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昂首挺胸的雄鸡,绚烂绽放的牡丹,气势磅礴的白象,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谁能想到,在五里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正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的传承人工作室所在地,这里陈列着很多造型各异的灯彩作品。

“80后”龚智瑜与上海灯彩结下不解之缘

年轻的她,却爱上千百年灯彩艺术

灯彩,也称为花灯,其历史可追溯至西汉。上海的元宵赏灯习俗在明清时期已有史载,每逢传统佳节、节气,尤为受到百姓喜爱。而这一门古老的艺术是如何与上海灯彩黄浦区代表性传承人“80后”龚智瑜结缘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氏灯彩”第二代传人吕协庄倾尽所学指点非遗传承

原来,龚智瑜与一般非遗传人不同,她并非工艺美术专业科班出身,接触上海灯彩也只有短短数年时间。2018年的一次“巧遇”,让她与上海灯彩结下了不解之缘。彼时,五里桥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上海灯彩传承工作室培训班正火热招生,指导老师为“何氏灯彩”的第二代传人吕协庄,龚智瑜的母亲便推荐平日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感兴趣的女儿报了名。

“通过学习之后,我才了解到,何克明创作的立体动物灯是上海灯彩艺术的招牌特色,”龚智瑜介绍道,“何氏灯彩以动物骨骼科学为依据,再经灯彩传统制作中措、扎、剪、贴、裱、糊、描、画灯工艺,将动物的体态和神情展现在人们眼前。吕协庄老师将自己毕生所学毫不保留地教授给学生们,这份恩情也化作我继续深耕这门非遗艺术的动力。”

上海灯彩制作工坊、传承人工作室吸引社区新鲜血液

如今,上海灯彩制作工坊、传承人工作室有超过15名成员,龚智瑜和她的伙伴们除了定期在五里桥社区开展灯彩手工艺活动外,还走出黄浦、走出上海,将上海灯彩的魅力带给全国人民。灯彩作品《荷美五鲤》成功入展第三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作品《富贵长寿》、《和美幸福》被广东熙和湾花灯博物馆收藏,作品《吉祥如意》入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选。

好学的她,将创新思路融入非遗传扬

“虽然年纪轻,但龚智瑜对灯彩的热情让我们几位老学员都十分敬佩。”一位传承人工作室的学员提到“小龚老师”,情不自禁地夸赞道,“尤其是她在在苦研传统灯彩技巧之余,敢于从其他艺术领域汲取灵感,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融汇到我们上海灯彩的制作中,让这门艺术更加生机勃勃!”

热情的“小龚老师”在五里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指导学生

从中国古代建筑中借鉴“窗棂”结构,打造以“四季窗景”主题灯彩;从萧瑟和鸣中汲取灵感,为彩灯安装发声装置,让灯彩雀鸟开口“歌唱”;以古典园林的水景为蓝本,让灯彩锦鲤张嘴,喷出七彩泡泡……面对“加入了科技元素,是否与传统违背”这样的问题,龚智瑜交出自己的“答卷”:“从前的灯彩用蜡烛照明,亮度不够,有明火隐患。如今各式各样的LED灯泡、电子装置又能让彩灯发出更多色彩、更加明亮,这并非破坏传统,而是将创新思维带进了非遗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新线上直播模式,带大家种草二十四节气主题灯彩

龚智瑜和工作室的老师还正在研发和中华民俗传统文化融合的灯彩作品。由于今年疫情的原因,许多学员、居民无法参与线下非遗体验活动。“于是我想到利用互联网,开设线上上海灯彩直播,让大家可以足不出户,体验上海灯彩的美丽。此外,随着国风、国潮为成为流行风尚,我们上海灯彩也将结合传统‘二十四节气’主题,以不同时节的花卉为灵感,将‘节气与鲜花’制作成小型画框式灯彩,配上灯光与熏香,特别适合放置在室内作为小夜灯,一改以往的‘非遗艺术只可远观不可亲近’的印象,打造具有文创气质的上海灯彩!”

传承和发扬上海灯彩的重任,落在年轻一代龚智瑜的身上。在制作、钻研上海灯彩之余,她还利用时间出现在校园、社区课堂、非遗活动节目上,和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起为传播上海灯彩文化尽心尽力,为非遗传承注入活力。

记者 / 严佳婧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邹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