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名科长大考评”的关键软肋在哪里?

碧翰烽/文

最近,不少地方关于考评干部、整顿干部作风的创新做法不少,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就在于治理躺平型干部,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措施改进干部作风,让广大干部担当作为。

这不,今年,又有一个地方开展“百名科长大考评”,考评的内容涉及到五比五评:

比站位,评政治素质;

比干事,评工作能力;

比奉献,评宗旨意识;

比业绩,评履职成效;

比作风,评干部形象。

这是安徽省宣城市市直单位百名科长“五比五评”活动,活动按照三年一个周期全覆盖,第一轮2022年度将有143名“科长”参评,有“90后”,也有“60后”。其中公共服务类29人、行政执法类10人、综合管理类104人,涉及市直单位54个。

据介绍,被评定为“优秀”等次的参评对象,在提拔使用和晋升职级时予以重点考虑,连续两年评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或连续2年得分位列每类参评对象后5%的,予以免职处理。

对于这样的大考评,估计也是令不少人五味杂陈。作为科长们本身,压力肯定是有的;对于其他的观摩者,也可能各具心态,是围观,还是品评,心态各异。

应该说,这样的做法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方法创新也不错,也抓住了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的确是一件好事,目的是为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更是给躺平者以压力,从而大力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不过,在碧翰烽看来,要想把这个好事办好,关键还在于一个软肋,能不能克服?

考评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但问题是如何做到科学考评、公正考评,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否则,即使是出发点较好的考评,也可能出现效果打折。

首先,如何防止干事创业者、老实人被考评出局?否则就可能评出好好先生!从《宣城市市直单位百名科长“五比五评”活动实施方案》看到,此次考评将由日常考评和综合评价两部分构成,各占50分,另外还有加分事项。

日常考评包括日常督查、专项督查、随即暗访、处理投诉几个方面。

综合评价包括服务对象代表评价、“两代表一委员”评价、县市区对口部门评价、分管联系市领导评价,其中服务对象代表评价占15分。

这些评价指标,其实没有太多新意,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主观性评价层面,没有十分明确、可量化、可操作性的客观性指标,有的时候依然是人际关系类的评价,这种评价并不具有特别的科学性。

对于有些干事创业者或老实人,可能并不擅长于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交往,反而会在考评当中吃亏,这个方面的问题如何防止,值得关注。

其次,一个好的考评体系仍然在于目标任务的确定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否则就可能走过场。比如对于每一位科长,应该根据其职责职能确定基本的目标任务,然后对照这样的目标任务进行考核,而不是靠着外单位或外人的主观评价来决定。

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科室,实际上是有具体工作指标的,将指标予以量化,就是考评的目标。如果要考核民众的满意度,也完全可以借助第三方力量进行调查,而这个民意调查也只需定一个基本目标,比如达到90%即可以得到满分,并不需要以排名来制造“内卷”。

毕竟百分之百的满意度,也不一定就是优秀。因为对于有些执法公正的科长来说,可能就拿不到百分之百的满意度,但他们却可能是相当优秀的,主要是敢于得罪人。

即使是有投诉或举报,也不一定代表就存在问题,恰恰可能就是工作太认真、太出色。这些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此,科学的考评体系、考评方法才是最为关键的,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最后,希望类似的干部考评或作风整治不要搞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要制度化规范化。路线方针决定之后,关键在于干部队伍。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敢担当的干部队伍,的确是一个地方或单位的重要因素。为什么不同地方或单位的工作效果有差距,为什么治理水平有差别,关键就在于干部能力素质有差别。

那么,考评就可以探讨公开化、阳光化,将大家的工作业绩以清单形式予以公开,比如做了什么事,做成了什么事,社会上有什么样的评价,等等,完全可以条列式的比拼嘛。

所以,如何从制度层面唤醒干部的压力、动力、活力,还是需要有一套科学、专业的方法路径,而不是简单地搞个大活动大评比就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