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我们三个延津县魏邱乡后大柳村的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出来的大学生,有幸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的一员,帮助驻村干部做一些小事。以前作为被帮扶者,一直享受着国家的帮扶政策,此次转换身份,参与到其中,让我对帮扶工作和驻村干部有了新的认识与感触。

一开始,我们对驻村干部并不了解,听说村里来了三名“外地人”,是市里派来专门驻村帮扶的,过一段时间就会走,对我们的实际生活不会有什么帮助。虽然他们经常去脱贫户家唠家常,但我以为只不过是受领导安排,做做形式,装装样子罢了,村民们也是冷嘲热讽,觉得市里人又来吃我们的了,根本不怎么看好他们,因此村民们也都不怎么配合驻村干部的工作,使驻村帮扶工作难以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几年的相处,我还有其他村民慢慢相信了他们,这个驻村第一书记和两个驻村干部确实是个好人,他们是来帮村民的,做了很多实事。他们扎根乡村,自己起火,吃住在村,节假日也很少休息,不怕苦不怕累,与家人聚少离多。为了掌握帮扶户的各种情况,天天往返于群众家和驻地,经常是长夜孤灯,忙着记录和梳理信息材料,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精准施策,解决各种困难,帮助他们脱困致富。

自从驻村干部来到后大柳村,村里的变化一年一个样,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幸福感满满;由原来信访案件频发和生活环境脏乱的贫困村变为文明和谐、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我村修建了村民活动广场,一到晚上,村民就会聚集到那里跳广场舞;村里的土路消失了,不用再担心一下雨就没办法走的泥泞路;村里的各个街道也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不再是黑漆漆的,晚上在路上散步的人也越来越多;地里也新打了好多眼机井,极大的提升了农民灌溉抗旱能力,粮食产量连获丰收;劳动技能的提高是增收的有效途径,驻村工作队协调有关部门,给村民开展免费培训,并针对脱贫户和残疾户开展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拓展就业渠道,真正做到扶贫先扶志。

疫情时期他们放弃节假日,宣传抗疫知识,坚守卡点值班,组织核酸筛查,为我村村民守好防疫关卡。我们大家都很感谢他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村民看到他们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驻村干部也会停下脚步,聊两句。平时自己家包包子、包饺子也都会想着咱们的驻村干部,给他们送过去一些,他们不好拒绝村民的热情,会把自家吃的食物拿来交换,共同分享。他们的付出,我们大家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一提起驻村干部,村民无人不翘起大拇指!

在这次假期,跟着驻村干部们一起工作,也亲身体会到了他们的不容易。除了繁忙的工作,化解邻里纠纷那是家常便饭,群众遇到想不通解不开的小疙瘩,就连很琐碎的小事也都爱到驻村干部那里讨个公道,问个明白,驻村干部总是不厌其烦的一一解释和开导,村里几个有名的上访户和他们也成了好朋友,有事找驻村工作队成了口头语。等群众安歇了,夜深了,驻村干部会把一天的工作梳理梳理,把需要处理的事情一一记下来,写到驻村工作日志里。

和驻村干部在一起工作的日子里,遇到哪里不懂的,他们会耐心的教我们,哪里出了错误,他们会安慰我们,让我们重新开始。驻村干部请我们吃饭、和我们谈心,说道:“有事一定找我们,驻村工作队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告诉我们家庭的贫困不可怕,眼前的困难是我们以后人生的财富。我觉得这次的活动让我更加的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也更让我们对他们有了感激和敬佩之情。让我们这三位还未踏上社会的大学生,体会到了什么是群众无小事,感受到了他们亲民、爱民、包容宽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被帮扶的对象,我十分感谢能够参与这次驻村工作队安排的实践活动,驻村干部用他们的为人处世和工作态度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党和国家的帮扶政策,让我们明白,作为一个建档立卡脱贫家庭的孩子,今天之所以能无忧无虑的在大学校园里读书,都是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帮助,得益于驻村工作队这样的干部的付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决心要好好学习、练好本领、回报社会,像驻村干部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

作者:延津县魏邱乡后大柳村脱贫学生:刘敏 冯琪 王建英

声明:原创内容未经授权,其他平台不得转载,如侵权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杨欢 审核|高建功 郝玉华

监制|马东丽 总监制|吕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