交给托管机构呢?让他们一站式打理?

(好在这些人不会问我,为啥不找个男人 )

因为靠谱的托管机构,本来也少呀。

当然。

我也庆幸,出租的房子处在大城市,位置合理,总体还是好出租的。

租客也很可爱,爱惜房子。

像很多四五六线的房子,就只能常年空置着。好不容易有个租客找上门,月租金甚至会低到两三百块。

还不如大城市的一个车位回报率。

本质上还是:流入人口不足。

最后再说一个观察。

有人说:房价下跌后,大家都差不多了,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从我个人感受来讲:不一定的。

它造成财产差异,或者贫富的差距,反而放大了。

为啥?

我后台,现在就不断有读者吐槽:房价跌掉首付了,压力很大。

(以前吐槽的人,可没这么多)

用股市的术语来说,这叫暴仓了。

贷款70万, 买100万的房子 。

不用跌100%,跌30% 后——自己攒的首付,就全部整没了。

暴仓了,心理压力真大。

一边不断地给银行还月供;一边 又 怕 肉包子打狗 ,有去无回。

挺多人 熬不住,割肉 出售 房子 。

前几天看了一篇凤凰网的深度报道(),触动很大:

一对在燕郊买房的80后夫妻,首付75万,在燕郊买了一套280万的房子。

月供8千多块。

原本家庭月收入好的时候,有5万块。

按理说不低, 支撑月供没啥压力。

老公做汽车零部件出口,妻子是英语培训老师。然后 因为 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口子 降薪 失 业了。

还不起贷款,被银行找上门来。

最后只能选择卖房,但算了算: 原来280万元的房子,如今最多只能拿到170万元。

不仅首付没了,还倒欠一大笔钱。

。。。

遇上大环境不景气,房价不好——

家底子厚的 人, 还可以熬一熬扛过底 谷;

积蓄薄弱的人,因为房价下跌, 一把将自己辛辛苦苦打工攒的钱,全都归 0了。

。。。

当然,说了这么多坑,好像是吓退大家,叫大家不让买房。

并不是。

我只是零碎稍提下,现在的房市,和过去十多年的黄金时期比,还是有了很大变化。

越来越分化。

不同城市,不同地段,甚至是相邻挨着的小区,也呈现出了明显差异。

ps.

这种情况下。

这些指标的参考价值变大了:二手房的租金价格+出租率。

价格坚挺,好出租的话,说明这是一份还算“够硬”的收息资产。

即使房价短线下跌,也不会太心慌——毕竟能带来现金流收入。

也说明流入的人口够多,房价前景更看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