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是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在我国被列为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目前仅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和普洱3个州市。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境内的亚洲象仅有170头左右,目前数量已增长到近300头左右。

种群的恢复和扩大,离不开持续的保护措施和行动。8月12日,在第11个世界大象日来临之际,网易旅游【生机合伙人】为你带来一个长达22年的守护与发展的故事。

曹大藩,生活在云南普洱,他的家乡也是亚洲象的家。记忆里,野生亚洲象的出现给当地人带来了巨大惊喜,人们像过节一样去观赏“老象”(当地人对大象的爱称)、投喂食物,人人都把看到大象当作是很幸运的事。历史上,傣族人民还会在村寨周围种植大象喜食的竹子、芭蕉等作物吸引大象,来减轻豺狼虎豹的干扰,并视大象为吉祥的象征。然而没过多久,人们发现大象带来的不仅有喜悦,还有困扰。象群频繁闯入稻田、果园、住宅,毁坏房屋、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人和象开始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冲突和矛盾也日渐加剧。

2000年4月,普洱市当地政府和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以下简称IFAW)共同开展“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也就是在这时,曹大藩加入了IFAW。

项目刚成立,曹大藩和同事随即下乡走访亚洲象活动区生活的村民。起初他们的工作并没有得到理解和支持,“你们要保护大象,就把它拿到昆明,拿到北京去养起来”、“大象把我们的庄稼吃了,为什么赔的钱只有一点点”,类似的声音不绝于耳。身处被象群毁坏的村寨,曹大藩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村民的难处。他很快发现,不从实际入手,任何宣传都是苍白的。2000年7月,“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正式启动,从传统的“保护动物”,转变为“保护动物从关注人开始”。

改善民生,增强村民对大象的适应能力和容忍度,提高大象保护的意识,这对实现人象和谐共处至关重要。项目为普洱7个村子超过210户提供小额贷款,帮助他们转向种植更具经济价值、更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并且大象不喜食的作物。邀请农技专家实地传授生产技术,组织项目试点村寨进行生产交流,进行农村理财培训等,项目期内实现每户年收入平均增长35%,还款率100%。

为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减少他们到保护区活动的频次,降低因为遇到亚洲象对生命生产带来的威胁,2020年,社区生计发展推动亚洲象保护项目——社区中华蜜蜂养殖示范项目在西双版纳试点启动。头两年,如何带动村民积极养蜂、推动村民参与保护亚洲象行动成为了曹大藩的工作重点。看到养蜂过程中,出现蜂群逃逸、死亡、产蜜量不高等情况,村民却对此不紧不慢时,他尤为着急。随后,项目请来了专业技术人员为养殖户做现场蜜蜂养殖、管理培训。项目第一期结束时,一个养殖户采收达42公斤,最少的一户也采收25公斤,并且这些蜂蜜就地全部被企业收购。

曹大藩感觉到,经过多次的培训和收成,村民不仅掌握了技术,还亲眼看到了养蜂的回报,大家都信心满满。据估计,如果无特殊气候影响,每个养殖户每年至少可提高30-50%的收入。

在“养蜂项目”中最令曹大藩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漂亮健谈的彝族妇女——张江美。她的家在距离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倒淌箐村。1997年,当地村民从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核心区搬迁出来,将活动空间留给了亚洲象。

张江美所在的村,过去也用土办法养过蜜蜂,用大树掏出个空洞挂在自家房前屋后,蜂子就自己来了。不用出什么本钱,也谈不上有什么技术。但养出来的蜂蜜没有人要,结晶卖不出去了,不仅赚不到钱,蜂蜜也白白浪费。在第一期养蜂项目中,张江美作为年轻力量被推举为2组组长。她接受信息能力比较强,能把学到的养蜂技能分享给大家。小组成员遇到困难时,也会找她一起商量解决。慢慢的她能够熟知小组成员每家的养殖情况,召集每位成员来学习新的技术。团结合作、共同富裕,成为她们小组的目标。2022年5月,张江美前往勐海社区共管优秀社区参观,获益良多。这让她对自己生活的倒淌箐村未来的发展和村民互助,有了更多的思考。未来随着养蜂技术的纯熟,张江美还可以作为养蜂导师,培训下一批蜜蜂养殖户成员。

经过两年时间,见证村民从“养蜂小白”成长为“养蜂能手”;从对项目不积极到成为小组管理者;从单纯掌握养蜂技术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张江美曾对他说过,“希望我们养的蜜蜂能飞出去,产的蜂蜜能被更多人知道,因为它的诞生与大象有关”。曹大藩明白,只要找准发展与保护的契合点,将保护工作与村民实际需求相结合,事情就一定能做好、做出效果。

通过参与养蜂项目,村民与IFAW达成约定,不破坏森林、不去野外捕获野生动物或采集蜜蜂。每年他们还会拿出两天时间,参与有关亚洲象栖息地的恢复工作。清除外来物种,种植亚洲象会食用的野外原生植物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倒淌箐村民砍掉过去种植的橡胶树,改为种植一些生态友好的经济作物,既能提高收入,也不给自然环境带来负担。

除了开展直接让村民从保护中受益的项目,曹大藩所在的项目组还在普洱市推出了中国首个村级预警系统,覆盖了普洱市管辖内的两个县城4个乡镇共40多个社区。从2009年到2014年,这些区域内没有发生过一例人象冲突事件。2016年,为西双版纳勐海县的亚洲象预警监测中心20名巡护员配备监测设备,以提高其监测能力。该监测系统现已覆盖勐海县50多个有亚洲象出没的重点村庄,惠及当地5万多居民;2019年,支持勐海预警监测中心28台预警信息终端设备。当地政府的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5月,该监测系统已成功避免了约57例人象冲突事件的发生。

此外,项目还为当地50多个社区至少500名乡镇政府官员和超10万人/次村民提供预防人象冲突的专门培训。2020年与西双版纳政府展开合作,设立首个预防人象冲突的亚洲象保护和安全防范宣传网络。2021年与景洪市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起“亚洲象安全防范预警宣传网络”项目,开展人象安全防范技能、社区宣传技能培训,通过手绘插画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村民遇到野生亚洲象时的防护措施。截止2022年3月,共30名来自景洪市七个乡镇的监测员、护林员参加了“亚洲象安全防范预警宣传网络”培训学习,其中16名参训人员在景洪市六个乡镇的70余个村寨开展了共计超过200次的入村宣传活动,触达村民近6000余人次。

为向更多人普及大象保护知识,项目还帮助当地学校开设自然教育课程,针对亚洲象和栖息地保护内容的校园讲座,覆盖了当地至少60所学校的3万多名学生。同时也为500多名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和导游提供培训,帮助他们为前来云南参观游览的游客普及亚洲象保护知识。

2022年,是曹大藩加入保护大象行列的第22个年头。期间,他看到过野生亚洲象给老乡带来的诸多困扰,也见证了老乡与亚洲象之间的感人故事。2015年夏天,有头小象被遗弃在村寨里。曹大藩等一行人到达现场后,看到小象躲在老乡家的柴棚里,起初不肯吃东西,老乡们买来不同品牌的牛奶喂它,有的人送来了水果,还给小象盖了被子,全村人为这个病恹恹的小家伙操碎了心。兽医到达后快速给小象消毒、打针、冲调配方奶粉,并将它送到亚洲象繁育救护中心进行康复治疗。临送走前,一位阿婆依依不舍地摸摸小象的头,又喂了一些牛奶,希望小象不要挨饿,并为小象祈福。这个村子的农田经常被象群破坏,村子也不富裕,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饱受象群威胁。但发现有小象陷入困境,大家却又不顾象群可能返回的危险,纷纷上前照料。

亚洲象是热带雨林中重要的旗舰物种,是自然的播种者和贡献者,保护亚洲象就是在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同时,曹大藩也深知,与大象毗邻而居的村民,他们的生计也同样重要,只有让村民过的越来越好,他们才能成为最前线、最有力的大象守护者。未来,曹大藩所在的IFAW还将继续配合当地政府的整体规划及亚洲象活动区域村寨群众的发展诉求,在目前项目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社区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探寻一条具有可复制性的、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碳减排相结合的社区发展模板。

时至今日,曹大藩仍深刻记得一位大象监测员讲的一段话,“追踪大象时,远远看到象群在对面的山林里取食,我也拿出干粮坐下来吃午餐。周围只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和鸟叫虫鸣。它们一家子在山那边进食,我在山这边吃饭。那一刻,我挺幸福的,这不就是我们与大象的和谐生活么!”

(本文图片均由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提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