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最具有特色的城市之一,优雅浪漫刻在上海人的骨子里,国人眼中的他们“斤斤计较”,他们却是在用自己的行动维护一个城市的文明。“崇洋媚外”也是他们的标签,可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悍不畏死,守卫民族尊严。

悠久的城市历史和特立独行的城市发展道路孕育出了独具一格的上海人,人群中,上海人和非上海人,几乎是一眼就可以区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上海人身上的“上海味”

易中天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文学造诣很深,一生创作过很多文学作品,他的治学思想影响了很多人。

《读城记》

是一部易中天根据自己多年以来,踏遍大江南北各个城市的见闻所归结出各个城市的人文特点的一部作品。

上海作为我国的一个标志性城市,易中天对它评价如何?上海人在易中天先生的眼中是什么样的呢?

易中天在《读城记》中这样写道:上海人和非上海人,几乎是一眼就可以区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易中天的所谓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并不是指外貌,穿着或者是一口外地人根本听不懂的上海方言,而是能够通过简单的谈吐和生活习惯就能够分辨是否是上海人,因为在上海人的身上,有一股独特的“上海味”。

“上海味”是一种抽象复杂的东西,在人类学术语中,是一种“

社区型文化特征

”,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上海人自建国以来,长期在在城市发展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深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内心规范等等影响的日常生活习性。

一提起上海,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国际化金融中心、高得离谱的房价和一群为了理想奋斗的人们,实际上,上海是一座十分“孤独”的城市。

世界范围内,每个城市因为其历史和发展历程不同,每个城市都有其鲜明的特点。中国的一众城市也不例外,在中国,大多数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老大哥”,那就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建国以后,国内的大多数城市都是按照“北京模式”进行发展,虽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有了各自的鲜明特点,但是它们在很多方面都与北京相似。

而上海因为其历史地位以及国家政策,没有遵从“北京模式”,而是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并且是这条道路的先行者,此后上海也被国内其他城市所模仿。

特立独行的城市文化自然孕育出了一批特点鲜明的市民。而全国各地对上海人的评价可谓褒贬不一,大为赞赏者有,大肆批评者更是比比皆是。

网上有个段子,上海市中心在上海人眼中是市中心,上海的郊区在上海人眼中是郊区,中国其余城市在上海人眼中都是乡下。

这个段子将上海人长久以来的“优越感”展露无遗。

除此之外,“小气精明、排斥外来人、崇洋媚外”也是上海人的标签,中国人对上海人这样的印象要归功各类现代都市电视剧。而生活中的上海人鲜少在乎这些所谓的嘲讽,依旧平和地看待生活,我行我素,坚持着自己的“上海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上海味”在上海人身上的外在表现

上海人身上的这种“上海味”在其他城市人群中,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在人群中几乎能一眼就能区分出上海人。

这种辨识性极高的“上海味”具体是什么呢?“上海味”在上海人身上由内向外散发,

“上海味”的首要外在表现就是,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讲究打扮精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民国时期,上海女人就致力于将身体塞进小一码的套装里面,“胖”在那个时候就成为了所有上海女人的公敌,当全国各地人民都在为生计发愁的时候,上海女人为了保持身材已经开始节食减肥了。

就像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样,从民国以来,上海女人就是举手投足之间风情万种,上海名媛更是无数出类拔萃的男人争夺的对象,上海女人的形象也成为众多文学作品中的女主角原型。

现如今的上海女人更是活得精致,活得婀娜,出门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扮好自己。以前的上海还能经常看见穿着睡衣去买菜的大妈,现在已经极少见了,大妈们也都学会了打扮,每天宛如一个贵族太太,背着名牌包去菜市场狠狠地砍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男人也是十分精致的,年轻男子打扮都是紧跟潮流,身上带有北方人厌恶的“娘娘腔”气质,却尤其惹得女孩们喜欢。

上海人的外表精致无关年龄、职业。在上海的街头,如果看到一个戴金丝眼镜,头发丝毫不乱,衣服整洁的老爷爷,不要以为这是一个退休的大学教授,实际上可能只是一个退休工人。

“上海味”的另一个外在表现形式就是生活精致。

生活精致,通俗来讲就是北方人眼中的“装模做样”,上海人在全中国劳苦大众还在谋求生活的时候,就开始端庄的穿西装喝咖啡,在老旧留声机播放的乐曲中翩翩起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上海味”的深度内涵

上海人的“上海味”更多的还是表现在他们的文明内涵修养上。

上海人在日常生活中十分讲规矩,先来后到,人人排队的社会秩序是他们最为看重的。而这种讲规矩的优良传统却成了很多中国人眼中的“斤斤计较”、“精明”,上海人的斤斤计较都是有理有据的,他们很少主动侵占别人的位置或者东西还理直气壮。

世界上,越为先进的城市,秩序就越井然有序。上海人的这种约束自己,遵守秩序的意识就是上海这个城市文明进步的表现,

而这样的“斤斤计较”、万事讲规矩的文明精神在其他城市是很难见到的,所以,在其他城市的公共场所中,一群人中的上海人和非上海人,几乎是一眼就可以区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正是这种讲规矩的风气,让上海从一开始的伤痕累累迅速发展到如今的文明世界的金融中心,也正是上海人“斤斤计较”的精神,吸引了无数国外资本进入上海市场。

另一个能够一眼区分上海人和非上海人的“上海味”,恐怕就是国人眼中所谓上海人身上“娘娘腔”了。

在很多中国人心中,上海男人的“娘娘腔”就是上海男人遇见任何事情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只会理论,喋喋不休。按照其他地方一些中国男人的想法,那就是“不服就干”,争吵都是徒劳的,只有武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按照这些人的想法,出现问题,两个人打死打伤,触犯法律就是真男人了?国与国之间也没有必要进行外交了,有了争端直接发射核弹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遇到任何事都用武力解决,那与原始野蛮人有何区别?当整个世界都向着文明发展的时候,出现纠纷就事论事,讲讲道理是最好的宣泄不满、解决问题的途径。上海男人真的没有血性吗?答案是否定的。上海男人的血性不是靠嘴上说说,而是靠实际行动。

1937年,“

八一三事变

”中,无数上海男人用生命守卫国家尊严,誓死抗争,唤醒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血性,曾经浑身浴血的上海男人,何来“娘娘腔”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一三事变

就像电影《八佰》中,河对面的上海人一样,他们可能会在纸醉金迷中享乐,在鸡毛蒜皮中吵吵闹闹,但是当民族大义摆在面前,他们依旧会义无反顾,用生命捍卫民族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