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随着二胎的逐渐开放,很多家庭也都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还要不要二胎,自己的身体情况和经济条件是否允许。

在琼笛身边的很多朋友,有很多30多岁的夫妻,在经过考虑之后还是决定再要一个孩子。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本来就很喜欢宝宝的,之前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够生二胎,现在国家允许了,虽然年纪比较大了,但还是想拼一把。

也有一小部分是因为头一胎是儿子或者女儿,而自己比较喜欢儿女双全的。但是他们也是比较想得开的,如果说二胎和头胎是同样的性别的话,也就认了。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坚持不要二胎,理由也很简单,养育一个孩子已经花费自己太多的精力和心力。而如今孩子也慢慢长大了,自己终于可以不那么辛苦,拥有正常的工作生活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不太愿意再去重走一遍当年的路,重新要一次宝宝的。

在这个问题之下,最重要的就是夫妻之间多商量多沟通,而作为丈夫也要多多尊重妻子的意见,毕竟怀孕生产还是妻子一个人的事情。

如果是年纪很大的夫妻,那么就要多考虑自己的身体原因了,不能因为喜欢小孩子就去拿自己的身体做赌注。

因为在这种自己的年纪都比较大的情况下,再生一个宝宝,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对于他以后长大成人,而你们夫妻还有没有能力和心力去抚养他,到时候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今天我们的情感案例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吴女士的故事

我今年26岁,和老公结婚4年了。之前一直都因为工作太忙的原因,没能要孩子,今年我终于怀孕了,对于家人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婆婆今年50多岁,身体还是十分硬朗的,就自告奋勇地说,等到我生完宝宝之后,来家里照顾我和宝宝。

我对此是没有什么意见的,正好想着可以尽快地重返职场,也就答应下来了。现在正好大概是我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妊娠反应非常的剧烈,什么也吃不下,还总是吐得厉害,无奈之下只好辞掉工作,在家安心养胎。

上次婆婆来我家做客,我却发现了她也比较反常,中午吃饭的时候,明明天气不太热,她却说天很热自己没胃口,一个人跑到屋子里面去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问老公,婆婆是不是身体不好,生病了,他的脸色有些不自然,说她没事,叫我不要多想。过了一会儿我准备上厕所,打开卫生间的门,却发现婆婆趴在马桶上呕吐。我很关心地问她没事吧,她却神色慌张,好像被我看见很不好意思一样。

晚上送走了婆婆之后,我和老公又谈起这件事,我开玩笑似地对老公说,你妈对我也太见外了,她是不是吃坏东西了?今天看到她在卫生间吐了,被我发现之后还很不好意思。

老公沉默了一会儿,对我说,他妈妈其实是怀孕了。我彻底被这句话震撼到了,半天才回过神来,我说你是在开玩笑吗?他说没有开玩笑,而且他妈妈的预产期和我的恰好是在同一个月份。他说你放心,我妈身体很好,也没有说因为自己怀孕就不照顾你坐月子,她说到时候会两个小孩一起照顾,不会影响你上班的。

我被他气笑了,我说这是上不上班的问题吗?你妈就你一个儿子,现在又生了一个老二出来,以后他大了谁来养他,究竟是你爸妈还是我们,他说我妈的孩子肯定我妈来养啊,你别想这么多了。

他家的家庭条件也只能说是一般,并不算很好。两个老人没有退休金,这个老二将来的开销,多数都要压在我们的身上。老公却认为我实在是太物质太现实了,我也向他下了最后通牒,我说我不能接受你妈在这个年纪生二胎,如果你妈不打掉,我就打掉。

这件事情是我太小题大做了吗?

在琼笛看来,你并没有错,谁说婚姻当中就不能够有物质和现实存在的,难道两个人之间真的只是有情饮水饱吗?

婚姻说白了就是过日子,而过日子总是要花钱的。你想得很对,抛去外界的眼光不谈,你婆婆都已经50岁的高龄了,在这个年纪要二胎,先不说身体能不能够承受得了,孩子生下来以后,到底由谁来抚养,也是一个很现实很严肃的问题。

而且你的公婆本身,又是没有退休金的,用不了几年,养老的担子就要落在你老公这个独生子和你的身上,在现在这个关头生下二胎来,等他长大成人,你公公婆婆都已经70多了,那个时候连自理都有问题,又怎么可能有余力去管一个刚刚成年的年轻人。

所以说你婆婆的这个孩子生下来,大部分的时间,可能都是要交由你们来养的也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种情况,就势必会影响到你们夫妻的生活和感情。如果你的婆婆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和经济状况,执意要生,而你的老公又是全力支持他妈妈的话,那么我觉得你真的应该考虑一下这段婚姻了。

这个小孩对于你们夫妻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尤其是你现在刚好也怀孕了,以后还有自己的孩子要照顾,能不能多出心力来照顾第二个孩子都是个问题。

在这里,琼笛也要建议各位年纪比较大的夫妻,虽然现在国家开放了二胎,却也并不意味着你们就一定要生,如果是老大已经足够大了,那么生下来的这个弟弟妹妹,以后甚至是老大来负担得会更多一些。

生二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做出最后的决定之前,一定要一家子坐下来好好地商量清楚,任何人都不能够不顾他人的建议,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