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关系要好的同事,名牌大学毕业去了深圳,认为那里机会多,有利于年轻人更好地发展,现在在那边已经过了几年,同事最近和我聊天,说有个问题感到极度矛盾和苦恼,就是孩子给自己提出想离开深圳回到家乡,并说自己有好多在外打拼的同学都回了家乡,自己也感到疲惫想回家,这让自己还挺难决定,如果不让孩子回来,这么多年在外辛苦努力。
并未得到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而现在年龄不小了,又回到这落后的小地方,没有太多的机会和选择,而且一切从零开始,从头做起,又觉得这几年的付出付诸东流,一切白费了,而且感到孩子名校毕业,在这些小地方也毫无用武之地,派不上用场,有点可惜,另外感觉孩子这样有点要躺平和摆烂,一边觉得孩子一直孤身在外摸打滚爬,何时能成家立业。
结果如何完全是茫然和未知的,但是如果回到家乡,随之人也就废了,几乎和躺平无异,整天等于虚度时光,年纪轻轻地又咋办呀,这样的结果也让人感到失望和气愤,真是让自己进退两难,为此感到纠结和痛苦,我告诉她孩子如果执意要回来,就尊重他的选择,回来未必就如你所想那样,毕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且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和理解是各不相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现这种结果根本不能怨孩子,在现如今的环境里,“漂”真的未必就是好事,结果未必就能如个人所愿,而且实话实说,不管是谁,只要是“漂”,多数结果注定是悲催的,要不自古以来人们都惧怕漂泊,把离乡背井作为最无奈、也最凄惨的选择,不知从何时起,很多人受大城市的诱惑,远离自己的故土,开始纷纷涌向繁华热闹的大城市,去那里打拼。
认为大城市容易得到自己梦想的生活,都开始在一线城市去寻求发展,希望在哪里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让自己生活得幸福,开始孤身一人、远离家乡,在大城市开始了自己的漂泊寻梦之旅,也不知哪位高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漂”,将这类的群体冠以“漂族”之名,随之就衍生出了“北漂”、“沪漂”和“深漂”等这类用“地名”加“漂”字的称呼。
可以说特别形象贴切,非常传神,把这些在外打拼人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准确到位。所谓“漂”者,本身的含义比喻生活不固定,居无定所,犹如在水上漂流,这就注定你所到之处举目无亲、无依无靠,什么资源都没有,是人生地不熟的,本身就处于劣势,想要很好发展阻力和难度很大,凭一己之力能拓展多大的空间可想而知。

现在风靡一时的“小镇做题家”的尴尬和被动,其实就是漂族的生动写照,而且未来如何、何去何从都茫然无知,而残酷的现实是,从表象上看那些发达的一线城市虽然有着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条件优势,但相应的高房价、高消费、激烈的竞争等许多方面的压力也大于其他城市,而且是人才济济、高手云集,能给你的选择机会并不多、发展空间也不大。
而面对的生存的压力和难度都是巨大的,尤其最为残酷和可怕的是这些城市高不可攀的房价,房子成了他们的拦路虎,甚至就是无法摆脱的梦魇,想买房纯属天方夜谭,这样房子问题成了所有的“漂族”最大、也是最头疼的难题,使得他们要花费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于解决居住和生活问题,用于租房和消费的开支不菲,使得他们的收入和当地的消费难以匹配,有些甚至出现倒挂。
大都市漂族睡地下室、过街通道,吃了上顿没下顿,为生活所困的事也是不乏其例,时有耳闻,不仅如此,解决不了住房问题始终是居无定所,经常更换居住地点,没有固定住处,说不好听的,就连动物都要有自己的巢穴,更何况人了,如果是自己一个人这样还能勉强应付,就这样凑合着还凑合能过,最为恐怖的工作不了几年,马上就要面临成家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房子无论是择偶还是成家都是极不现实的,就算是命好找到对象租房成家,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户口、孩子入学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由此带来的困扰是接连不断,这都是他们无法面对和应付之事,而且要拖家带口,长期这样下去是何等艰难,使得全家人都在漂泊不定中四处游荡,使得家不像家,永远都没有归属感,也正是因为如此。
也使得这些“漂族”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到这些城市之中,就像深圳的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是多么荒唐可笑的一句话,只要你不能在生活的城市安家,就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当地人,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客观现实,而且这还是客观现实的痛苦,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自己无亲无故,回到出租屋里就是可怕的孤独和寂寞,这种感觉如影随形、无法摆脱。
还有只要是“漂族”,就心无寄托、灵魂无处安放,精神备受煎熬,这是最大折磨,这种心理压力和焦虑是无法摆脱的,而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够看到希望,将这种苦难日子熬出头,都一无所知,一直处在迷茫和彷徨之中,这让人非常煎熬,这种人生,毫无疑问是悲催的,由此不难能看出,不管是谁,只要“漂”,多数结果注定是悲催的,因为这是“漂”的概念所注定,什么样的生活很悲催?就是“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