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生论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粮安天下,种为粮先。
近日,被视为农业生产“芯片”的种业持续占据舆论焦点——69家种业骨干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业主力军悉数列阵。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公布了270家农作物、畜禽、水产种业企业及专业化平台企业(机构)阵型名单。其中,从7000多家农作物种业企业中遴选出69家阵型企业。这些优中选优的种企骨干,将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种业主力军,继续挑好占我国农作物生产80%种子供给“大梁”。
据本报记者梳理发现,69家种企骨干将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保障其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等方面,巩固和强化育种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育种材料和新品种,提升产量和品质水平。充分挖掘优质种质资源,全面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加快提升品种产量、质量、抗性水平,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肩负种业振兴使命的种企骨干,将善用市场机制活力,发挥“领头雁”作用,通过引进优质种质资源、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自主品种选育等一系列手段,助力攻克核心种源“卡脖子”难题,促成真正的种业振兴,从源头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据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占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畜禽、水产种源自给率分别超过75%和85%。然而,诸如种质资源、生物编谱技术专利、分子育种关键设备和试剂耗材等一系列种业技术“卡脖子”难题犹在。
种业振兴本质上是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须持续加大产学研投入力度,同时加大技术应用能力的实现。这其中须切实发挥种企的引领作用,毕竟,打好种业“翻身仗”,种企须敢当人先。
“十四五”时期被视为我国种业的黄金发展机遇期,打好种业“翻身仗”不仅是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还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以及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对农业创新发展更有着“牵一发动全身”的影响。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于2021年7月份审议通过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就明确提出实施种业企业扶优行动,重点扶持优势企业发展。做大做强种业,必须做优做强一批种业龙头企业,着力构建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加快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
随着国际粮食供应格局持续演变,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也让国家始终高度警惕要确保拧紧国家粮食安全“发条”。打好种业“翻身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这背后,必须坚定树立握牢种业核心技术的信念和信心,推动核心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大有作为。同时,作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根本保证的核心内容,实现“中国粮用中国种”的种业振兴也将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大业大踏步前行。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监 制丨王辉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