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元节,晚上打开窗户一定会闻到一股烧纸的味道,祭祀祖先烧纸钱是中国人的习俗和传统,甚至都流传到了国外,让很多老外也跟着效仿,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古人为何要在祭祀的时候烧纸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肯定的是,先秦时期是没有这个习俗的,很简单,因为造纸术是汉朝人发明的。当时的古人也祭祀先人,但采取的方式十分简单,就是在祖先陵墓或牌位前摆放食物。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在早期的农耕文明时期,百姓的食物来源十分不稳定,灾荒之年食不果腹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将食物摆放在祖先面前,以此表示子孙后代过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便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最淳朴的方式。祭祀完的食物会分给后人吃掉,和后来的铺张浪费一点都不沾边。

皇族和诸侯们会用猪牛羊祭祀自己的先祖,俗称太牢和少牢,祭祀完将这些肉食切成小块,分给后人,被称为胙肉,当初身为鲁国大司寇的孔子,便是因为没有领到国君赏赐的胙肉,一怒之下撂挑子走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普通百姓,就没有那么奢侈了,一般都是普通的饭菜为主,能够点缀一些肉食或酒水就很不错了,这才是古人祭祀祖先真实的样子,那么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古人祭祀祖先的方式变样了呢?

这就要从以孝治天下的汉朝说起了,汉朝重视孝道,以至于每代汉朝皇帝死后的谥号前面都会加一个孝字,比如汉景帝的谥号就是孝景皇帝,汉武帝谥号则是孝武皇帝。

汉朝不光在口号上提倡孝道,在官员选拔上也将孝道作为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并且和廉洁共同列为察举制二科,合称举孝廉,汉武帝开始起举孝廉便成为朝廷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很多著名的公卿士大夫都是孝廉出身。

汉武帝之所以推行这个制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很大关系,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服务皇权统治,因为儒家提倡的君臣之道核心的思想便是:君叫臣死臣须死,父叫子亡子得亡。提倡孝道治天下的本质便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忠君思想。

将孝敬父母,践行孝道作为当官的考核标准,乍一看似乎也有道理,在刚开始的时候也的确会筛选出一些优秀的人才,但架不住人们对做官的趋之若鹜,没办法,权力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彰显自己孝敬双亲,践行孝道,便开始做出一些十分内卷的事情,但孝顺父母这件事儿毕竟是每个人的家务事,平时也不会有人去这个人家里参观记录他如何孝顺父母,个人也很难在大庭广众故意下去彰显自己的孝心,目的性太强了也很容易让人反感。

但如果是祭祀已经逝去的祖先就不一样了,因为祖先的坟茔肯定是在郊区,特定的祭日去祭祀祖先的时候肯定会穿街过巷,这就大有文章可做了,祭祀的物品开始攀比起来,终于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卷出来了祭祀祖先烧纸钱的习俗。

和很多人印象中烧纸钱是因为便宜的想法不同,魏晋时期纸是很贵的,毕竟汉朝时期纸才刚刚被发明出来。不过古人之所以会在祭祀祖先的时候烧纸还和东汉末年道教的兴起有很大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汉末年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并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黄金起义,在同一时期,张道陵创立了五斗米教,并成为后来道教正一教的第一代大天师,道士是在请神做法的时候便有一个招牌环节那就是画符烧纸。其实这个习俗也不是道教独创的,早在先秦时期,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先的时候也会焚烧写有文字的帛书,用这种方式向神明或祖先传递信息,道教正是借用了这个习俗,将其衍化为在符箓上画些符咒,然后焚烧祭天,以此向神明传递信息的目的。

这里还有一个冷知识,古代道士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那就是白事,道教和佛教几乎垄断了中国古代的白事,和玄幻小说中的道士捉鬼除妖不同,古代的道士的看家本事其实是乐器,目的是为了在达官显贵的丧礼中烘托气氛,将一曲《二泉映月》拉的婉转动听的瞎子阿炳,之所以有那么好的二胡技艺,便是传承其道教世家的看家本事。

言归正传,伴随魏晋时期道教在民间的流传,很多老百姓也逐渐接受了焚烧符箓向神明传递信息的这种方式,便自然而然的套用在了祭祀祖先上。但古代老百姓的识字率很低,也只有像王羲之那样的世家大族才可以让后代从小饱读圣贤之书,老百姓大字不识是常态。这些人为了彰显孝道烧纸的时候,索性就不写字了,而是画上金钱的符号,俗称纸钱。

原先在祖先牌位前摆放贡品后分而食之的祭祀方式被烧纸钱这种铺张浪费的方式所取代,真实的目的并非是想告慰祖先的在天之灵,而只是为了自己博取一个孝顺的美名,进而拓宽自己的官场之路,所以烧纸钱的的确确是一个早应该被淘汰的习俗。

我们对某种习俗或事物的笃信,有时候并非是因为对这个习俗的有多了解,反而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习俗的起源有多么的不了解,不了解容易产生神秘感,神秘感也更容易激起人的好奇心,在那些虚无缥缈的想象中萌生敬畏之心,甚至崇拜之心。但当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真正了解这个习俗起源的真相时,或许就不会像很多人那样抱着敬畏心态去烧纸钱了。

伴随时光的流逝,亲人注定会与我们天人永隔,只要我们将亲人常念在心间就好,至于烧不烧纸钱就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线上祭祀,更显文明,线下多陪陪父母,三春之报未迟。

2022.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