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

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挂牌成立。今年,临港新片区即将迎来成立三周年。三年时光,这片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描绘的蓝图,正在飞速地实现。

而这一切,离不开在这片土地上奉献智慧、挥洒激情的人们。与临港共同成长,是临港的幸事,也是所有临港人的幸事。

临港新片区揭牌三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30位临港人,记录下他们与临港共同成长,描摹辉煌的故事。

都说如今的大国之争,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芯片之战”。作为所有智能终端的“大脑”,更是互联网时代不可或缺的枢纽,毫不夸张地说,谁掌握芯片,谁就掌握了未来。

在上海临港就有一家这样掌握未来的芯片公司——上海瞻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掌门人的张永熙求学期间从复旦大学到新泽西州立大学,工作期间从上海贝岭到美国德州仪器,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期间,一直以来都想要真正实现中国自主研发创造的“强芯梦”,如今正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举重若轻。

其实,瞻芯电子不仅见证“临港速度”,更引领“临港速度”。仅仅五年时间,就从东海边上100平米的办公室、寥寥数人起步,发展到如今将近200人的团队,以100个产品服务了将近200个量产客户。现在企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以上海临港为总部、浙江义乌为制造基地,同时在深圳、西安和美国洛杉矶等地开设了分支机构。

听从内心的召唤,回国创业开启“强芯梦”

五年前,张永熙决定听从内心的召唤,回国创业,依旧是他深耕多年的芯片领域。唯一让他有些犹豫的是,究竟哪里作为他创业的起点。“我考察了深圳、宁波、上海嘉定和临港四个地方,其实无论是从投资环境,还是政策扶持,上海和宁波都是不错的选择。”在张永熙看来,芯片行业的发展既要耐得住寂寞,也要与当地产业发展形成同频共振的局面。

为什么最终选择临港?张永熙说,临港新片区的前景,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务实、真诚打动了他。当时时任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杰曾与张永熙有一番长谈,同样作为海归的工学博士,陈杰娓娓道来临港的发展前景规划、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个跟我对接的临港人都有着务实、真诚的特点,这也让我下定决心,选择临港。”张永熙说,如今看这个选择没有错。之所把公司命名为“瞻芯”,也有特别的寓意,那便是“高瞻远瞩,创芯无限”。

“做人做事要有家国情怀,既然我所学是国家所需,那么回国创业就是必然的选择。”五年前,在半导体制造领域,我国功率器件产业整体落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关键技术装备基本依靠进口,要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不仅要自主创“芯”,更带着中国的“强芯梦”。

在张永熙看来,临港就像当年的深圳一般,无论是创业环境、还是入驻企业,都是创设了高新领域的至高点,一同拼搏创造了不一样的临港新片区。看着企业飞速发展,临港也一天天变得更好,张永熙更坚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了,一定要把瞻芯电子办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碳化硅半导体企业。

敢闯敢拼的奋斗创业情,打造临港新片区“硅谷”

作为一家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国际一流的碳化硅(SiC)功率半导体和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瞻芯电子是中国第一家自主开发并掌握6英寸SiC MOSFET产品以及工艺平台的公司。

五年来创造的成绩斐然:2018年成功创造了第一片国产6英寸碳化硅晶圆;2019瞻芯驱动芯片正式出货;2019年产生了23项IP,其中5项发明专利,2项集成电路布图专利;2020年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三代半导体六英寸碳化硅MOSFET芯片投入量产;2021年11月发布了业界首款连续模式(CCM)图腾柱PFC模拟控制芯片;2022年发布首款隔离型栅极驱动芯片,截至2022年3月,瞻芯电子有3款核心产品获得车规级可靠性(AEC-Q)认证通过……

创业之初即创造了非凡的成绩,这无论是对张永熙、还是整个团队来说,都是极大的鼓舞,“创业是艰苦的,有时忙起来不分白天黑夜、甚至是工作日双休日,只要是研发工作的需要,往往是连轴转。”

面对公司取得的成绩,张永熙显得很低调,因为在他眼里坚持意味着一切,“人生不是突然就能获得胜利,而是在坚持的过程中排除万难,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如今作为临港新片区的优秀企业,张永熙开始孕育更大的梦想,他还建议临港发展特色工艺和第三代半导体,将其打造成新片区“硅谷”。

创业虽然需要面对诸多不确定性,但能让中国芯片在世界范围内能够有一席之地,这着实让张永熙和他的团队感到非常自豪。

回想五年前的临港,一座拔地而起的新城横空出世,五年来临港的配套服务和水平都在不断提升。“当年也有很多应聘者觉得这里实在太远了,但事实证明,在一片新的热土上干事业才能有所成。”让张永熙感到很欣慰的是,志同道合的团队干出了一番事业。

不断挑战自我与“芯”为伴,从临港走向世界

目前,瞻芯的用户端市场有80%在国内,但张永熙认为,芯片最终的市场应该是全球化的。从临港走向世界的瞻芯,更希望用自己研发的产品,得到全球市场的认可。

在张永熙看来,碳化硅器件在新能源、光伏、输配电、储能、5G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预计在今后五年内,全球达100亿美元左右的市场,而国内市场至少占50%。

不断挑战自我的张永熙,其实一直都在与“芯”为伴。从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毕业后,后在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电子与计算机系攻读博士,读博期间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款碳化硅功率集成电路。曾在国内半导体行业集成电路与芯片领头羊的上海贝岭仅仅花了两年时间,就当上了硅片制造部的部门经理,博士毕业后右到美国德州仪器工作……

在芯片业具有“黄埔军校”之称的两家公司浸润过,再加上张永熙非常强的科研背景,回国创业做“中国芯”一直都是他的梦想。事实上,早在决定回国创业之前的三年,张永熙每年回国两三次期间,都在忙着考察国内的投资环境、寻找投资人、联络合作研发人才……在与很多人了解的过程中,张永熙得到了来自前辈的建议:“不要为了上市而创业,不要为了赚钱而创业,也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耐得住寂寞。”

经过三年时间的准备,张永熙才把自己打算回国创业的想法,告诉同样在芯片行业从业的妻子。当时在美国生活14年张永熙一家,收入颇丰,生活条件不错。但最终妻子也同意了张永熙的决定。

时光荏苒,回国创业五年了,张永熙和他的团队在芯片行业站稳了脚跟,他们见证了临港的崛起,临港也为他们的创业提供了一方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