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就要到了,你知道莆田人过七月半有那些习俗?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民间认为这个节日是“鬼节”,而莆田人与其他地方不同,中元节被称为“七月半”。

莆田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是妈祖的故乡,也是福建省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

莆田民谚有“厄过(熬过)大小暑,买过(熬不过)立秋处暑”立秋处暑热死老鼠,还有七月半“公妈热”的俗称。

莆田“七月半”有祭祀祖宗和普渡亡魂的风俗,是民间百姓寄托对祖先的追念。家家户户烧纸钱、烧冥币、烧纸衣服(用色纸剪后糊在白纸上)。

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一、十二,莆田人家家户户都会做“金粿”,一种用糯米粉加“金水”,也就是用碱水蒸成的粿,因为颜色金黄,故称为“金粿”。“金粿”质嫩软粘,蘸以蜂蜜、白糖很好吃,别有风味。

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三、十四,莆田人出嫁的女儿还要去娘家送礼,谓之“送纸”,要备办纸钱、果品、猪头、猪蹄、宝糕等。娘家收礼后要回礼,一般回礼是红灯笼一对,碗十个,一架婴儿坐的“车椅轿”,表示添丁,生活幸福美满。

还有莆田人有几句民谚,也叫童谣,用莆田方言唱,很有趣,别有风味。

莆田“七月半”民谚

十一、十二金裸唛(尝)味,

十三、十四多移多意(意为:去娘家“送纸”,娘家回礼,挑来挑去)。

十五、十六粪池兜思嚓(意为:“七月半”吃得太饱,厕所人满为患,如厕的人争厕位互相拳脚相加)。

十七、十八粪池兜思契(意为:如厕的人剂着上厕所)。

十九、二十唾梯滴加滴(意为:“七月半”以过,想再吃什么,只会唾液滴滴的流下来)。

以下几张配图:

一、莆田人“七月半”桌上摆的贡品

二、莆田人特色糕点“金粿”

三、莆田人特色糕点“宝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