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门市麻园的小街窄巷里,经常会遇见到苹婆树。

苹婆树很容易辨认,树冠是卵圆形的,叶子硕大,呈椭圆形。因为苹婆叶大,中山地区会利用苹婆叶包裹着用各种各样的馅料做成糍粑,称为“叶仔”,口味或咸或甜,口感软软韧韧的,很有特色。

春天三四月的时候,可以看见盛放的苹婆花。一串串的淡黄色小花,垂在叶间,细看之下,一朵朵小花就像一个又一个的皇冠,精致小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落后,结出扁平的豆荚,绿色,等到七月时节,就是苹婆果熟的时候。成熟的豆荚会裂开,露出的缝隙里就会见到一颗颗黑色的圆锥形的果实。朱红的豆荚带着光滑如丝绸的质感,里面裹着乌黑发亮的果实,如同凤凰张开的眼睛。走过树下,抬头一看,苹婆就如同一双双凤眼在树影中向人张望。

因为苹婆果实鲜艳夺目,还会被人误认为是花。宋代诗人李调元在《南海百咏抄》中写道:“错认如花枝上艳,不知荚子缀猩红。”

这种外表有如凤凰眼睛的果实,不单有凤眼果这个形象的名字,还有个别称叫“潘安果”,可见,苹婆果实的美丽。

苹婆熟的时候,一树果实如花在枝上吐艳,让人眼热。有些遗憾的是,这么久都没有看见过采摘苹婆的情景。只有七月时候,站在不算高大的苹婆树下,抬头找一些被遗忘的零丁果实安慰一下自己。

苹婆果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煮熟后的苹婆果味道带甜糯,类似栗子,很是好吃。古人就有“上苑之苹婆,西凉之蒲萄,吴下之杨梅,美矣”的说法。

苹婆果的皮层层叠叠,一层又一层,剥壳取食不容易。从豆荚中取出苹婆果,用水冲净后,放入水中煮约10分钟,外层的皮壳就会开始裂开,捞出来用冷水冲洗后,就可以开始剥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苹婆果第一层的外皮是褐色的小皮膜,很薄,一搓便掉下来;第三层,也是薄薄的皮膜,淡黄色,也很容易搓掉;第四层是种皮,黄色的,最厚,也很容易去掉。但这层皮其实也可以吃,但口感生脆,吃起来和最内层的粉糯味很不相衬,实在影响口感,不要最好。

最难剥的是苹婆果的第二层皮,黑漆发亮的外皮又硬又滑,只有在核眼的地方下手,才能剥开硬皮,但剥了没几个就手指疼。只有用剪刀在核眼插下,剪开皮一个小口,才剥得快一点。

把七月成熟的苹婆,用来炆鸡或者炆鸭,是岭南地方酒楼的一道地方特色菜。肉的鲜味加上苹婆的香甜味道,两者非常相衬,苹婆炆鸡还被称为是绝配。

剥好的苹婆还可以加上莲子、雪耳和杞子煲糖水。蔡澜说,拍一个姜块,加上苹婆和蔗糖做成糖水,那个滋味呀,比让人怎么吃也不会厌倦的番薯糖水更加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