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行市场开始放弃“价格战”开始,各种层出不穷的花招就日益摆上了舞台,竞争日益激烈,不少平台都开始另寻他法。

对网约车行业的很多限制,也都摆上了舞台,从“无证司机”被迫消失,到司机被迫缩短运营年限。

靠短暂的奖励刺激都不管用的情况下,营运车辆都也成了替罪羊。今年成都市的网约车经营年限,从8年改为了5年,于12月1日后执行。

这个消息,很快引发了司机的热议:网约车行业,真的是没有我们的生存空间了么?

一、

营运车辆年限减短,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真正的原因是整个市场的萧条,别看这几个月网约车行情多少有点回暖,但是真正的寒冬还没有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今年开年的时候,很多业内人士都预测,说今年没有了滴滴的加持和“抢单”,其他平台的日子应该比以前好过,但是很快就被打脸了。

没有了滴滴这个老大的加持,今年的行情是愈发复杂了。空出的市场并没有让中小企业给抢了去,反而很多新入行的大佬成了最终的受益人。

比如互联网巨头的出手,以及传统车企、甚至新兴能源车企的介入,让“老司机”赚钱变得越来越难。

本以为自己是老大,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是那个炮灰。

二、

寒冬还在持续,比平台最先抵不住的是司机。订单减少,抽成变幻莫测,现在车辆的年限也改了,这不就是明摆着往外赶人么?

根据调研发现,今年的竞争尤其激烈,在原本很多行情还不错的新一线城市,价格普遍被压低了好几成。

尤其有些聚合平台在平峰期,已经将一公里的价格给压到了1.1元的低价,这可比公交车和地铁还不如。

如果说之前订单少一点,单价低一点,司机勉强能维持温饱。现在平白被缩短了3年的运营年限,虽然大多数司机都不一定能干到5年,但是这意味着成本又增加了。

三、

如果你还想接着跑网约车,那么只能在5年后接着换车,现在普通的新能源车辆的价格都在十几万以上,均摊到每年也有2万多的车贷或者是租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现在的订单量和行情,司机真能赚得回来么?

网约车市场寒冬,谁都不知道要持续多久。虽然说挑战中都隐藏着行业的机遇,说不定就在哪个地方厚积薄发,但是这也得看运气的。

对现在依然是资本和流量掌控的市场来说,司机的力量简直太渺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