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总认为农村不如城市好,认为农村交通不发达,医疗也不便利,于是纷纷到城里购买房屋从而将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殊不知,农村也有着农村的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拿空气来说,在农村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而在城中就只能呼吸不新鲜的空气,毕竟城中的人们出行大多都会借助小汽车,每一辆小汽车在行驶期间都会排放较多尾气,这些尾气将城中的空气都污染了个遍。现如今的农村交通医疗都越来越方便,从前的土里土气也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回到农村去生活了。

一些农村老人口中总会冒出一两句俗语,你知道这些俗语都有着什么道理吗?那些农村有趣的俗语你又了解多少呢?老人们经常会把两件大家都忌讳的事情放在一起对比,选出大家最害怕的事情。关于老人们的这种对比习惯,最有代表性的俗语是:“宁借房停丧,不借田下秧”,你知道这句俗语里有着怎样的道理吗?

一、“宁借房停丧”

此句俗语中虽然提到比起后半句的恐怖而言,是可以将房屋借给他人停尸的,但也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把房屋借于他人停尸。首先,古代时期人们的思想普遍都迷信,他们让人去世后还会化作鬼魂游荡在人间。

若是人们冲撞了鬼神,那么人们身体情况将会越来越差。原本鬼魂就是恐怖的东西了,如果在借出房屋给他人停尸,尸体摆放在自己家中,家人也会感到恐慌。

除了迷信色彩外,人们普遍都不喜欢“死”这个字,似乎与“死”有关的词语都不吉利。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家中平平安安,大吉大利若是将除了自家人的身体摆放在家中,那么这种晦气会带到人们的家中,借房子给他人停尸的人家运气会越来越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不借田下秧”

每一句对比性俗语的前半句,其实都是为了表现出后半句的恐怖性,而编造出来的,虽然人们让我借房停尸是不吉利的事情,但比起借田插秧,确实是后者更加恐怖。后半句俗语的意思是将自己的水田借给他人撒秧使用,众所周知,在插秧之前人们都要寻找一块肥沃的水田来播种秧的种子,让其发芽长大随后在转移至其他水田栽种。

几乎家家户户都只有一块肥沃的水田是专业用来撒秧使用的,如果将自家的水田借与他人使用,那么到了撒秧季节我们就只能等待着水田的归还。虽然是水田被使用后他人也会归还,但栽秧的季节也不会为了我们的撒秧而停留。

古代时期的经济条件原本就不好,若是推迟了栽秧的时间,那么到了稻谷丰收季节人们丰收到的粮食自然就变少了。古代讲究“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从土地的种植中获得的,在这种粮食的时候也要根据气节来,气节过了人们自然就无法收获大量粮食了。

除此之外,人们用来撒秧的水田必须要满足田肥、水多、便于管理的条件,不是所有田都可以用来撒秧的。因此很多人在撒秧之前会加大施肥量,除了肥料的施加外,每一次的撒秧结束后水田都需要进行三到四次的翻耕处理,这样的翻耕方法能够保证水田在第二次撒秧时秧苗能够生长的更好更肥沃。

由于撒秧的水田要保证拥有较高的肥力,所以每户人家在撒秧结束后都会将大量肥料施加在水田里,以此来保证水田肥力不减。虽然农户的人们最热情,较注重人情往来,但是这种将水田借与他人撒秧而大量消耗自家水田肥力的事情谁也不喜欢。

毕竟在那个科技与经济都落后的时期,人们都指望在稻谷的种植来收获粮食而填饱肚子,对于帮助了他人而让自己和家人的事情谁也不愿意去做。古代时期因为水田借与他人使用而产生大量矛盾的列子不在少数,因此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也不愿意去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人认为借房子给他人停尸已经是较为恐怖的事情了,可将水田借给他人撒秧而让自己颗粒无收的事情更加恐怖。毕竟鬼魂是人们看不到也摸不到,全靠想象而来的,可粮食颗粒无收这却是一定会被饿肚子的事情,因此两者相比较后者更为恐怖。

总结:

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都提高了。中国历史由来已久,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俗语就越来越多。虽然大部分人喜欢看正史来了解中国文化,但由民间流传下来的也是也有一番韵味,野史中的俗语也是含有一番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