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古寨是历史的沿袭,老旧村舍是岁月的见证,旅游之中,能够看到真实的古迹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幸运的遇见。比如在湖北武汉黄陂区,就有一块面积和规模非常大的木兰系旅游区,从城市以南过来,进入木兰旅游区,能够遇到一座叫大余湾的百年古村。村子建在山体环绕的植被区,里面修筑有数量众多的明清风格村舍,一栋栋老屋多数都有百年以上历史。在村子里走一圈,看着斑驳的过道门槛,参天大树和石桥,只觉得这一砖一瓦都是历史,早就穿越了无尽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所有木兰系的景点一样,前往大余湾打卡,要走的路线只有一个,那就是武汉城区到黄陂区。在市内任意地方去汉口,上岱黄高速到黄陂转盘,之后转到木兰大道上,一直向北行驶,到达研子岗镇后东转到乡道y151上,此后再行驶几十分钟就能看到大余湾的宣传牌和村舍入口了。相对于其它掩藏在深山老林的景区,大余湾还算好找,尤其是周边开发得也不错,热闹的乡镇氛围,屋舍田园应有尽有,旅游资源和氛围很浓厚,自驾者的福音。

进入大余湾,第一印象觉得很亲切。比如村口的池塘和大树,几乎成为所有国人心中对于老家印象的共同特征。池塘水不深,大树的树冠很宽,映衬出的阴凉氛围很浓郁。这边是通到村口的水泥路,那边接驳的是青石板,大余湾的痕迹慢慢有了区分,游客看着十分新奇,小碎步走进去,仿佛跨越了整整百年光景。石屋和小巷慢慢展现出来,旅游牌子到处都是,一点不凌乱,这就是大余湾给人的既视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循着道路进到村口前面的屋舍旁边,又有久违的习俗感。那几栋石屋,建设的方位和布局,肯定经过考量,而地势上也不同,有步梯和院墙,相互环绕,也是十分讲究。虽然小编看不出门道来,但游逛其中,来回走几圈,却没有陌生感。上下步梯阶梯,院子和大门,包括窗子都是关闭状态,旅游宣传牌四处都有,还有游客也在房屋旁边拍照,热闹和孤寂的氛围感始终如一。想到百年前,这些石屋的位置就是这样,那时候生活的人,来回走动,寻常巷陌,当作一日三餐的习惯,现在我们来看的,全是新鲜感。

在一栋石屋的旁边,中间空场地边缘有一栋凉亭,修建得古色古香。从建筑成色看,凉亭的历史不短,与之配套的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农具,由此可见,至少这座村子以前的功能属性里就有农桑物事,是真实的生活圈子。凉亭的名字叫做“有余亭”,年年有余的兆头在里面,同时因为有余,也更能预示出三五年的风调雨顺,于是大余湾的名字,自然就蕴含了人们的向往。对日子的向往,对人生的向往,对家族前途命运的向往,那种精气神足够穿越百年时间,成为一方心灵的丰碑。

顺着村里的过道,游客们很快散去,各走各条路,村子的面积看着更加广阔并且幽深。小编走的这条路在西北角,是一条地势反差较大的路,沿途都是石头累积的阶梯,没有栏杆,只有高低起伏的路段。在这个起伏的地势里,石屋的数量不减反增,密度很大,人走在里面一下子就被淹没。巷子和口子出现,转角处的石凳和小水沟出现,还有檐廊与院子,行道树和门帘,组成一副幽深的老旧生活氛围。在这个环境里,没有嘈杂,只有安静,连游客讲话的声音都听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屋表面看很苍老,实际仔细看它的布局构造,包括外墙装饰,覆盖有深深的痕迹,也就是所谓的底蕴感。像这边第一栋民房,只有一层,但层高很大,有点像现在的复式楼,地基用的大青石、条石,严丝合缝,非常坚固。超过2米往上的高度,用的青砖白浆,建设得紧实,丝毫不逊色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外墙上有涂抹的宣传语,门头上有雕刻的古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痕迹和可能是百年前的痕迹,这样的细节看着非常惊醒人,应该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当然,在大余湾里走一圈,除了古色古香的老屋,也看到了很多意外的景致。像某些石屋的外墙上,架设有空调挂机,一看就是有人居住,或者是做了其他非展览的用处,已经不是那么纯粹的古韵。这点破坏当然不值一提,但在很多游客的摄影作品里,它带来的违和感还是十分突出。游览完大余湾,非常建议上一下村舍后的小山,当作户外旅行的一部分,登高望远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