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能想到财务造假的瑞幸,在中国市场已经史无前例地接近星巴克,超越星巴克仅剩一步之遥?星巴克曾长期作为中国咖啡市场中的绝对统治者,正面临瑞幸的强力挑战。

自从财务造假被曝光后,瑞幸几乎是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绝境中,完成了这场炼狱级大逆袭。

根据瑞幸发布的2022年二季报,总营收32.9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2.4%,而同期的星巴克中国总营收为36亿人民币,同比下降40%。这一增一减之间,让瑞幸超越星巴克,从几乎不可能走向了近在眼前,从不被人看好走向了“星巴克并非不可被打败”。

在中国市场上,瑞幸和星巴克的营收差距只剩3亿多。这是在中国市场上最接近星巴克的时刻。不管是官媒,还是自媒体都对瑞幸的逆袭充满了溢美之词。可是,瑞幸到底是怎么完成这场炼狱级逆袭的呢?

众所周知,瑞幸的创始人是大骗子陆正耀。是陆正耀一手把瑞幸推向了美股资本市场,也是陆正耀用烧钱模式为瑞幸俘获了第一批忠实用户。在陆正耀时代,瑞幸巅峰时期的市值高达130亿美元。可是,也是因为陆正耀用他特殊的“财技造假”,使得瑞幸一夜之间坠落神坛,被纳斯达克摘牌,剔除美股资本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几乎一夜之间,瑞幸就成了诈骗的代名词,成了中概股之耻,陆正耀也被打成了在美股割韭菜的大骗子。从巅峰到低谷,瑞幸只差一份浑水做空报告。在陆正耀的烧钱模式下,没有了资本市场的融资输血,瑞幸很快就来到了破产的边缘,烧钱模式也无法维系。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这场瑞幸财务造假的危机本质上是一场资本危机,而非市场危机。在瑞幸的高额补贴下,大量的消费者已经对瑞幸形成了广泛的品牌认知度和品牌好感度。在瑞幸被美股踢出时,消费者怕瑞幸倒闭,再也薅不到瑞幸的羊毛,连夜把手里的瑞幸优惠券都消费掉。

这就在中国商业史上出现了一个极度反常规的市场现象。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瑞幸视之如敝履,在消费市场上,人们争先恐后地买爆瑞幸咖啡。它反映的是,不是中国人不喜欢喝咖啡,而是中国人喝不起昂贵的咖啡。如果有一款物美价廉的咖啡摆在消费者面前时,中国消费者对咖啡的热情是超乎想象的。

在这个高度内卷的时代,各大城市的社畜白领都需要一杯9块9的瑞幸咖啡来提神醒脑。

瑞幸咖啡失去了资本市场的信赖,但它却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陆正耀骗了美股投资者的钱,却把这笔钱真真切切地补贴了中国消费者,而不是放进自己的腰包。而且,瑞幸的资本市场在美国,消费市场在中国。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独立性,使得瑞幸的财务造假没有对消费市场形成连锁反应。

相反,当消费者发现,陆正耀从美国骗钱来请中国消费者喝咖啡时,对瑞幸的品牌认可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还好感度大幅上升。网上有些段子还把瑞幸抬高到了“民族之光”的神坛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中概股而言,瑞幸毫无疑问是“民族之耻”。可大部分消费者并不炒股,更不炒中概股,他们只关心咖啡好不好喝,便不便宜,今天的折扣够不够多?

瑞幸花了多少钱请中国消费者喝咖啡呢?根据瑞幸招股书显示,2017-2020年的3年间,瑞幸合计巨亏104亿。其中的大部分钱都被补贴给消费者了。瑞幸的烧钱模式是,与其把广告费付给广告商,不如把广告费直接补贴给消费者。

在讨好消费者方面,陆正耀的“撒钱”行为成功地赢得了人心。而瑞幸在被浑水做空后退市,在某种程度上还多了一份悲情色情。

在瑞幸财报造假被曝光后,主流媒体对瑞幸大多是嗤之以鼻,将其视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中概股这一锅汤,丢了中国企业的门脸,还在当日带崩了中概股的整体股价。可是,陆正耀为瑞幸打下的基础并不差。

在队长看来,陆正耀固然是一个骗子,财务造假,诈骗式融资的吃相很难看。可是,从瑞幸的基本盘来看,陆正耀是有贡献的,也是不能被完全抹杀的。

在财务造假被曝光时,瑞幸已经有4800家门店,包括直营店3929家,注册会员接近1个亿,再加上陆正耀的烧钱补贴模式,为瑞幸培养了大批原始忠实用户,为瑞幸的翻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况且,陆正耀在经营瑞幸时,以直营店为主,而非加盟店为主,这保证了瑞幸集团对门店的强大控制权,不至于瑞幸在遭遇财务造假危机时,各个加盟店直接反噬总部。

这年代,做一家以直营店为主的连锁品牌,而不是用招商加盟去割韭菜,已经算是最大的良心了。直营店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这也成了陆正耀财务造假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从这也能看到,陆正耀对瑞幸的成功是有非常大的信心的。

可惜的是,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财务造假。这使得他最终被踢出瑞幸集团,丧失了所有的瑞幸股权。

在前文中队长就说了,财务造假被曝光后,瑞幸最大的危机不是市场危机,而是资本危机。瑞幸从美股上融不到钱了,陆正耀的烧钱模式走到尽头了,不会再有任何资本方支持陆正耀的烧钱模式。

瑞幸要活下来,就必须开拓新的财源,拿到新的融资。在美国资本市场上拿不到钱,不代表瑞幸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拿不到钱。中国资本取代美国资本,点燃了瑞幸翻盘的一把火。

在瑞幸爆雷后,瑞幸的原有大股东大钲资本果断再投2.4亿美元,愉悦资本跟投1000万美元,合计2.5亿美元。并且,大钲资本承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再追投1.5亿美元。大钲资本的输血直接解决了瑞幸的资金问题。算上原先投资的4亿美元,大钲资本一家就投了5.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36.5亿,真是下了血本。

可以说,大钲资本对瑞幸的看好几乎从未动摇。而陆正耀因股权早已质押,在瑞幸退市清算中,就失去了所有股权。大钲资本在增资后,持有股权33.9%,投票权57%,成为瑞幸咖啡的实控人。

有了大钲资本的持续输血,瑞幸咖啡即便从美股退市,也不差钱了。因此,瑞幸在退市后,仍然继续保持门店扩张。2021年,瑞幸门店数扩张至6024家,2022年至今,门店数继续扩张至7195家。其中,自营门店数4968家,占门店总数7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陆正耀出局后,瑞幸不再一味地烧钱补贴,转入精耕细作。门店以外卖小店为主,消费者买完即走,而不是像星巴克一样,打造一个社交空间,让消费者坐在店里喝上一两个小时。这种短平快的门店极大地降低了瑞幸的成本,又提高了门店的出单效率。

在产品端,瑞幸不再走星巴克的美式咖啡路线,而是主打更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奶咖”。简单地说就是,往咖啡里加椰奶、加厚乳,加白糖、加果汁等,让咖啡越来越“奶茶化”。中国人有多喜欢喝奶茶,喜茶、奈雪和茶颜悦色已经充分证明了。瑞幸生产的“奶咖”,它冲淡了咖啡的苦味,又增加了奶茶的香甜,让许多原本不喝咖啡的中国消费者,也喝上了咖啡。

这就是陆正耀最开始说的:“培养用户喝咖啡的习惯,再用咖啡的成瘾性提高复购率。”陆正耀的方式是用金钱补贴,吸引中国消费者喝咖啡,而进入后陆正耀时代,郭谨一任CEO时,瑞幸更多的是在口味上迎合中国年轻人。

无论是厚乳系列,还是生椰系列,本质上都是“奶咖”系列。它们更符合中国人的味蕾。有了更加大众的口味后,瑞幸咖啡的价格慢慢回升,但价格仍然仅为星巴克的一半。和星巴克动辄30元起步相比,瑞幸咖啡的均价不超过20。

在成本方面,瑞幸咖啡也要低得多。它打破了云南咖啡豆被星巴克和雀巢垄断的局面,打开了云南咖啡的销路。生椰系列的爆火又带动了海南椰子的热销,让海南椰子也能走进千家万户。

本土原料的大量使用让瑞幸咖啡的成本比星巴克要低得多。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瑞幸在中国市场击败星巴克,几乎已成必然之势。受益于良好的业绩,瑞幸股价在粉单市场上已经涨到15.6 美逼近17美元的发行价,市值超过36亿美元。

近日,瑞幸更换了新的CFO,被视为意欲重返美股的预备动作。

但是,瑞幸是不是没有隐忧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瑞幸的产品和营销走的仍是奶茶网红模式,非常依赖于爆款单品。如爆款生椰系列占瑞幸总营收的20%,爆款厚乳系列也占比20%。爆款不仅能带来巨大的销量,还能形成庞大的品牌传播。可是,对爆款的依赖,对瑞幸而言就是一个隐藏的雷。

像星巴克对爆款依赖度就很低,主要卖的就是品牌和商务社交服务。即便没有爆款网红单品,星巴克咖啡也卖得很好。从长远来看,瑞幸能否持续创造爆款单品,能否将网红爆款带来的销量转化成持久的品牌影响力,形成品牌护城河,才是更大的挑战。

我们不必过度地神化瑞幸。从商业模式上来说,瑞幸仍然是资本催化的产物,奈雪的茶、喜茶等,都是陆正耀的资本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