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多年的仿制和发展,国内目前战机类型非常全面,从歼10国土防空机到歼16多任务战机,从歼35舰载隐身机到歼20空优隐身机,唯独还缺少的就是类似“F35”的短距离垂直起降战机。虽然目前对该类型战机并非急缺,但一旦研发成功,则能够大幅提升两栖攻击舰的战斗力,还能同步突破推力矢量发动机技术。而最近我们就看到601所可能正在测试短距离垂降的飞控模型,看起来似乎像模像样,有所突破了。

根据社交媒体报道,我们看到了疑似601所正在进行一款飞控模型的测试。从图片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款风控模型是基于一款缩比的飞行器,其气动布局有明显的垂尾平尾特征,和“F35”不能说是非常相似,也是颇有韵味了。因此也被军迷认为是研发国产版“F35”之前的一个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图片细节来看,这个小比例的飞行器模型,可能正是一款垂直起降战机的模型,而目前正在测试的就是垂直起降战机的飞控系统。其中模型发动机的部分是空置,这里正是安装矢量发动机的部分。而在模型下方还捆绑了很多泡沫物,应该是在飞控测试失败时,保护模型下落时不至有太大的损坏。

而在具体测试项目中,可能包括有“自适应推力矢量型V/STOL发动机的增稳控制方式”,以及“推力矢量型V/STOL飞行器动态过渡的操作优化算法”、“V/STOL飞行器短距降落控制设计”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套飞控将从飞行控制、动态操作以及起飞降落等几个环节,打造出一种适合V/STOL的先进飞控,这也是突破垂直起降战机的关键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垂直起降又被称为V/STOL,全称是垂直/短距起降,其实大部分类似战机,包括F35在内都是属于这个类型。而要研发这一类飞行器,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带有喷口矢量技术的发动机,第二个就是基于V/STOL的操作飞控技术,这两个部分都很重要,尤其是飞控技术,决定了垂直起降过程中的稳定性。而这部分,部分军迷可能不太关注,简单地认为有了矢量航发技术就突破了垂直起降战机的难题。

对于矢量航发来说,苏联解体后的1992年,明斯克丘丽莎会议决定终止雅克-141项目后,我们获得了一些P-79发动机的相关资料,其中包括P-79B-300等三轴承旋转尾喷管的技术。加之后面引进苏35时,也获得了相关矢量航发的技术,因此对于矢量航发技术来说,国内的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虽然整体技术上和西方有所差距,但要制造出可用的航发并不是难事。但对于垂降战机的飞控技术来说,则需要经过更多的测试获得数据支撑,才能不断优化飞控算法,当然了,我们之前获得的雅克项目的一些数据,也可以作为基础资料。

当然了,从这套缩比模型来看,飞控研发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毕竟我们之前说过,飞控算法的研究需要大量数据作为支撑,这个是记不得的。但老军迷都知道,一般能看到图片后,说明该技术已经有突破,毕竟公开的信息都是滞后的。因此有理由猜测,目前的垂直起降飞控部分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这都为设计一款垂直起降战机铺平了关键的道路,而在解决发动机和飞控技术后,气动布局方面实际并不难,后续研发出验证机是可以期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体来说,国产版“F35”作为国内尚未研发的一种新机型,肯定不会一直空白,毕竟该战机在航母、两栖攻击舰、小面积岛屿上都有很不错的战术战略价值,因此国产版“F35”步骤上可以不用太急,完全可以小步快跑的配合076或004航母的进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