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中石油、中石化、中国人寿、中铝、上海石油化工等5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概股宣布自愿从纽交所退市,这一举动引发各界猜测。

5家国有控股企业为何选择从纽交所退市?有人猜测与金融“博弈”有关,也有人则推测与前段时间美证券交易所要求中概股等非美国本土上市企业需提供“审计底稿”有关,而审计底稿涉及太多商业机密,企业几乎不可能随意提供。

一旦连续三年拿不出审计底稿,在美上市的外资企业就必须强制性退市,前段时间阿里被纳入“预摘牌”名单就是源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家中概股缘何自愿从美股上市的原因,我们就不做过多赘述了,毕竟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也无需过度解读。

重点我们说一下,倘若美证券交易所不同意5家中概股从美股退市怎么办?自愿退市的还能成行吗?

首先,这次我们是自愿退市,而非强制性退市

包括美股和A股在内,每家证券交易所都有自己的退市制度,一旦达到定量和定性的标准,上市企业必然会启动强制性退市程序,除非在规定期限内予以整改达标,否则想继续留在二级市场是不可能的。

这次宣布退市的5家中概股都来自于纽交所,纽交所退市的标准约定得十分细致和成熟,既包括定性标准也包括定量标准。

在过去的37年里,从美股退市的企业有14183家之多,平均每年有近400家企业从美股退市。

具体到纽交所,退市率约为6%,其中1/3是强制性退市,而另外2/3则是主动退市。

注意一点,退市既可以是强制性退市,也可以是主动退市。之所以强制性退市,目的多是出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避免投资者深陷“垃圾股”,比如当上市企业不再拥有活跃的交易、不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不再满足合规性要求时,都有可能触发强制退市条件。

近两年从美股强制退市最出名的中概股的例子莫过于瑞幸咖啡、东南融通,均因涉及财务造假等问题而被强制性退市。

反观这5家国有控股企业,这次我们可不是因为触发定性或定量退市标准而被“强制退市”,而是主动宣布退市,这是区别于瑞幸和东南最大的不同。

第二,美证券交易所不同意退市怎么办?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从5家企业发布的通告来看,这次我们选择退市大概率是势在必行。

那么有些人不免担心,倘若纽交所不同意退市、想继续把他们挽留在纽交所继续交易怎么办?

关于这一问题,其实不用担心,主动退市不同于强制性退市,自愿退市大概率都能成行,不存在“同意或不同意”的问题:

首先,关于退市标准,纽交所在强制退市方面的要求细致而具体、定性又定量,但凡不符合继续留在二级市场的要求,一定会被强制性退市,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就拿2011年因涉嫌财务问题的中概股东南融通而言,当年4月份做空机构香橼质疑其财务问题,随即东南融通被交易所停牌;到了7月下旬,纽交所启动对东南融通的退市程序。

从香橼质疑财务问题到退市程序启动,纽交所仅仅用时4个月,东南融通随即被摘牌。从周期上来看,纽交所在强制退市程序方面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但对于主动退市,纽交所的退市标准在自愿或主动退市方面的标准规定较少,几乎找不到因证券交易所不同意退市而导致主动退市搁浅的先例。

也就是说,纽交所的退市标准集中在强制性退市方面,对于主动或自愿退市的,想挽留也挽留不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纽交所有挽留中概股的先例,但我们还是如约退市了:

2020年最后一天,三大电信运营商宣布启动从纽交所的退市程序;过了4天,纽交所宣布:“经与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咨商,决定停止推进三家中国电信运营商在纽交所的摘牌程序”。

意思很明显,对于三大电信运营商提出的退市请求,纽交所有意进行挽留,但我们的答复是“继续退市”,最终如期从纽交所退市。

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类似,中芯国际此前鉴于ADS交易量相对有限、会带来较重的行政负担和较高的成本等考量,也从纽交所主动退市了。

由此可见,对于提出自愿退市的美股企业,即便交易所不同意或者想挽留,也不会因此阻止企业主动退市的步伐,正像强制性退市不可逆一样,主动退市是企业的权利,是挽留不住的。

综上,对于申请从美股主动退市的中概股而言:

一是鉴于我们提出的是“主动退市”申请,而美证交所对主动退市并未制定详细的标准。所有想主动退市的企业,证交所不能因“不同意”就终止其退市的步伐,主动退市是上市企业的权利之一。

二是此前有中概股主动退市而被纽交所“挽留”的案例,但我们还是一步步走完了退市流程,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对于申请从美股退市的中概股,不存在因美证券交易所“不同意”而搁置退市流程的可能性,无先例可循。或者说得更直白一些:想退就一定能退。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