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2月以来,全球安全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在欧洲和亚太方向上的动态,都发生了改变全球形势的大事。而就在此时,在亚洲腹地的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似乎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称,日前,在托卡耶夫政府的布局之下,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与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哈方将从今年9月开始,通过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项目向外出售原油。

据报道,在这一石油运输活动开始后,每年将有大约150万吨产自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经这一管道运送到土耳其港口城市杰伊汉,而后装船运往欧美。此外,每年还将有350万吨的哈萨克斯坦原油,经巴库-苏普萨管道运往格鲁吉亚港口,而后经黑海、地中海运往欧洲。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哈萨克斯坦的石油主要通过终点位于俄罗斯黑海港口城市新罗西斯克的里海管道联盟(CPC)输油管线项目外运。每天的石油运输量可达130万—140万桶。

而根据英媒的计算,如果哈方不增加份额,经阿塞拜疆的两条管道外运的石油,最多只有每天10万桶,是CPC项目的8%。而即便是这每天10万桶的原油,哈萨克斯坦也只能通过小型油轮船队,从运输能力有限的阿克套港口跨越里海运送到巴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注:里海管道联盟(CPC)输油管线项目

即便如此,哈萨克斯坦方面在石油外运上的动作,依旧体现出,在经过了近期与俄罗斯方面的较量之后,中亚的能源出口国,开始寻求其他能源外运通道,以防在未来再次被俄方按住能源出口的“命门”。

众所周知,俄罗斯经济极度依赖能源出口,国际能源市场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将影响俄经济的发展。在乌克兰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遭到了西方的多轮制裁,使得金融等部门损失惨重。

可让西方略显无奈的是,欧洲高度依赖俄罗斯的能源结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制裁导致的能源危机,又拉高了全球能源价格,再加上以中国、印度、巴西为代表的众多国家,没有跟随西方制裁俄罗斯,使得俄方的能源出口仍然能够继续进行,普京政府非但没有被西方打倒,反而可以利用能源武器反制西方。

此后,俄罗斯与西方的博弈便进入了新的阶段,但在此时,经济同样极度依赖能源出口,并对普京政府在外交和安全领域的强硬姿态越发担忧的哈萨克斯坦等国,不可避免的与俄方产生了一些矛盾。

从欧洲媒体此前的报道来看,欧盟方面现在的打算是,要在年内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以便在未来对俄能源展开禁运。这就需要从其他地区获得足够的能源,填补能源缺口。而纵观全球各主要能源产区,中东各国都已拒绝增产,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运到欧洲又太过费时费力,距离欧洲不是非常远的中亚地区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想借全球能源价格高涨之机大赚一笔的哈萨克斯坦,自然也不愿放过这一机会。哈总统托卡耶夫此前就喊话欧盟,称哈方愿意加大对欧盟的石油出口量,但此举立刻引起了普京的不满。

俄地方法院火速行动,以破坏环境为由,切断了CPC管道,这条哈方的石油出口“大动脉”。眼看自己的石油无法出口,哈方立刻展开反击,退出了俄方主导的独联体跨国货币委员会协议。在此情况下,俄方只能作出让步,允许哈方继续通过CPC管道出口石油。

虽然在这番较量中,哈方看上去是占据了上风,但俄方这轮行动仍让哈方心有余悸。毕竟,地处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南北都是产油国,只能向东西两个方向出口能源,一旦切断一边的能源出口通道,哈经济必将伤筋动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前的经济效益上看,增加向欧洲的能源出口能够为哈方获取更多的利益。托卡耶夫政府并没有因此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继续在此基础上强化与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

图注: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

自欧洲局势变化以来,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已经与中方展开了许多次友好交流。而出于能源安全等方面因素的考虑,我国也在增加与中亚的沟通,今年上半年,我国防长和外长就先后出访哈萨克斯坦等国。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上,与会各方也共同强调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极为重要,并对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表示欢迎。早先还有消息称,托卡耶夫本人也做出过进一步增加中哈石油管道的输油量的指示。

图注: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会见托卡耶夫

总体上看,在俄乌冲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能源供应体系也在进行着重新洗牌。中国正在进一步加深与俄罗斯、伊朗以及中亚各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并通过“一带一路”项目加强在经济领域的交流。而对于中亚各国和俄罗斯来说,如何在这场变局中,妥善处理双边关系,不让能源领域的纠纷扩大,将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