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四川的工作做得更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样的声音,在巴蜀大地上汇聚成催人奋进的“集结号”(8月5日,四川日报)

近年来,四川省沿着总书记的指引方向,不断谋划,结合自身实际抓发展、谋创新、稳经济、坚持五位一体发展思路,以转型升级为抓手,不断推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以转型升级为抓手,坚持内生动力,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描绘着农村田间地头繁忙辛苦的场景,现在的新农村早已摆脱传统依靠人力的运作方式,更多采取现代化农机农具,大幅提升农业种植收割效率。扶贫干部着力补齐短板,改善发展条件,聚焦深度贫困堡垒,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实现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时蓄力乡村振兴,以绣花功夫重点领域进行现代农业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产业稳定,构建完善“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集体经济,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以协调布局为契机,坚持融合发展,构建双城发展新格局。成渝四城经济发展格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区域布局合理化,城乡融合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要做好双城的发展能级,提升综合竞争力,不仅要注重“外延”,更要有“内里”,要区域协调发展,把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发展作为先导,在深入融合,推进基层基础设施互连互通,形成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的共建共享。

以长远发展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四川要发展就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模式,由传统的“产业—城市—人”向“人—城市—产业”新型发展模式转变,不断优化城市空间产业结构布局,突出公园城市建设特点,纳入生态价值,才能创造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才能实现巴山蜀水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如果不重视生态保护和修复,无疑是在自断子孙后路,PM2.5、光污染、废水、土地污染、白色垃圾,不久将充斥周边、围绕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绿色发展,从源头上治污,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母亲河。
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必须紧抓内生动力,协调好产业布局,坚持绿色发展,才能形成“万花齐放春满园”的发展新格局。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司法局 罗春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