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人活一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到头来,终究是大梦一场。

对此,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在天地面前,我们就如同小虫子一般。在大海面前,我们就像是微小的米粒一样。也许,长江是无穷的,而人生则是短暂的,倏然而逝。

对于人生,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经历岁月的磨洗呢?

有个回答说得特别好,在岁月当中,我们才能感知到人间的酸甜苦辣。在时光面前,我们才能明白这世间的爱恨情仇。一切,都是人生的体验。

人,越是体验,越会产生一种情绪——落叶归根的思乡之情。

年轻的时候,我们会选择逃离故乡,甚至对故乡特别厌恶。等我们上了年纪,那我们就会思念故乡的人与事儿,想念故乡的花草树木。到最后,或许一切都回不去了。

拥有的时候不珍惜,等失去的那一刻,才后悔莫及。这,也许就是时光赋予我们的经历。

02

一位53岁中年人感慨,失去了这一切,故乡就回不去了。

53岁的张先生,在两年前送走了父母,也在几个月前送走了在故乡一同长大的发小。这两件事,对他的打击特别大。

记得26岁那年,不甘平淡的张先生,就选择离开父母。在他看来,父母只会束缚自己,自己根本没有自由,还是远离父母比较好。

在后来的十年当中,他基本很少回家,逢年过节也不回去。这,让父母特别担心,经常打电话来询问张先生的情况。可是,张先生没有说什么,就挂机了。

陪张先生到城里面打拼的,还有他的一个发小。零几年的时候,这两人一起打工,一起做点小生意,也算是小有成就。

在40岁那年,发小说父母老了,自己不能把父母丢在老家,孤零零地生活。所以,发小带着几十万的存款,以及妻儿,就回老家生活去了。张先生,则没有这种想法。

等他到了50岁,他才发现,父母老了,自己把父母“晾”在一旁太久了,希望回家尽孝。谁知道,父母的身体不好,接连去医院治病。那一刻,他才后悔莫及。

有些“孝道”,如果没有尽到,那就晚了。在他51岁那年,父母就双双离开了。而他,只侍奉了双亲一年的时间。再过两年,发小也突发疾病走了。

故乡,早已没有了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想起这么一句话:“转眼望去,只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不见来时家乡路。”

就像上文的张先生,年轻的时候不懂得故乡的好,也不懂得父母的好。等失去了父母,他才明白自己做错了。只不过,一切都无法重来了。

人,就是这个样子,嘴巴上一直强调“珍惜眼前人”,可并没有付诸行动。我想,这应该是人世间“爱别离”的遗憾。

与早已离去的发小相比,其实张先生的人生,才算是一场遗憾。要知道,他的发小,至少陪伴父母多年,最后魂骨故里。而张先生,也许已经没有故乡了。

人生最悲哀的,莫过于人活着,家乡没有了,就连自己的“根”,也不见了。什么落叶归根,什么思乡之情,统统成为了笑话。

有父母在的故乡,那是充满温情的家乡。而没有父母在的故乡,那不过是一堆钢筋水泥的建筑罢了。说到底,毫无意义。

有亲朋好友在的故乡,那是充满儿时回忆的家乡。而没有亲朋好友在的故乡,那不过是早已“物是人非”的伤心之地而已,再无感情可言。

这世间有太多的人,都失去了自己的“故乡”。他们的后半生,已经没有归宿了。

04

失去这两点,故乡就回不去了。

第一点:失去了父母,故乡就没有意义了。

我们常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还陪伴在我们的身边,那我们无论混成什么样子,都会感觉到人生有价值,有意义。一旦父母离开了,那所有的意义,都化为过眼云烟了。

爷爷奶奶一代走了,父母一代走了。下一代,就到我们了。故乡,如果无法成为我们的归宿,那它将成为我们最不情愿回去的地方。

伤心之地,蕴藏着最为不舍的感情。它,终将穿越万古洪荒。

第二点:失去了儿时的回忆,物是人非,故乡就回不去了。

每当我们回想起年少之时,我们都会特别高兴。因为那时候的我们特别单纯,活得特别快乐。可长大后的我们,越活越不快乐。更重要的是,一切都物是人非了。

小孩完不成的事儿,我们做到了,但我们失去了最为珍贵的故乡回忆。也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得有失”。

你我,终究会在未来的某一刻,清楚地感受到,故乡,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物是人非,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一切,都将沧桑变换,四季轮转,哪怕地域仍在,你我终究是回不去了。

文/舒山有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