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5日,第三届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年会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召开,就“科学巡护与监测”“栖息地修复”“保护空缺”三个主题展开讨论。

此次会议由大理大学东喜马拉雅研究院、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和大自然保护协会承办,邀请各成员单位、相关领域专家、林草部门、科研机构、基层巡护员以及参与保护工作的企业开展圆桌论坛,同时,对2021年度滇金丝猴优秀一线保护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并额外授予“怒江金丝猴巡护监测特别贡献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滇金丝猴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Ⅰ级重点保护物种,仅分布在滇西北和藏东南一带的高寒原始森林。作为旗舰保护物种,其保护成效关乎三江并流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和下游的水安全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实现。经过 40 多年的保护,滇⾦丝猴种群数量从 17 群增加到 24 群,个体数量从不⾜ 2000 只,增加⾄ 3800 多只。

2019 年,省林业和草原局、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大理大学东喜马拉雅研究院等 13 家单位共同发起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3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 3000 万元,目前有28家成员单位,通过实行联合保护机制,推动滇金丝猴保护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投入1170万元,修复5326亩滇金丝猴栖息地植被;成立了我省首个滇金丝猴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发布《滇金丝猴保护项目绿皮书 滇金丝猴全境动态监测项目报告》,滇金丝猴全境保护项目入选COP15“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滇⾦丝猴全境⽹络第⼆任轮值主席单位负责⼈、⼤理⼤学东喜⻢拉雅研究院副院⻓张淑霞表示,应从以下四方面持续深化滇⾦丝猴保护管理:⼀是标准化滇⾦丝猴监测、管理和保护;⼆是基于社区可持续发展规划区域开展⽣境修复和放牧管理,总结修复经验,为珍稀濒危灵⻓类动物⽣境修复提供示范借鉴;三是继续建⽴社会公益保护地,填补滇⾦丝猴保护空缺;四是强化滇⾦丝猴全境保护⽹络运营协作,充分发挥⽹络平台作⽤,加⼤引⼊社会多⽅参与保护⼒量。

云南网记者 段苏航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