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是中国最早通过证券和股票发家致富的人,只有初中学历的他被邀请去给经济学博士开展讲座。

他所著的与炒股有关的书被广大股民奉为炒股指南,他曾经受到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的接见,还亲切地称他为“杨百万”。

他就是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的杨怀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让我们想不到的是,他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方法,竟然是在报纸上发现的“财富秘密”。

之后他凭借这一发现进军国库券和股票界,成了八十年代的百万富翁,成为小平同志嘴里那批“先富起来的人”

那杨怀定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

2

杨怀定1950年出生在一个上海普通家庭中。

初中毕业后就响应国家号召进了工厂,这在当时被人们称为“铁饭碗”。

进了工厂之后,他被分配到仓库,当起了仓库管理员。

优哉游哉的小日子,每月还有固定的68元薪水,一时间杨怀定也成了不少人羡慕的对象。

但这点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还有些困难,所以杨怀定就和妻子一起琢磨着做点副业,补贴家用。

他们在上海周边地区找到一些厂商,干起了销售的工作。

杨怀定自小就很聪明,很爱研究,做起销售工作也是如鱼得水,慢慢地竟然积累了2.9万元,成了万元户,这相当于自己在厂里三十年的工资了,可想而知这是多大的一笔钱。

有一次,杨怀定突发奇想,想尝尝好烟是什么味道,就买了一条分给同事们。

可他的这一举动却引起了别人的嫉妒,恰好工厂发生了盗窃案,损失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就去公司领导那打小报告,说杨怀定最近手头这么宽裕,一定是借职务之便偷拿仓库里的东西去卖,这才出手这么阔绰。

领导竟然真的叫来警察去调查杨怀定。

虽然一周之后,这个案子水落石出,真凶被找到,但杨怀定却自此伤透了心。他觉得自己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同事也很好,自己却遭受别人的质疑,背了这样的黑锅。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辞职回家。

这在当时是很不理智的行为,一来杨怀定此时并没有想好辞职之后自己还能干啥,另一方面,这是多少人眼红的铁饭碗啊,工资稳定,说丢就这样丢了?

但杨怀定心意已决,毅然决然地自动下岗。

杨怀定为了找工作,几乎天天都在看报纸,报纸上的求职专栏都被他看了个遍,还是没发现有合适他的工作。

1988年4月的某天,杨怀定在报纸上偶然看到的一条消息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3

报纸上赫然写着:4月21日,中国将开放国库券交易。

这在当时是个新鲜事,虽然之前国库券可以交易,但那时是不允许公开买卖的。只能通过一些没有监管措施的地下市场进行,当然这也没有什么保障。

而且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国库券是什么。即使手头有点钱,也不会去买这种没有实质用途的东西。

但敏锐的杨怀定却感觉这是个机会,是个商机。

他认为国家既然放开了,那就一定会有政策扶持,也一定不是个坏事。

他还把国库券简单地想成一件普通的商品,买和卖应该是有差价的,自己可以做个中间商赚个差价。

但毕竟是个新生事物,不能蒙着头干。

杨怀定就去买了各种经济类周刊、金融类书籍,恶补起金融的相关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段时间后,杨怀定惊喜地发现国库券这个市场竟然鲜有人知道,连银行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还一直认为买卖国库券是违法的。

这也不奇怪,因为当时很多人都忙于解决温饱问题,谁会去关注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呢?

很快,政策下来了。

这次国库券并不是在全国放开,而是先在上海、深圳、合肥等7个试点城市进行,并且各地国库券的价格会随着当地经济水平而变动。

这又给了杨怀定莫大的信心,他越来越坚信自己当初的推断是正确的。于是,他回家和家人商量这件事。

此时他的家人们连国库券是什么都不知道,虽然杨怀定坚定地进行了一番慷慨陈词,但家人们还是心生疑惑。

好在妻子这时候给了他莫大的支持,并把家里的两万元积蓄全部拿出来。

杨怀定揣着这两万元打开了人生新的大门。

上海国库券交易的第一天,杨怀定是第一个购买国库券的人。

刚开始的时候,国库券的价格是100元,到杨怀定买入的时候已经涨到了108元。

虽然内心忐忑,但也证实了自己当初的想法,这东西是有差价的,在同一个地区早和晚都有这样的差价,那不同地区差价肯定更大。

咬着牙买入了两万元国库券,没几天就涨到了112元。

杨怀定见好就收,毕竟自己也没有经验,搞不懂国库券的价格会不会下跌。

利用这4元的差价,杨怀定赚了近800元。这相当于自己一年多的工资了。

看到回了本,家人们暂时放下了心,而一个大胆的想法也在杨怀定心里滋生:他要买更多国库券。

但此时,他手里只有两万块,于是他向亲戚借了9万块,准备孤注一掷干场大的。

当然在此之前,他也掌握了更多关于国库券的信息,这也跟当初他预料的一样:

国库券在各地的行情不一样。

这一次,他准备利用不同城市的差价来赚钱。他打听到此时合肥的国库券价格大约是94元,于是他揣着11万元来到合肥。

刚好合肥有10.65万国库券的买卖指标没有完成,杨怀定直接买了11万国库券,给合肥解了燃眉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他又带着这些国库券来到上海,按照上海的行情卖了出去。这一倒手,杨怀定就赚了6000元。

在这之后,杨怀定在上海和合肥之间往来了88趟,给自己积累了100万元的财富。

这在八十年代可是很少见的,就这样杨怀定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逆袭。

4

当然杨怀定的致富之路也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平顺,毕竟天天带着几万十几万的现金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也不是很安全。

于是他就雇了两个保镖,甚至有一次警察还专门护送他回来。

当时上海的国库券成交量仅他一人就达到25%,这也引起了高层的注意,以为他是钻了制度的漏洞,开始对他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当然没问题,杨怀定是利用各个地区国库券的差价赚钱。

即便如此,杨怀定还是做了一个决定:他要缴税。

来到税务局的那天,刚好是局长接待日。杨怀定把自己要缴税的想法说出来,税务局长都笑了,这么多年,没见缴税这么积极的人。不过他同时也给杨怀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国库券不需要缴税,让他放一百个心。

他还不放心,找到中国人民银行,主动要求接受教育。

最后,行长鼓励他:欢迎公民随时买进买出,杨怀定这颗心才终于安定下来。

从这之后,杨怀定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大家纷纷跑来向他取经,各大报纸也纷纷报道了他的事迹。

甚至传到了当时还是上海市长的朱镕基耳朵里。

他亲自接见了杨怀定,对他的行为表示了肯定。因为当时中国经济处于发展的时期,而上海是走在中国前沿的城市,很需要像杨怀定这种有经济头脑,通过改革的政策发家致富的先进典型,这对当地的居民绝对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在和杨怀定交谈之后,朱镕基忍不住夸赞他:

“杨百万真是这个时代抓住机遇的楷模人物啊。”

此后,杨百万就成了杨怀定的代称。

5

杨怀定精准地诠释了那句话:人生贵在折腾。

此时的杨怀定通过读书、看报,有了看市场精准的眼光。

他认识到,随着国库券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都来分这一杯羹,这个市场马上就要饱和了。

要想再继续赚钱,就得进军新的市场。

他把目光又盯到了另一个新生事物——股票市场上,他认识到了股票市场在中国的潜力,又成为第一个进军股票市场的人。

当时股票市场一开盘,他就去买了2000股股票。随后,100元买入的股票价格一路疯涨,最终涨到了1400元。抛售出去之后,杨怀定一下子赚了几百万。

从此之后,他就成了股票行业的风向标,他买哪个人们就跟着买哪个。

那些年也刚好是股票行业的牛市,一大批人跟着赚了个盘满钵满。

大批人都向杨怀定取经,问他怎么买股票。

但杨怀定都是淡然一笑,保持沉默。

因为这里面的道道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而这么多年,杨怀定也并不是稳赚不赔。1993年,他的一只股票曾亏损8万元。

如果真的有秘诀,那就是保持平常心,不贪心,落袋为安。并且要有扎实的金融学、市场学知识,不能稀里糊涂地就去投钱,不然一定会稀里糊涂地赔钱。

一时间,“杨怀定语录”在股票市场疯传,许多节目都邀请他,甚至他在节目中穿的衣服颜色都变成了股市的指向标。

杨怀定也趁势把自己的炒股、购买国库券的心得写成《要做股市赢家》这本书,不仅如此,他还和儿子一起开发了“杨百万炒股软件”,每天更新股票信息等,每套售价几千元。

他还常常获邀去各地进行演讲,给经济学博士上课。

这些都源于杨怀定多年的积累,这些年他并只有实战经验。

他所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在积累了大量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6

就在大家都疯狂地往股市投资的时候,杨怀定却淡定抽身。

因为他知道物极必反的原理,没有一个行业会永葆青春,同样的也没有一个人会是常胜将军。

许多人根据杨怀定的推荐,高价买入了中石油的股票,结果一年内跌了80%,这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但在杨怀定看来,炒股真正要看的是心态,赚的时候不飘,赔的时候坦然接受,这才是一个炒股人该有的心态。

杨怀定的预测总是如此精准,果然在他淡出炒股市场之后不久,许多人在股市赔的头破血流。

2021年6月13日,杨怀定与世长辞,享年71岁。

这个在中国吃螃蟹第一人辉煌的一生也划上了句号。

从他的发家史我们不难看出,杨怀定的成功绝非偶然。

他有决断、有决心,但却不是盲目尝试,而是在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验之后才开始。

初中毕业的他,靠着读书、看报丰富自己的眼界和学识,并在每一个领域都能做到见好就收,平常心对待,也许这才是他成功的真正秘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