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名为《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童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地成年》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人们的热议,在他们看来,这句话听起来很残忍,却是话糙理不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一些寒门子弟来讲,读书或许真的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成绩也是他们唯一值得炫耀的地方,因而“鸡娃”一词成了大多数家庭最真实的写照。

可是这样的模式,真的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吗?当成绩占据了一个人的童年,当他在童年时就背负了巨大的压力,他的余生真的就可以一帆风顺吗?或许来自湖南的李明亮,可以给大家一点启发。

“家里蹲”的博士

2015年7月22日,湖南电视台《寻情记》栏目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事例,一位从小成绩优异的学生李明亮,在读了9年博士之后突然回到家,随他一起回来的除了五十多袋书再无其他。

起初,李明亮的父母还很高兴,因为儿子已经九年时间没有回过家了,父母只以为这是儿子学成归来的标志,可就在父母喜出望外地等待着儿子满足他们望子成龙的愿望时,李明亮的表现却让一家人大感疑惑。

在他回到家之后,从来不会主动与家里人交流,除了吃饭的时候从卧室里走出来以外,每天就是宅在家里看书。

一开始想着他是博士,可能是遇到了什么研究难题,父母也不去打扰他,可久而久之,老两口却发现儿子并不是在研究问题,只是单纯地不想接触外人,这可急坏了夫妻二人。

此时,李明亮已经三十多岁了,在农村,这样的年纪早已经结婚好几年,孩子都该会打酱油了,但是李明亮依旧单身,早先他的父母认为儿子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高材生,多读几年书以后能过得更好,学历越高越不愁找媳妇。

可如今,李明亮的行为让他的父母越发担心,儿子一直拒绝与父母交流,没什么文化的父母也只能给他留出足够的空间,希望儿子能自己走出误区,早一点回归正常生活。

可时间一晃过去了好几年,2015年,李明亮已经37岁了。他依旧是单身一个人,从来不肯与外人交流。父母稍微说他几句就会大发雷霆,指责家里人什么都不懂,只会逼迫他做不喜欢的事情,父子两人动不动就吵架,有时更是会大打出手,为此,父亲甚至几次报警,让警察过来抓走儿子。

甚至有一次,父子之间大打出手时,李明亮由于个子高,身体壮,差点掐死父亲,直到警察来到后,才将他们分开。

此事过后,一家人的关系也急转直下,有时看到父母不小心跌倒,李明亮也只是面无表情地从身边路过,连搭把手扶一下的想法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子里的风言风语也越来越多,都觉得李明亮是得了什么病,甚至有好事者还说,李明亮其实根本没有考大学,所谓的在外读书只不过是李家人编出来的谎话而已。

对此,李明亮的父亲气不打一处来,对儿子更是恨铁不成钢,甚至放言说他再不悔改就把他从家里赶出去,但面对父母的着急和歇斯底里,李明亮一脸的风轻云淡,丝毫没有将父母的话放在心上。

看着李明亮这副模样,他已经嫁人的妹妹也声泪俱下地劝说他,称他是家里唯一的希望,如果就这样自暴自弃怎么能对得起家里人对他的培养呢?可面对妹妹的规劝,李明亮依旧没有听进去一丝一毫,反而给妹妹讲了一堆大道理,妹妹哑口无言,也产生了放弃这个哥哥的念头。

原本,李家是村里的富裕人家,可为了供李明亮读书,一家人省吃俭用,房子也舍不得翻新,如今父母年事已高,各自都患上了疾病,为了供儿子读书连医院也舍不得去。

妹妹已经出嫁了,家庭并不富裕,她还是咬咬牙帮哥哥背上了4万元的债务,因为哥哥,妹妹与婆家的关系越来越不好。妹妹曾经向哥哥哭诉,让他还回那4万元,以此激励哥哥能出去工作赚钱。被妹妹哭诉追债后,哥哥还是无动于衷。

就是这样集合全家之力养出来的孩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却一丝一毫的回馈都没有,反而还要继续在家里啃老,李家人怎么能接受这个现实呢?

面对着如此油盐不进的孩子,出门还要被人议论和指点,李家人无奈之下只能请来了记者,希望能搞清楚发生在儿子身上的事情,也希望儿子能够迷途知返,结婚生子。

李明亮:曾经的高考学霸,全村的希望。为了培养哥哥,妹妹甚至不惜辍学,为何博士毕业后,李明亮选择回家啃老,甚至与父亲大打出手,闹到让父亲报警抓他的地步呢?李明亮到底经历了什么?

全家人的希望

面对着记者,李明亮沉默了一会,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原来,李家人眼中的他和真实的他出入很大。在李家人看来,他们以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了儿子最好的生活,但在李明亮自己看来,自己从小的生活就极其不开心,甚至十分地压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从李明亮的回忆中我们得知,李家的家庭条件十分不好,父母仅靠务农维持着家庭生活,经济条件很是拮据,李明亮出生后便被看成是全家人的希望。家人竭尽全力培养他,为此他的妹妹早早便辍学外出打工,就为了能够将自己的哥哥供出来,让鸡窝里飞出个金凤凰。

李明亮打小就背负着全家人的期望在学习,诸如“不好好学习对不起全家”之类的话,是他从父母口中听到的最多的话。

当然,李明亮的成绩一直都很好,他的好多老师也都称赞过他的天赋。如此一来,李明亮更成了父母口中的金饽饽,逢人便炫耀自己的儿子成绩好,将来会有大出息,一来二去,乡亲们也都知道李家有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未来会大有作为。

就这样,李明亮成了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孩子”,李家父母望子成龙的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没有人知道,早在初中之时,李明亮的内心就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父母对他的期望太高,又在村里夸下了海口,李明亮稍有不慎就会受到质疑,一般的孩子成绩不错就能受到夸奖,而李明亮就算名列前茅也得不到像样的夸赞。对李明亮的期望值越高,父母的日子就越有盼头,但这却让李明亮的内心越来越黯淡。

虽然李明亮顶着巨大的压力,但他并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虽然学习压力大,但他有天赋,也很努力,在高考结束后就被湖南一所重点大学录取。在大学期间,成绩也不错,几乎门门功课都能取得高分,后来,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研究生。

2003年,李明亮研究生毕业,因为学习成绩优秀,学校希望他能够继续留校读博,并承诺博士毕业后能留校任教,这可谓是一个相当优厚的条件,但李明亮却拒绝留校读博。

他选择考取远离家乡的西南大学,在那里完成博士学业,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在西南大学,李明亮的博士一读就是九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读博期间,李明亮遇到了很多难题,让他逐渐力不从心,但是一想到家里父母殷切的眼神,李明亮只能咬牙坚持。

性格内向的他没有多少朋友,同父母讲也只能得到让他好好学习的结果,心理的问题就只能堆在那里,随着心情越来越压抑,从小积聚的压力爆发了,他的心理状态越来越差,患上了严重的阅读障碍。

以前能一目十行的他如今一句话读好多遍都记不住,越是如此,他就越是焦虑,失眠症也找上了他。

与此同时,从小就很少与人接触的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与舍友之间的关系。据他所言,他与舍友的相处很不愉快,本来就因为心理问题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而舍友还会在晚上弄出各种噪音,让李明亮的精神越来越脆弱。

时间一长,他发现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出了问题,有时候感觉生活特别美好,遇到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时候又觉得生无可恋,一时间也不知道悲观的自己和乐观的自己哪一个才是真实的。

精神上的崩溃首先带来的就是生理上的问题,李明亮感觉自己的身体经常疼痛,说不清哪里痛,但就是不舒服,可到医院又查不出任何问题,只能在自我怀疑和自我安慰中周而复始,渐渐地便由内而外地崩溃了。

可是当他将此事告知家里人时,家人却只以为他在偷懒,即便他将自己日常喝的中药拿给父母看,得到的依旧不是关心,那句“不好好毕业就对不起全家人的付出”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因而在读博士的九年时间里,李明亮一次家也没有回去过。

幼稚型人格

记者在得知李明亮的情况之后带他去了医院进行检查,而根据医生的判断,李明亮的心理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他患有幼稚型人格障碍,在长期的人格障碍和抑郁环境中,李明亮出现了精神分裂的症状。

这种病症的出现,一般都是因为长期承受身边人的过度期待而导致的,再加上患有幼稚型人格的人本身就非常不抗压,对外界关怀的需求大于正常人,因此当李明亮在父母那里得不到想要的关爱,又没有朋友可以倾诉时,父母的期望就成了诱发他自暴自弃的原因。

李明亮也承认自己有过多次自杀的想法,只是因为心态时好时坏,一直都没有践行这种想法。

这种病只能由专业的机构进行介入治疗,即便如此也很难彻底治愈,可对于李明亮来讲,拮据的家庭根本就不允许他在读书的同时,还要接受精神疾病的治疗。

父母也只以为他是小题大做,这导致李明亮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起初只是失眠加阅读障碍,逐渐演变成精神分裂,到现在,一个本应该前途无量的博士只能在家里啃老,很难让人不唏嘘感叹。

得知了儿子的问题,李明亮的父母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他们没有太多的文化,不知道怎么教育儿子才是正确的。

在那个封闭的小山村里,他们只知道儿子是全家的希望,哪怕让女儿辍学也要供儿子读书,只知道只有儿子成功走出山村,一家人才有扬眉吐气的机会。

可他们没想到,对儿子的期望最终成为了击垮儿子的利刃,如今李明亮依旧在家中啃老,关于他的病情有没有得到有效地治疗我们也不得而知。

可是让人难过的是,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200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刘琦毕业后也是一直宅在家里,平日里闭门不出,稍有不快就与父母大吵大闹。

还有前不久爆出的新闻,一位留美女博士后被遣返,回国时的行李只有一盒治疗精神疾病的药,不仅如此,三十岁的她脸色蜡黄,头发花白稀疏……

这些人都像李明亮一样,从小就成绩优异,是全家的希望,除了学习,父母不让他们做任何事,仿佛学习成绩就是全部,其他的生活技能都不需要培养一般。而这些孩子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在步入社会,或者即将步入社会的时候栽了大跟头,要么因为承受不了落差而闷闷不乐,要么因为生活不如意一蹶不振,不仅让父母多年来的培养落空,也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有人说,父母受时代和环境的限制就是没有太多的文化,他们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给了孩子能力范围内的所有,作为孩子难道就不能理解吗?难道就无法学会自愈吗?

的确,受制于环境和眼界,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这部分人还占了中国父母的绝大多数,再加上传统孝道的加持,很多情况下无论父母的行为如何,都能被理解和接受,这仿佛是个无解的难题。

可问题在于,孩子也不是圣人,他们从不懂事的年纪一路成长就必然会受到来自各种社会关系的关注和影响。

如果一个父母做不到为了孩子而改变,那么又如何去要求自己的孩子毫无芥蒂地接受来自父母的一切呢?这并不是一句“为你好”就可以释怀的,成年人的世界里尚且存在“道理都懂,但就是受不了”。那么,在孩子的世界里,又如何能对父母充满感激之情呢?

说到底,这依旧是个无解的问题,因为只有父母和孩子相互尊重家庭才能诞生出没有芥蒂的亲子关系,但并非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能互相进步,无论承不承认。

中国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平等的情况太少,而这种现象也就决定了父母很难为了孩子去改变,父母很难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去学习,因为改变牵扯了太多的问题,时间问题、能力问题、认知问题还有面子问题等等,这些都在制约着亲子关系的发展,也在影响着家庭模式的健康。

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还是学会自愈,毕竟我们无法苛责自己的父母,时代的影响不可逆转,与其要求他们改变,不如自己学会释放。

要知道的是,这样的模式只是妥协之后的产物,如果想要家庭和谐,父母就必须承担起教育的重任,不能对孩子溺爱,让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干,也不要抱有超越孩子能力的期望。

双方都不是完人,必须要在亲子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共同学习才能真的亲密无间,否则就会像李明亮们一样,父母对孩子失望,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付出,双方在巨大的鸿沟里面过着彼此的生活,终生走不进对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