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首批00后大学毕业生在这个夏天走出象牙塔,迈向广阔的社会天地。一种“慢就业”风潮在他们中悄然兴起,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既没有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选择游学、支教、创业考察、备战考研考编等游历思考一段时间,再考虑就业;或是计划通过剪辑、配音、剧本写作等开辟一门喜欢的互联网平台副业,先半就业走走看。

北京一所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的李婉薇同学对未来还没有准确的规划,但她从大一开始就是小红书的一名美妆博主,四年积累下来粉丝数量可观,现在每个月网络平台都有一笔收入。“我还没有想好自己是考公还是找工作,但我做博主也有收入,所以不是很着急。”李婉薇说。

毕业于安徽一所大学英语系的汪雨同学正在备战考研。她告诉记者,班里20多位同学至少有六成选择了“慢就业”,大家有的打算去国外游学,有的将去山区支教半年,也有的还在选择创业项目。同学们把这种形式多样的新型“慢就业”称之为“新打工时代”。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相比2021年增长了167万人,就业压力空前。智联招聘聚焦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不同院校及专业薪酬情况等,发布的《2022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选择自由职业、慢就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有所上升,整体占比超过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2022年毕业生招聘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暑假,22岁的李子涵走入贵州省遵义市支教山区留守儿童。这位毕业于南京一所大学的00后,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外国语言文学知识,既教孩子们英语,又带孩子们赏析经典名著,颇受当地师生欢迎。“‘慢就业’我们绝不是‘躺平’,更不是“摆烂”,我们只是在‘慢’中重新认识自己、调试自我,用一段时间思考清楚将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他说。

浙江一所音乐院校的大学生刘容鑫7月毕业后一直忙着办护照、学外语、查地图。这名出色的小提琴手接下来打算去欧洲游历一段时间。“作为西洋乐器演奏者,我一定要去欧洲转转,去走访名校,去听地道的古典音乐会,那是另一种形式的提升,相信会对我的演奏大有帮助。游学回来再考虑就业的问题。”他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就业形势愈发严峻,00后一代更注重就业的质量。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吴树新认为,面对越来越“内卷”的就业形势,“慢就业”可以给年轻人一个缓冲期,让有创业愿望的毕业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找准方向、提升自我、勾勒蓝图。“只要找准了目标,用对了方法,‘慢就业’的年轻人也能后来居上,实现弯道超车。”

但吴树新同时指出,“慢就业”更适合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且父母观念开明的大学毕业生。如果某些毕业生因为工作难找而以“慢就业”来消极逃避,整天“宅”在家里,脱离社会,那可能会发展成“懒就业”,有的人最终还会成为“啃老族”。他呼吁年轻人遇到困难迎难而上,努力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式。而社会也应对“慢就业”的年轻人多些包容和理解,并创造更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帮助他们尽快成长。(本文除专家外,采访对象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