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人民银行继续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海关总署8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达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贸易规模创下有史以来同期最高水平。截至8月11日18时,已有36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其中,220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达到60.77%。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显示,近一周(2022年8月6日-8月12日)舆情热度排名前五的上市公司事件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家A股公司称与蔡徐坤无合作关系”冲上微博热搜

近日,有媒体发现,8月以来不断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上市公司询问是否与蔡徐坤有合作关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日早间,8月共有20家上市公司被投资者提问与蔡徐坤相关的问题。其中,深交所上市公司有15家,如益生股份(002458.SZ)、锦鸡股份(300798.SZ)、集泰股份(002909.SZ)、南极电商(002127.SZ)、秦川机床(000837.SZ)、富煌钢构(002743.SZ)、巨轮智能(002031.SZ)、江铃汽车(000550.SZ)等,上交所涉及的上市公司分别为贵州三力(603439.SH)、伊利股份(600887.SH)、横店影视(603103.SH)、湖南天雁(600698.SH)。被提问公司的行业跨度较大,从影视、啤酒、教育,到汽车、机床、能源,甚至还有养殖业等多个领域。对此,他们均声称与蔡徐坤没有合作关系。

8月9日晚间,“多家公司称与蔡徐坤无合作关系”“蔡徐坤工作室发文回应”等多个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同日晚间,蔡徐坤工作室发文回应称:我工作室艺人本就与多家发声公司无任何合作关系,有人或有组织恶意发起集中问询,制造话题、误导公众,我方严厉谴责,目前已交由律师取证,将依法追责。主流媒体纷纷跟进报道,事件热度于10日到达声量峰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舆评:

随着近年来明星“翻车”事件频频发生,让明星代言人声誉风险成为上市公司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事实上,近年来在互动平台上出现明星艺人被投资者拿来提问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从此次针对“蔡徐坤事件”中上市公司的回应来看,从某种程度来说,如今上市公司在对待明星带来的“光环效应”上更加理性,对外舆论变化的感知有了显著提升,并通过畅通与外界的沟通渠道有效避免了品牌信誉和形象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扩大。

地产巨头龙湖集团因网传谣言暴跌,公司紧急澄清

近期,一则网传谣言疑似导致龙湖集团(00960.HK)股价跌幅一度接近20%,单日蒸发200亿港元市值,引发资本市场关注。8月10日早些时间,有市场消息称,龙湖集团存在大量商票“逾期”记录。8月10日,港股内房股全线下挫,截至收盘,龙湖集团跌超16%,大发地产跌超15%,弘阳地产跌超14%,碧桂园跌超7%。

针对龙湖集团偏离市场的异常波动,8月10日盘后,公司管理层召开了小型投资者电话会议,管理层在会上驳斥了商票谣言。同日晚间龙湖发布自愿性公告称,集团营运正常,具备充足的可动用现金储备;公司到期商票都已经兑付,没有任何逾期支付。

8月10日晚间,上海票据交易所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龙湖集团无商票违约和拒付记录,并对于这种通过谣传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予以谴责。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显示,21世纪经济报道、界面新闻、财联社、证券时报e公司等媒体纷纷跟进报道,事件热度于11日到达声量峰值。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舆评:

一则传闻引发2000亿龙头暴跌41%、监管传闻引发教育中概股闪崩。近年来,资本市场由于谣言导致相关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异动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谣言甚至对整个市场造成影响。从此次龙湖集团的舆情回应来看,当这种谣言出现时,上市公司应尽快排查和澄清,从舆情应对效果来说,舆情反应速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对投资者的重视程度、对自身舆情生态等了解程度以及内部治理机制是否健全等问题,而第一时间澄清和回击也是快速平息舆情的法宝之一。另一方面,舆情发生之后,有的上市公司除了简单的公告或通知,多数选择回避采访拒绝作出回应,而龙湖集团不仅发布了公告、召开投资者电话会议,还接受了媒体采访,两种应对态度对比,显然后者更显诚恳。此次龙湖集团通过公司自身、媒体以及监管层的共同发声,积极利用各方渠道,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有效消除投资者顾虑,减小谣言对公司的冲击。

信披违法违规调查完毕,证监会拟对ST海航处以300万元罚款

去年12月,*ST海航(600221.SH)、*ST基础(600515.SH)和*ST大集(000564.SZ)陆续发布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8月10日晚间,ST海航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海航控股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一案, 已由证监会调查完毕,证监会依法拟对其作出行政处罚。针对违法行为,证监会拟定对海航控股有限公司给予警告,并合计处以罚款300万元;前总裁、董事长徐军任职期间审批违规担保143笔,合计处以罚款100万元。

媒体观点:期待海航控股重整再出发

《21世纪经济报道》:处罚摘帽是其引资和注资的前提,这一利空出尽,对海航后续发展未必是坏事。值得注意的是,履新海航控股的多位高管均为75后,新总裁祝涛曾在西部航空及香港快运等低成本航司担任要职,此次履新是否将会进一步为海航控股堵塞“跑冒滴漏”、精细化管理注入新的力量值得期待。

《界面新闻》:有分析指出,这可视为海航控股的转折点,历史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需关注资产等违规事项到此均已解决,海航控股将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据了解,本次行政处罚落定后,海航控股将具备开展资本运作条件。随着疫情影响降低,海航控股恢复正常运营,再加上融资能力提升、资金链完善,公司有望扭亏为盈。

《第一财经》:对于海航的高负债率如何解决,作为海航航空大股东的方大集团主席方威希望通过引进资金、注入资金的方式。根据重整方案,海航航空板块的战略投资人辽宁方大集团,通过380亿元(外加30亿元的风险救助金)的最高出价,对航空板块实现绝对控股,这其中不少资金将要通过增发的方式进入ST海航。而如果ST海航申请摘帽成功,也将为进一步获得增资铺平道路,从而改善资产结构,实现轻装上阵。(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