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信托的安排,是一个更好的监护人替代性安排,即便未来失去民事行为能力,家族信托自动巡航照样继续生效,按照信托合同约定分配养老金现金流,保障自己的养老生活。

同时还可以安排签订一个遗赠抚养协议,增加一个信任的侄女或其他信任的人作为信托受益人,约定其履行生养死葬义务,未来百年之后将余下的财富传承给她,或者部分捐赠给慈善机构。

#斯诺威家族#

家族信托加上遗赠抚养协议这个结构化的安排,规避了监护人权利滥用、遗赠抚养协议存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与监护管理的缺失。

所以,一个家族信托可以解决两代人的品质养老保障安排。

3

两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一:首富李春平的凄惨晚年生活

李春平先生是北京人没有妻子和孩子,是中国非常有名的慈善家,当年曾经以每天7万元的速度在捐赠。据百度和媒体真实披露可以求证的是,他拥有很多资产和物业,北京华侨村的房子就有四十多套,毕加索知名的画作就有五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3月,他在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被诊断为脑萎缩,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司机、保姆、护士和保镖帮他找了一个资管公司签了协议,把他的房产物业都托管给资管公司,资管公司在20年的有效期内每个月付给他一定的养老生活费,并且暗中包含一种条款:资管公司有权将李春平托管的所有房产物业进行抵押。随后其房产物业被抵押贷款而钱不知去向。

2016年的8月李春平被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呆症。

李春平的四个近亲属的姐妹,和他身边的人,包括突然冒出来的几个妻子和孩子打了几年的官司,目击者看到李春平在寒风中嚎啕大哭。

故事二:上海老人有房却没钱救命,滞留医院等死为哪般?

乔开文老人,儿童文学作家,无子女,有退休金,房子价值260万。

2016年,因无人照顾导致脚冻伤,半个脚掌被截肢,卧床不起,失去民事用行为能力,其监护人均回避不予理睬。

2018年3月24日,褥疮溃烂引发并发症,老伯向人求助,但都爱莫能助,最终守着260万的房子却没钱治病,在医院的走廊离开人世。

这两个悲痛的老人的故事,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与启示:

我的资产我做主,终身独立有尊严地养老,是美好的愿景。

但是,没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规划保障,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是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