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卡夫卡传》(4)

卡夫卡故居▲

当然,卡夫卡在布拉格这座城市里,最为人熟知的住处是另一个地方。顺着查理大桥或马提尼桥向城堡山走去,就可以到达人们最熟知的卡夫卡故居——黄金巷22号。1916年到1917年间,卡夫卡和妹妹在此居住,潜心写作。

黄金巷其实是当年宫廷仆人和工匠所居住的地方。国王鲁道夫二世迷恋上炼金术后,便将炼金术士安顿在这里。后来,小巷变成贫民窟,尽管它与王宫仅几步之遥。许多潦倒文人都曾在此居住,其中就包括了卡夫卡。

这条小巷并排着二十余栋小房子,都十分狭小,大概在十平方米左右。有些布置成展厅,还原当年模样,摆一张床,一个小桌子,一个缝纫机,还有些杂物,便只容人转身了。卡夫卡所居住过的22号也是如此,外墙被涂成蓝色。如今它是一家书店,已看不出旧日格局,但可以想见,卡夫卡在此居住时,一榻一桌何等局促,而《城堡》这样的巨著,便是在这里完成。

卡夫卡在黄金巷居住期间,每天都会去希贝斯卡大街的雅可咖啡馆写作,仅靠几片面包果腹。一个女人注意到了他,坐在他对面,阅读其作品,那是《变形记》的手稿。她离开时,留下一张便笺,由侍应递给卡夫卡,上面写道:“我不得不承认,我喜欢上了你和你的作品。”

这位名叫马琳娜·耶森斯卡的女子曾是一位记者,还出版过不少著作。当时她已是作家波拉克的夫人,但并未向卡夫卡透露。此后,他们开始通信传情。耶森斯卡的睿智与见识,都使得她能够成为卡夫卡的交流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琳娜·耶森斯卡▲

1920年,卡夫卡偶然得知耶森斯卡是有夫之妇,痛苦之下与之断绝来往。后来,卡夫卡坐在咖啡馆昏暗灯影里给耶森斯卡写了最后一封信:

“我现在已经记不起你脸庞的样子了,只有你离开咖啡桌那一刹那的背影及衣饰历历在目。”

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卡夫卡去世后,耶森斯卡搬回布拉格,1939年被纳粹送往集中营,并在那里死去。

他们留下了大量信件,有许多关于卡夫卡作品的交流。而卡夫卡给耶森斯卡的第一封信是这样开始的:

“马琳娜女士,下了两天的雨终于停了,为了庆祝这件美事,我决定给你写信……”

想来,恰恰是耶森斯卡的出现,才让卡夫卡从上一段失败爱情中走出吧。在那之前,他与菲莉丝第二次解除了婚约。

菲莉丝是柏林人,是那个时代里当属前卫的职业女性。二人在观念上无法调和,两度解除婚约。

卡夫卡的爱情从没有朝夕相对,总以书信进行,这是他的个性使然。在与菲莉丝通信的五年里,他写成了《蜕变》、《审判》和《城堡》。二人解除婚约后,菲莉丝结婚,搬到美国。后来,因经济状况不佳,她将600页之厚的卡夫卡情书卖给了出版社。

卡夫卡与菲莉丝·鲍尔唯一的合照▲

卡夫卡曾写道:“结婚生子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但终其一生,他都未能走出自己的世界。

许多研究者刻意低估了菲莉丝的价值,认为她不过是卡夫卡投射想象的空白幕布,相比之下,美丽成熟耶森斯卡光芒四射,也更迎合传记作者和研究者们的某种想象。

但施塔赫并不这样认为,他坦言“倘若研究兴趣仅仅凭着感情冲动,就很容易跌入习惯思维的深渊”。当然,要探讨卡夫卡和菲莉丝的故事很有难度,因为在二人分手后,虽然菲莉丝保留了卡夫卡给她的五百多封信,可卡夫卡却将菲莉丝的四百多封信悉数销毁。因此,后人研究卡夫卡与菲莉丝的书信集时,只能在卡夫卡独白的絮叨中探寻二人的蛛丝马迹,进而勾勒出一个立体的菲莉丝。

书名:《卡夫卡传:关键岁月·1910-1915》

作者:(德) 莱纳·施塔赫

译者:黄雪媛 / 程卫平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上海贝贝特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定价:158元

1912年8月,卡夫卡与来自柏林的菲莉丝第一次邂逅。卡夫卡对这个相貌平平的女职员萌生好感,即使他后来曾坦言对方当时的样子像个女佣,“一头僵硬的,毫无生气的浅褐色头发”,即使二人的合影曾被早年国内出版社误认为卡夫卡与母亲的合影。

这当然跟细节有关,菲莉丝有着专注沉静的一面,这种沉静会让平庸的面貌散发光辉。而她独身出差,在火车餐车里淡定享用早餐的经历,在当时尚属前卫的独立女性生活方式,也会让被困在一方天地里的卡夫卡倍感新鲜——一个不断参加欧洲各地展销会,在公司里担任营销主管,且热爱文学的女性,就这样走进了卡夫卡的心里。她甚至让卡夫卡萌生了对婚姻生活的幻想,而且婚姻很可能意味着他摆脱父亲的控制。很快,卡夫卡就写出了短篇《判决》。

此后,《变形记》《失踪者》《诉讼》等纷纷诞生,在他们第一次解除婚约之后,他又写出了《城堡》的雏形。

施塔赫写道:

“内心深处刮起的劲风席卷了疲软期累积的种种联想,执念和意象,使它们飞扬上升,再转变成一个个无可阻挡的作品主题,从他笔端倾泻而出。他有种手到擒来的快感,就好像在誊录现成的东西,非常轻松。”

弥足珍贵的是,卡夫卡与菲莉丝的恋爱是一场“为信痴狂”的恋爱。施塔赫极力铺陈书信文化,在电话和电报兴起的20世纪,书信仍然呈现着自身的魅力,更让卡夫卡陷入一种寝食难安的疯狂状态。施塔赫写道:

“卡夫卡想要一股不息的能量流,把他和另一个生命联系起来,确切地说,是一个‘能量循环’……卡夫卡期待书信川流不息,为此他可以不惜代价。他不断请求菲莉丝保护好这信任的火花——之后它变成了爱的火花,即便是在无信抵达的日子里,也不能停止保护。卡夫卡的这种心理只能理解为害怕。他害怕只要他们中的一个掉转头去,信任的火花就会熄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名:《卡夫卡传:早年·1883-1910》

作者:(德)莱纳·施塔赫

译者:任卫东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上海贝贝特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定价:148元

书信往来当然是一段传奇,但也让二人的关系建立于文字幻想之上,见面很少,导致二人两次订婚又两次分手。在信中热情开朗、才华横溢的卡夫卡,在现实中却自承“沉默寡言、自私自利,是忧郁症症患者”,不适合走入婚姻。同时,菲莉丝令卡夫卡着迷之处,恰恰也是分歧的来源。

(待续……)

图源 | 网络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本文首发于经济观察网

他用自由、希望与不顺从对抗荒诞世界,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焚书之后,他们就会焚人

这个强大公国的故都,有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黄芥末和焗蜗牛

奥斯维辛没有幸存者,最好的人最早死去

写作的最高使命是战胜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