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抢占产业未来发展先机的智慧碰撞:8月13日-14日,中国·烟台第四届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制造院士论坛暨2022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明石杯”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赛在烟台黄渤海新区城市党建学院举行。9位院士,102所全国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子齐聚港城,为烟台光电及磁性材料产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这是一场把脉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思想盛宴:院士论坛上,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沙发论坛的形式,围绕制造业发展趋势以及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等话题进行了头脑碰撞,畅谈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传递出微纳传感技术以及智能应用的新方向与新未来。

这更是烟台光电及磁性材料产业聚焦新赛道的一次全速出击:借势论坛与大赛,烟台重点推介了光电及磁性材料产业链,与会院士、专家、学子更深度地了解烟台、了解烟台雄厚的产业家底,带来的将是更多项目的落地、成果的转化和人才的集聚。

102所高校学子再争锋

聚焦产业热点,更源于产业实力

过去两天时间,一场以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为主题的“巅峰对决”赛在烟台上演。

来自全国25个省份、102所高校293个团队的学子汇聚港城,参加2022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明石杯”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赛。本届大赛以“智联万物,感创未来”为主题,内容涵盖微纳传感器的创新设计、微纳工艺研究、物联网智能应用等多方面课题,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上午,大赛结果出炉:来自江汉大学的邵梦淇团队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刘兆钧团队,分获本科生和研究生组一等奖,来自南京工业大学的陈泽方团队等8件作品获二等奖,浙江大学的朱博医团队等50件作品获得三等奖。

自2020年以来,烟台已经连续三年举办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大赛。这项大赛是教育部认可的57项全国性大学生竞赛项目之一,入选了《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落户在山东省的全国性大学生竞赛活动,大赛更是将烟台选为了总决赛永久会址。

更令人振奋的是,期间举行的中国·烟台第四届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制造院士论坛上,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烟台为行业发展把脉定向。

烟台缘何能获得如此“青睐”?

究其根本,这源于烟台光电及磁性材料产业的“硬核实力”。

作为全市重点培育的16条产业链之一,烟台光电及磁性材料产业链产值达到近200亿元,现有上下游企业35家,其中上市公司3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建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3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4个。引进合作中外院士4名,国家级专家11人,省级专家7人,聚集研发人员1500余人。涌现出睿纳微创、正海磁材和明石微纳等一批优势企业,8微米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聚酰亚胺等多项产品打破国外垄断,OLED红光材料、单色混合液晶、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

在烟台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副局长赵玲看来,烟台之所以能吸引到如此多院士,还源于这里对创新的高度重视和优质的营商环境,“最近几年,我们注重用创新引导产业转型,不仅让人才有施展的舞台,有应用的场景,可以高效地实现成果转化,也以‘企业家第一,科学家至上’的理念和宾至如归的服务,让人才特别是有合作的院士对烟台有着很高的评价,这样就可以以院士引院士,吸引更多人才来这里创业。”

9位院士把脉产业未来

转身向高端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产业链与创新链怎样进行深度融合?产业链如何转身向高端?

在昨天举行的中国·烟台第四届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制造院士论坛上,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沙发论坛的形式,围绕制造业发展趋势以及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进行了头脑碰撞,输出了各自领域最前沿的观点与思路,传递出产业发展的最新方向与未来趋势。

围绕当前制造业发展趋势、面临的竞争态势,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与建议,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行业中的关键,这其中传感器是基础,而传感器发展又需要借助微纳技术的应用,“此次大赛有助于发展好微纳传感技术,同时,数字孪生也将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要深耕数字采集,更好实现从‘过程孪生’理解数字孪生。”李培根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纳制造与先进传感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蒋庄德也表达了与李培根相似的观点。“我们讲万物互联、万物智联,这其中最基层的技术就是传感技术。只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做,我国微纳制造、超精密制造一定会做出成绩。”蒋庄德说。

在重点研究水路交通工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严新平看来,“未来水路交通运输是向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船舶要减少人力投入,必然也少不了感知系统的支持。”

针对“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培育创新联合体,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表示:“当前形势下,产业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尤其是微纳制造领域,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大会,涌现出的新生力量将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智能微系统及空间应用专家、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看来,无论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还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都要立足企业自身需求,要有自己的定位,探索好差异化发展。

“制造业要迈向高端,必须多听企业需求,多了解高校和科研院所对产业未来发展的研究,发挥各方优势,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中国工程院院士、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杨华勇如是说。

交流、碰撞、启迪、探索,一位位院士的畅所欲言,把脉的是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更为烟台光电及磁性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

“六个一批”描摹清晰轮廓

阔步迈向特色半导体产业新高地

无论是创新创意大赛,还是院士论坛,指向的都是一个产业更高质量的发展。

在赵玲看来,这次的系列活动为烟台光电及磁性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些院士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人物,了解的是国内甚至是国际最顶尖的产业发展方向,他们的观点与思路为我们提供了顶层设计更高的视野和依据。”赵玲表示,借此活动,让院士们和学子们更好地了解了烟台、了解了烟台的光电产业,很好地向世界展示了烟台的产业实力,同时,也通过大赛吸引了更多项目在烟台落地转化,促成了与更多高校院所的合作,未来必将吸引更多人才流入、创新创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站在抢抓光电产业发展“新风口”上的烟台,已经开始了求新、求变全面布局:围绕光电及磁性材料产业链,烟台将以“高端化、创新化、链条化、园区化”发展为目标,瞄准微纳半导体和功率半导体两大主攻方向,在基础材料和专用设备“一基一专”核心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全力构建“211”产业体系。力争三年内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家、规模达到500亿元,打造中国北方最具竞争力的特色半导体产业新高地。

以此目标为背书,烟台用“六个一批”工程绘就蓝图,向远而行:

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重点支持光电关键元器件及材料、高端芯片、先进工艺和生产装备等核心技术研发,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首批攻克“大规模集成电路平坦化关键材料研发”等10项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

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平台

加快构建“1+5+N”创新策源平台,充分发挥省实验室作用,搭建两大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关键共性技术和成果转化平台,以及N个企业创新平台,构建产业链创新策源体系。

全力攻坚一批产业载体

推动烟台光电传感产业园、台芯功率半导体产业园、一诺电子半导体材料产业园等现有6个特色产业园提速建设,加快谋划东星精工装备、力高新能源等4个新产业园区,构建配套完备的产业生态。

做大做强一批企业梯队

支持做大睿创微纳、正海磁材等首批10家头部企业,抢占非制冷红外技术、稀土永磁材料等多个领域国内领军地位。梯次培育台芯电子、力凯数控等20家细分领域骨干企业,构筑“雁阵型”企业梯队,年内产业链培育上市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

加快推进一批在建项目

加快非制冷红外焦平面芯片技术改造及扩建项目等施工建设,年内竣工投产。力争IGBT模块生产线扩建项目、高端新型显示材料产业化项目等年内完成设备安装。

签约落地一批优质项目

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力争年内签约一批高技术项目。聚焦科技人才,推动“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等4个校企联合实验室落地,年内举办专场招聘会5场,“订单式”引进培养人才20名以上。

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在这里落地转化,越来越多的人才在这里创新创业,烟台光电及磁性材料产业链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更具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的微纳传感产业生态圈近在眼前。

烟台,正阔步迈向中国北方最具竞争力的特色半导体产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