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不易,并非一朝一夕,孩子的成长成才之路,必定充满荆棘和险阻,唯有用心和智慧的父母,才能抓住机会,引领孩子逆风翻盘。

作者 | 西瓜妈

自卑孤僻、遇事就逃避,全班没一个朋友; 英语差、上课听不懂,科科成绩在及格边缘徘徊; 体格小、身体羸弱,经常被同学欺负; ……

总之没有一样让父母省心的。

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孩子应该就没什么指望了吧。

但有一位父亲从不曾放弃,依然对他充满信心,一路陪他过关斩将,实现了人生的完美逆袭:

  • 17岁,提前一年被哈佛、斯坦福、芝大、宾大、普林斯顿同时录取,成为一众名校争抢的“香饽饽”;
  • 18岁,担任少年摔跤队教练和校摔跤队队长,并一举夺得纽约州摔跤冠军;
  • 19岁,受邀参加美国最著名的演讲——TED演讲,站在舞台上款款而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不说,你很难想象这是同一个人。

但这的确是真实发生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来自哈佛大学的华裔男孩王远,他的父亲是曾经火遍全网的“哈佛爸爸”——王建军。

回望这对父子的故事,你可以清晰地看到——

一个学习差、体育差、社交差的“三差”男孩是如何脱胎换骨的?

一个自称“懒爸爸”的父亲,是如何一步步帮助儿子完成逆袭的?

运动,是提高成绩的“良方”

王远是王建军的二儿子。

小时候的王远由于身体瘦小,不合群,走到哪都低着头,所以刚上小学不到两个月就被同学疏远。

更因为英文不好,上课听不懂,不敢问老师问同学,也不敢举手发言,所以成绩在班级垫底。

看着外表和内心都懦弱的王远,父亲王建军给他开的第一个方子就是,锻炼。

早上陪着他爬山、跑圈;周末带他去打棒球、踢足球、打篮球……后来又把他送去摔跤。

刚开始对于一个体质瘦弱、不擅体育的孩子来说,铁定是经常受挫的,不过王建军并没有放弃。

他坚信只要儿子能爱上运动,在运动中找到自信和成就感,就一定能爱上学习,提高成绩。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随着长期的运动,王远的体格越来越健壮,内心也由此变得越来越强大,不到几年的时间,就成为了摔跤冠军,在成绩上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整个人看上去自信了很多。

后来有人问过王建军:

“如果孩子学习太差了,该从哪里下手帮助他呢?”

他直言道:

“建立自信,这是提高成绩的第一步,因为自信程度决定了学习时候的心态,越是自信,学习效率才会越高……我培养孩子自信的方式就是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理学家班杜拉曾说过:

“人的自信由四个层面决定,其中第一点‘自身过往的成功经验’是影响自信心最强有力的因素。”

而对于过往经验尚不丰富的孩子来说,建立自信最简单、最有效的切入点,就是培养他的运动自信,因为这份自信会渐渐地扩大到学习、社交等其他范围。

然而,现在有很多家长,孩子学习不好,就送补习班,请家教;学习时间宝贵,就剥夺了孩子运动和玩耍的时间。

殊不知,运动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健脑药”,也是一种帮助孩子学习进步、提升自信的“良方”。

因为运动中产生的多巴胺、血清素和肾上腺素,可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运动时刺激出的海马体,能够帮助孩子释放情绪,建立信心.......这些都是提高成绩必备的要素。

所以,千万别觉得运动是在浪费时间。

相反地,只有经历过运动洗礼的孩子,才能在学习上重拾信心,一路披荆斩棘、逆风翻盘。

做个“懒”父母

才能养出一个“勤”孩子

随着儿子运动能力的提高,自信心的增强,朋友越来越多,人际交往也越来越自如,王建军觉得是时候该抓孩子的学习了。

但他抓学习的方式异于常人,据他自己说,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懒”。

1. 学习上:“懒”得教,实行反向教学。

回归学习以后,王建军首先给儿子立了三条家规:

  • 第一,不补课、不报培训班;
  • 第二,不给辅导功课;
  • 第三,坚持体育,九点前必须睡觉。

很多人或许会疑惑:孩子状态刚有起色,对学习也有了信心,不应该乘胜追击,赶紧给他补功课吗?怎么又突然躺平了呢?

其实,这并不是“躺平”,而是一种反向的智慧,用以退为进的方式推动孩子向前。

比如儿子英语差,上课听不懂,他就故意扮可怜,说全家就自己一个不会英文,感觉很没面子,请求儿子能不能每天教他几句。

于是,儿子答应每天教他20句,而他又采用激将法,说:“不行,就教10句,太多爸爸学不会。”

其实,儿子最初是10句话都写不出来的,但是感觉被委以重任后,每天开始兴致勃勃地“写教案”、查资料,渐渐地可以写10句、20句、30句……一个学期写来,就算是100个句子也可以信手拈来。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一个孩子想要走的长远,靠的不是“填鸭式的教育”,而是对学习的渴望和热情,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父母要做的就是,用尽一切智慧并高效的去点燃它。

而王建军就是靠着这招“假不会、真信任”的方式,点燃了儿子对知识的渴望,不仅催生出了一位负责任的小老师,同时让儿子的英文成绩也变得越来越好。

2. 生活上:“懒”得做,放手让孩子成长。

除了从来不会盯着孩子学习,王建军也从不会帮孩子做任何生活上的事情,一切能做的都让孩子自己完成。

比如出门让孩子带路,如果迷路了也不会刻意提醒;

家里房子大、人口多,家务活干不完,他就将它承包给孩子自己去打理,三个孩子轮流做值日、做饭;

全家出门旅游,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他也让孩子去完成……

还有很多家庭大事王建军也都放权出去,自己做个“甩手掌柜”、“懒爸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王建军依旧只字未提孩子成绩相关的事,也没有过分在意孩子的分数。

但神奇的是,儿子却慢慢学会了对自己负责,养成了自律的习惯,而且还爱上了学习。

现如今,事事包办的父母,并不少见。但有时候父母做得多了,做得“勤”了,孩子反而“懒”了。

只有把孩子推出去,让孩子去前线,自己做后勤,孩子才能真正学会成长。

3. 亲子关系上:“懒”得说,无声的陪伴。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说过:

“教育的过程,是情感在前,约束在后,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弥补感情关系”

早年因为工作繁忙,王建军自知疏于了对儿子的陪伴,亲子关系比较紧张,所以他觉得如果想要彻底改变儿子,就必须取得他的信任,成为他的榜样。

为此,他在要求孩子睡前不准玩手机时,自己也从不把手机带进卧室;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自己也不做和工作无关的事;孩子在运动时,他就在一旁陪同。

不说一句话,却有千钧之力。

面对满身毛病的儿子,王建军选择了沉默,用无声的陪伴代替了无休止的唠叨,最终取得了孩子的信任,换来了融洽的亲子关系。

正是因为有了亲子关系做基础,孩子有了披荆斩棘的底气,最终才能走向更远的地方。

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未来

比起迫不及待的“营救计划”,王建军觉得父母的心态才是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关键一步。

有一次,他在参加儿子王远四年级的家长会时,有过这样的经历:成绩单发下来,几乎没有一科及格的科目!

但当他走出教室,看见迎面走来的王远却笑着说:

“家长会15分钟,老师光表扬你了。难道你没缺点?下次能否犯点错误,全是表扬,这家长会太没劲了!”

许多人都感叹这个爸爸心也太大了吧,儿子都被老师批评成这个样子,居然还能笑得出来。

然而,他明白,想让孩子有所改变,不在于把孩子骂一顿、发泄一顿,情绪化的抱怨和惩罚,只能起到短暂的震慑作用,留下的是长期的隐患。

诗歌《走在自己的时区里》曾这样写道:

“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你在你的,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你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非常准时。”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你越是着急,越是焦虑,成效反而越低。

作为父母,我们只需要用心做好灌溉,尽可能给孩子提供轻松、有爱的生长环境,剩下的就耐心地静待花开。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更好地助推孩子的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森塔尔曾说过:

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父母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去爱戴、期望、珍惜这些孩子。

所有的小孩都有一个转折点,能不能抓住它,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智慧。

放下焦虑,他才能破土而出;用心陪伴,他才能从容不迫地生长。

点个“赞吧”,让我们一起做个用心且智慧的父母吧,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更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