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说到,一块表面上看着很普通的石头,一刀切下去,很可能会让拥有者瞬间开始狂欢,也很可能让拥有者捶胸顿足,行业内的人都把这一环节叫做“赌石”。对财富的追逐与这种疯狂的冒险紧密相连,在买玉时看走眼的事儿,就连最有经验的玉雕大师也无法避免,玉雕大师“樊军民”就有过惨痛的教训。在2005年的时候,樊军民的老乡挖出了一块一吨半的玉石,樊军民到和田去看,他说那个玉很漂亮、很圆、体积很大, 颜色也很白,表面露出来玉的地方看着都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很多专家也都看了,专家都表示这是一块好玉,结果樊军民与老乡们就花费150万买了下来,樊军民迫不及待地让人切开玉石,结果只切到一厘米以下就是石头了,以前都是石包玉,这块“玉包石”樊军民还是第一次见。购买和田籽玉的高风险在于,大多数籽玉都会有一层皮壳包裹,和田籽玉在河床中沉积下来之后,玉石被厚厚的泥沙覆盖住,经过白天与夜晚的冷热变化,籽玉的表层因为不断的热胀冷缩会变得疏松,泥沙里面的铁、镁以及锌等金属离子,就会沁入到籽玉的表层,经历千万年的埋藏以后,在籽玉表面就有一层壳形成了,大家把这一层叫做皮壳或皮色。

如果是三价铁比较高,一般是红皮子或者是黄皮子,如果周围还有一些有机的东西,也可能变成黑色的皮子,微量元素致色的元素不一样,所以它的皮色就不相同,这是跟它土壤的沙尘环境有关系。好玉如果有好的皮色,可以锦上添花,增加玉石的价值,但是皮色下面却不见得是好玉,由于和田玉风化皮壳的遮挡,人们看不到石头内部的情况,就算是科学技术发达的现在,也没有任何一种仪器可以穿透皮壳,看清楚块体里面玉石成色的优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交易中,大家只能靠打赌来判断它里面的好与坏,于是就出现了赌石的概念,俗话说“神仙难断寸玉”,你只有靠积累的经验去衡量它。对于一位有经验的收藏家来说,玉的自然属性,只是判断其价值的其中一个因素,任何一块上乘的玉石,只有经过人工雕琢,才能赋予它新的价值与魅力,工匠的技术同样决定着玉器的价值。玉雕大师樊军民做过一件玉壶,细腻、温润的质地和壶的整体造型,在视觉效果上达到了完美结合。而现在樊军民也已经开始使用现代的卓越设备,用电脑控制的雕刻机,把设计好的程序输入其中后,它就可以雕刻出事先设计好的玉器来,这种尖端雕刻设备的问世,仅仅是这两年的事。

但是对于一些玉雕大师来说,传统工艺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金银错玉器”就是一种失传了很多年后,今天又被马进贵重新复活的传统玉雕工艺。清朝的乾隆年间,许多来自西域的玉器上,出现了和中原西汉时代的金银错,非常相似的工艺,“痕都斯坦”位于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一带,那里进贡的玉器,胎体薄如蝉翼,除了镶有精美的金银丝外,还有各色宝石和玻璃嵌在上面,造型以及纹饰都有着浓厚的伊斯兰风格,完全体现出了玉、金银、宝石相组合后,产生的无限美感。

1972年,在玉雕厂当工匠的马进贵,无意中见识了这种独特的玉雕工艺,马进贵认为,要想在玉雕上创出新疆玉雕的风格,这种结合了西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金银错,是最佳选择。但他自己也不确定,这种失传已久的手艺能够研究成功吗?马进贵收集了许多民间手工艺品,他大量的去写生,开始为创作金银错玉雕做着准备。由于当时的玉雕厂,对于这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技术,不感兴趣,所以在近30年后的2002年时,有了一定经济实力的马进贵,才开始自己的金银错工艺研究。但是开槽太难掌握了,因为机器高速旋转,如果手稍微慢一点,或者是稍微停留一下,那个槽不是深了就是浅了,不是宽了就是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来镶嵌的金丝,直径在0.4毫米,因此在整个玉器上,雕刻的图案开槽都要保证一样的宽度,如果一会儿宽一会儿窄,镶金丝时就要跳丝,槽开得深了或者浅了也不行,深了的话金丝就掉进去了,开得浅了金丝就会溢出来,镶金丝的时候,手劲要控制得非常好,如果砸得重了,像一些纤细的地方,或者薄的地方,就容易把这个产品砸裂,这也是一道技术难关。玉的原材料价格非常贵,和田玉山料一公斤都在20万到30万,一旦做坏了将血本无归,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想象压力有多么的大。

金银错工艺的难度实在太大了,马进贵也开始怀疑,他还能不能继续下去,但马进贵已经认准了金银错工艺,不管多大的代价,他决定都要做下去。终于在2005年,马进贵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制作出了具有浓郁西域风格的“白玉错金嵌宝石”作品,在2005年,中国宝玉石协会的天工奖评比中得到了金奖,这是清代以后,金银错工艺的玉器首次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而在这之后,又会有怎样的玉石故事发生呢?敬请期待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