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与科学法案》正式签署后,新冠检测转阴没多久的拜登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一边咳嗽一边宣传该法案的“优越性”,声称相关条款将帮助美国在未来的半导体领域竞争中“占据优势”。如果该法案影响的范围仅限于美国国内,大可由着拜登去折腾。不过呢,就美国以往的行径而言,还真不能对它有太高的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拜登在宣传《芯片与科学法案》时一直咳嗽】

乍一看,《芯片与科学法案》内的对半导体企业给出的政策扶持不可谓不诱人,美国政府在这方面足足投入了527亿美元,除了最直接的拨款激励外,在美国建立芯片制造厂的企业还将享受25%的税收减免。

但以上不过是其实是包裹在毒丸外面的金钱糖衣。接下来的条款就暴露了美国政府的真实想法:对于那些接受了国会资金补贴的企业,未来10年都不能在中国境内增设芯片工厂。换而言之,就是要让半导体企业在日薄西山的美国制造业与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之间做出选择。

对于这一法案,中国外交部日前进行了回击,措辞很严厉,直言《芯片与科学法案》本质上是对半导体企业的“经济胁迫”——美国砸重金逼半导体企业在中美间选边站,企图在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制造“非中即美”的对抗性局面,这不是经济胁迫,又是什么?

美国不惜扰乱国际贸易,也要烧钱扶持自家的芯片产业,实际上不过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莽撞之举。光是从美国股市的反应中就能看出点端倪。拜登刚把《芯片与科学法案》签署通过,美国各个芯片厂商的股价应声下跌,十分不给面子。由此可以推测,美国内部的资本集团其实并不看好这一法案对美国芯片行业能起到什么积极作用,527亿美元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彭博社指出,拜登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时,芯片美股大跌】

芯片的核心实质上是制造业,而成规模的制造业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成本。美国恰好又是人力成本最为高昂的主要经济体。美国过去通过美元霸权以及资本运作,早早实现了产业升级。美国现今的产业结构,让传统制造业几乎很难有生存空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任上喊了4年的“美国制造”,但美国制造业并没有因为他的口号以及一系列政策复苏。高人力成本意味着高昂的成品价格,这也是为何美国消费者更青睐于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

整个制造业都如此,芯片行业又怎么能避免呢?半导体企业在美国从零开始建造芯片工厂,建设成本与运营成本都会迅速膨胀,成本的增加最终都会通过成品芯片的价格直观地反映出来。这也意味着,这批带有“美国制造”标签的芯片,在国际半导体市场上的竞争力只能说令人堪忧,或许就连美国自家的高科技产业都不愿意问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高昂的人力成本使得运营芯片工厂的成本大大增加】

可以这么说,美国吸引芯片产能回流,等同于让自身产业降级。目前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都在抓紧时间实现产业升级,美国却在开“历史倒车”,这就注定了,无论往芯片行业烧多少钱,都没法维持太久。而以美国风水轮流转的政治体制,《芯片与科学法案》能维持多久的生命力,是否能“活过”下次美国大选,尚是未知数。别看民主共和两党目前一派“其乐融融”,当《芯片与科学法案》没能起到他们预期中的效果,双方又会陷入漫无止境的争吵与互相指责。

说到底,《芯片与科学法案》中,与芯片行业相关的条款,实质上是美国政府十分不擅长的产业政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都很推崇“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现在回过头来搞产业政策,只会弄巧成拙。这也暴露了美国政客的短视,以及对美国整体情况的无知。

【制造业早已因为市场原因离开美国,花再多钱也请不回来】

全球的芯片产能目前主要集中在亚洲不是没有理由的。美国想搞一个所谓的“芯片四方联盟”,其中成员除了美国外,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是半导体制造生产领域的三强,恰好也都是亚太地区的经济实体。原因之一就是亚太地区的人力成本比美国低很多。

不难看出,作为亚太地区的最大经济体,中国在芯片的生产制造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可待开发。不仅仅是成本方面比美国更具优势,在人才培养、基建效率等多个环节都领先于美国。在2035年前,中国将建设31座晶圆厂,占全世界新建芯片工厂的一半。届时,中国的半导体市场规模还会进一步增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性也只会与日俱增,这一点并不会因为美国政府出手阻挠而有所改变。

目前摆在半导体企业面前的路不外乎两条,要么贪图《芯片与科学法案》那点蝇头小利,拿着资金补贴以及税收减免,冒着巨大的成本风险去美国建厂,或者是在中国半导体市场提早布局,以便在未来多分一杯羹,这个选择题其实不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