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都加入美国国籍了,怎么有脸说自己一生都是中国人的!”这样类似的话围绕着被称为“物理女王”的吴健雄整个后半生。

似乎她为国家作出再多的贡献,国家也肯定了她的建设,但是只要国籍没有改变,她的一切都不被承认一般。

她的一生,似乎都在歧视中度过,后半生是因为国籍,前半生则是因为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健雄出生在1912年的中华民国,她祖父是个封建老古董,深受重男轻女思想的荼毒,对吴健雄的出生并没有任何喜悦。

但与之相反的是吴健雄的父亲吴仲裔,他自小就接受新式教育,倡导男女平等,因此对吴健雄这个女儿寄予厚望,还按照辈分顺序给女儿起了“健雄”二字,希望女儿日后能巾帼不让须眉,有一番大作为。

吴健雄也确实不负所望,自小天资聪颖,小小年纪便展露出了过人的理科天赋。吴仲裔更是对她着重了培养,吴健雄年仅11岁就以第九名的成绩考入了苏州女子第二师范。

毕业后又考入了南京中央大学的数学系,中途还去中国公学补习了一年,与当时兼任校长的胡适结下了一段深厚的友谊。

1930年,吴健雄进入中央大学研习数学,可是她逐渐发现自己对数学的兴趣远远不如物理,在一年后,她果断地选择转系,拜入了当时著名的物理学家施士元门下。

可不要小看了这位施士元,他当初留学欧洲时,可是居里夫人门下唯一的中国弟子。

在施士元等物理大家的教导下,吴健雄在物理学方面的研究越发得心应手,最后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当时的中国在科研方面没有丝毫优势,动乱之下,连建立实验室的条件都没有,更别说再进一步的研究。

吴健雄意识到,搞科研要去西方,去西方学了真本事才能回来报效祖国。

于是在抗战爆发前,吴健雄远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拜“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诺奖得主欧内斯特·劳伦斯为师。

怪不得都说名师出高徒,年仅28岁的吴健雄在他们的栽培和指导下,便凭借着对原子核研究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该校的博士学位。

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于隔年开启了著名的“曼哈顿计划”,筹备原子弹的建造。

其中,便有吴健雄参与其中,而且她的铀分子核裂变研究还为原子弹的制造贡献巨大。

两颗原子弹被投放到了日本,直接促成了二战的结束。这其中,也有吴健雄的一份功劳。

此时的吴健雄在美国物理学界已经是名声大噪,甚至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但尽管被称为“物理女王”,西方对于国籍、人种和性别的歧视仍是刻在了骨子里。

在加州大学读书时,吴健雄就因为自己东方人和女性的双重标签,拿不到应得的奖学金,就连他的导师伯基都是如此,但因为吴健雄在物理学上的惊人天分,他才破格录入了他原本瞧不上眼的东方女学生。

参与了曼哈顿计划后,吴健雄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即使她在科研领域的贡献再突出,但她在学校内的职称也远远不如其他男教师,哪怕她的研究和教学能力都甩出他们一大截。

1956年,杨振宁、李政道二人提出了著名的“宇称不守恒”定理,引起物理学界一片哗然。

但随后不久,他们的假说便得到了实验的证实,二人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证实他们假说的正是吴健雄。

尽管很多人为吴健雄没有获得诺奖愤愤不平,但依旧无法改变当时西方对于东方和女性刻在骨子里的歧视。

当时的吴健雄还一直沿用着中华民国的护照,后来这份护照逐渐不被其他国家承认。而吴健雄却经常要飞往各国参加国际会议,但又因为参与过曼哈顿计划难以回国,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好加入了美国国籍。

这也是她后来一直受到国人诟病的地方。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后,吴健雄便立马回到了国内,后来还接受了母校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的邀请,到院校授课,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还回到了故乡看望,只是时过境迁,当年的亲人早已不在。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为了纪念她在物理学上作出的贡献,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

吴健雄这一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只是当时有太多的情势所逼和迫不得已。

1997年的时候,已经85岁高龄的吴健雄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死亡。

家人遵照她的遗愿,将其葬在了故乡的浏河旁,吴健雄的墓碑上还写着一句话:“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世人对她的生平以及这句话争议颇多,你又是如何看待这样一位科学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