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电:1989年6月26日晚11时12分,杭州开往上海的364次旅客快车行至上海郊区沪杭线松江至协兴站区间发生爆炸,旅客死亡24人,重伤11人,轻伤28人......

一、死亡车厢

1989年6月26日晚,从杭州开往上海的64次列车在暴雨中奔驰。

23时04分,364次列车在松江站短暂停留后再次缓缓启动,大约一小时后,终点站上海就要到了。

此时,列车员准备打扫卫生,乘警也在车厢里作最后的巡视,性急的旅客早已收拾了行李。

7号硬座车厢。一个6岁的小女孩躺在父亲的怀里,睡梦中伸出双臂,箍住父亲的脖子:“爸爸,小便。”

父亲抱起爱女,往车厢顶端走去。

厕所门锁着。

门旁另有两名乘客在等待。

等待,就在这等待的分分秒秒里,死神竟在意想不到中突然降临。

晚11时12分,一声“轰”的巨响,一道耀眼的蓝光,爆炸发生了。

爆炸车厢,7号。

爆炸时,车厢内乘客112人。

巨大的响声震得364次列车剧烈颤抖,浓浓的烟雾里,满身是血的旅客争先恐后地拥向两头毗邻的车厢。

顿时惊呼四起,乱成一团,有人爬窗跳车了。

“不要跳,危险!”列车员从最初的震惊中清醒了。

列车仍然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疾驰!

“拉阀停车!”

7号车厢列车员王建月,尖叫着冲向车厢连接处门后的制动阀。

然而腰门被奔跑中的旅客堵得死死的。

小王急哭了,她哭着叫着喊着,娇小的身子拼命往人堆里挤。

列车尖啸着滑行了100米,停住了。

乘警宋晓海、列车长詹秀琴赶来了。

车厢炸裂,厚厚的连接钢板被一种难以想象的奇力扭弯变形。借着手电的光柱,到处是可怖的遗迹:横七竖八的尸首、塌陷的车厢……

一片死光,一片惨状,真正是血流成河啊!

“必须尽快报告!”乘警宋晓海扶起一个额头流血的老太,一边与詹车长紧急商议:

动员旅客,抢救伤员;稳定情绪,维护秩序,防止坏人浑水摸鱼;封锁爆炸现场。

乘警跑步往2里外的嘉兴站电话报警!

列车长率领乘务员,抢救伤员!

广播里,广播员反复广播:“列车发生爆炸,请旅客们不要随意走动,不要下车围观,自觉维持好秩序!”

伤员一个接一个,躺倒在地的,不是断胳膊便断腿。

在救护的数十名伤员中,令女车长詹秀琴欣慰的是一个出生才四个月的婴儿还活着。

婴儿的啼哭声惊动了她,她与乘警循声跑到一堆废墟旁,扒开一张大铁皮,看到了婴儿。

婴儿在昏迷了的母亲怀里,拼命啼哭。

女车长流泪了。

婴儿的血衣与母亲的血衣粘在一起,怎么也抱不起来。

母亲从昏迷中醒来,忍着剧痛,撕开自己的衣服……

松江站派出所的干警赶来了,附近的村民和乡干部赶来了……

上海市公安局、上海铁路公安局、松江县公安局、驻沪武警部队等500余名干警赶来了!

中共上海市委、松江县委及上海铁路局的党政领导也赶来了!

现场人声鼎沸,各种照明灯光将方圆十里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

伤员大部分已救出,集中在8号车厢。

轻伤的旅客由村民带往附近的医院;重伤的一一抬上救护车。

上海市委当即决定,连夜从各大医院抽调一大批专家教授,全力抢救遇难的旅客。

爆炸留下了24具尸体,其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仅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绿皮火车

二、17号尸体

经综合分析,初步排除了车辆设备爆炸或因其他自然原因引起爆炸的可能性。从而认定:这是一起人为的爆炸案,是犯罪分子蓄意制造的爆炸案件。
——摘自《上海铁路公安局“6·26”专案报告》

爆炸震撼全国。

中央领导李鹏、乔石,公安部部长王芳先后批示:全力以赴,侦破此案。

铁道部部长李森茂即刻飞抵上海。

社会上,人心浮动,猜测纷纭。

“听人说,炸弹是遥控的呢!”

“当然,想干这种事的人,肯定有来头。”

“唉,炸死那么多人,造孽啊!”……

猜测毕竟是猜测,传闻毕竟是传闻。

事实上,除了一个惨不忍睹的爆炸现场,一切都是谜。

铁路一条线,社会一大片。

364次客车从杭州到松江,沿途停靠六个车站,上下车旅客逾千人。

罪犯来自何地?从哪个车站上车?为什么制造爆炸?爆炸方式是定时遥控还是点火引爆?

一团团迷雾,迫切需要揭开。

上海铁路公安局成立了“6·26”专案指挥部,150余名干警参与案件侦破。

铁道部公安局、上海市公安局、浙江省公安厅均派员参与案件侦破。

一纸命令飞向华东五省一市,铁路公安局所属的六个分局的刑侦技术骨干日夜兼程,集居松江……

侦破爆炸案件的战斗拉开了序幕。

1200余名旅客需要逐一登记、录像,形成书面访问材料,身份不明的更要迅速查实;

7号爆炸车厢以及紧邻的6号、8号车厢要按照爆炸前旅客的位置进行“定位”,形成图表;

松江车站上下车的旅客务必摸查清楚;

11名重伤员,28名轻伤员要反复访问;

24具尸体的身份、外出目的有待落实;

周冬水,这位负责伤亡人员善后处理的杭州铁路公安分局治安科科长瞪着红肿的双眼,介绍道:“24具尸体不是断胳膊断腿,就是头颅开裂颜面受损。”

没办法,只好找来法医,请来龙华殡仪馆的整容师。洗洗擦擦,缝缝补补,尽最大可能恢复生前面目。

“有身份的发个通知,没身份的记下尸表特征。比如胎记、黑痣什么的,然后等待认领。”

访问延续了一周,叠放的材料有三尺厚。

反映的线索有一条:列车从松江站开出时,一男青年进了7号车厢厕所,之后有三名旅客欲解手,但门一直锁着。8分钟后,厕所内发生爆炸。

然而,男青年的身份、年龄、体貌、衣着特征等,均没人能作一个粗线条的刻画。

凭这点线索找人,难于上青天!

炸药是哪种成分,到底用何种方式引爆……

一系列的疑问,必须用科学来回答。

这是一项巨大而繁琐的工程。

数十名公安技术员要在现场的水田里、沙砾上、路基的石磕中,收集所有的爆炸碎片。

于是垃圾成了珍宝,一块碎布头、一粒米大小的金属颗粒,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契机。

现场收集了3500公斤爆炸碎片和377袋爆炸遗留物。

水洗、磁吸、筛选后,没有发现定时或遥控装置。

那么,爆炸就有可能是点火引爆,但现场为何没发现导火索?

爆炸后的导火索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只好让每一个技术员充分想象,什么东西可疑,提取什么,检验什么。

一次,二次,三次……

此刻,法医组专家、技术人员也经受着煎熬。

在对现场的24具尸体一一编号,固定死亡位置姿态以后,下一步工作就是尸检。

从尸表受损情况看,24具尸体中编号为17的无名男尸最严重,整具尸体裸露,头顿粉碎性骨折,颜面自上嘴唇起炸飞,左臂及两下肢炸断。

在其尸表沾附了大量炸药燃烧后形成的黑色污垢,并两度灼伤。

17号尸体与爆炸点厕所最近。

法医请来了车辆构造专家。

729块残破的车辆构件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被炸飞的7号车厢厕所神奇般复原。

在厕所内壁,发现有人体组织碎片及喷溅状血迹,血型化验与17号尸体相同,均为B型。

法医为之一振:17号尸体很可能爆炸前在厕所内!

但有人提出质疑:如果17号尸体与爆炸点没有隔离物(即在厕所内),那么尸体上就不应该有木屑发现!

是啊,这种奇怪的现象该如何解释呢?

终于感动了“上帝”。

第五次现场勘查,侦察人员在路基的石磕缝里,找到了10厘米烧焦的导火索。

从而认定:爆炸系点火引爆。

法医将17号尸体与其他23具尸体进行全面比较,发现17号尸体的木屑是沾附尸表的,而其他的23具则深入尸肉。

由此可见,17号尸体上的木屑是爆炸后木屑震落沾附其上的。

17号尸体与爆炸点并无隔离物,17号尸体爆炸前在厕所内!

既然是点火引爆,既然17号尸体在厕所内,那么17号尸体无疑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公安老照片 非本案

三、案件侦破陷入困境

综合法医对17号尸体的分析,以及364次列车在杭州始发前为衢州开往杭州的380次列车,专案指挥部移师杭城,决定将侦破此案的重点放在浙江省铁路沿线的衢州、金华等七个地区。
——《上海铁路公安局“6·26”专案报告》

杭州铁路公安分局办公大楼的会议室里,此刻却是气氛凝重,烟雾呛人。

案情分析会已开了两个多小时,侦察员们一个个眉心紧锁。

谁都清楚,查找17号尸源是本案突破口,但是17号尸体除了一只完整的右手外,颜面全无,衣裤、鞋子也在爆炸的烟尘中纷飞飘散。

现场没有留下17号尸体的身份证明,旅客对他也毫无印象。

法医对17号尸体作出如下判断:男性,27岁左右,身高约1.67米,络腮胡较稀,体格健壮。

浙江省境内有几千个乡镇,要彻底筛选一遍,简直是大海捞针。

国务院、公安部、浙江省层层指示。

浙江省公安厅召开了由市、地、县公安局长和刑侦队长参加的电话会议,发动全省公安干警寻找17号尸源。

黄岩县公安局撇开自己的大案要案,宁波市公安局层层落实片片包干,嘉兴、桐庐、绍兴……

一时间,大街小巷、乡间田野,每一处每一地,只要有村庄人迹,就有公安干警的身影。

围绕爆炸物品的来源,公安人员翻山越岭,深入矿山排查摸底。

5万余份认尸启事张贴在2000多个村镇;50余家省市级报刊、电台、电视台和各乡镇广播站连续三天刊登播放认尸启事;公安部及时向14个省市发出紧急协查……

公安人员西行兰州,南下广州,历尽千辛万苦,仅酷似17号尸体的重点对象就查了800名,指纹档案比对了40万份。

20多天过去了,案情却没有重大突破。

当外出排查的侦察员一个个回到杭城时,同志们焦虑万分。

时间如白驹过隙。

7月20日上午9时,义乌市佛堂镇派出所。

一位中年汉子在某村党支部书记的陪同下,犹犹豫豫地跨进了派出所大门。

中年汉子是一家个体袜厂厂长,他反映了一个重要情况。

厂长说,6月28日上午,他们厂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陈某向他说,她的男朋友周文志向她诀别,说要很远的地方去炸桥。

金所长听完厂长的口述,拿起电话,摇到了义乌火车站派出所。

“6·26”专案指挥部获悉后,星夜挥师南下,坐镇佛堂小镇。

7月27日凌晨2时,公安人员依法搜查了周文志的住宅。

在厨房的双眼柴灶内,发现一堆燃成灰白色灰烬的导火索。

在洗脸盆、啤酒瓶上提取了周文志留下的指纹,经鉴定与17号尸体右手指纹吻合。

17号尸体正是周文志无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安老照片 非本案

四、动因如此简单

经查,周文志生长在一个畸形的家庭。

周母曾嫁过两个丈夫,生下七个孩子,早早甩手而去了。

从小失去母爱的周文志性格孤僻,终日寡言少语,常常目光呆滞,一坐老半天。

左邻右舍亲戚家人,对他的存在几乎无所感觉。

他是一个孤独的人。

与周文志唯一有来往的是姐夫朱萃潮。

16岁,他跟着姐夫外出闯荡。

25岁,经朱萃潮和红娘的撮合,周文志认识了陈某。不久两人就如膝如胶。

然而在憧憬和感受新生活的同时,另一种苦闷却日益沉重。

周文志穷。

他的全部家产是一幢没有完工的三开间平房和一张破床、破桌、破衣箱。

穷则思“变”,周文志的心活动了起来。

3月份,他出人意料地与义乌市稠城镇朝阳建筑队签订了一项住宅楼内外墙粉刷工程。

可是,周文志没有一支像样的施工队伍,更不懂得管理。

工程做下来,质量粗糙,几次返工不合格。

合同期满了,拖延一天罚款50元。

民工的工资没法付,只好一拖再拖。

很快民工走的走,散的散,留下他一个光杆司令!

这期间,他因超计划领取建筑材料费,多领工程承包款以及拖延工期罚款等,负债累计1万余元。

6月初,债主纷纷上门追款。

6月中旬以后,矛盾日益激化。

周文志几乎天天遭到一些债主的奚落、殴打。

他被逼得焦头烂额,终日四处躲债,惶惶如丧家之犬。

6月24日,稠城镇朝阳建筑队在连续3次未能追回4000多元债务的情况下,携带械具,开着汽车,一行8人来到周家。

周文志不在家,于是留下一页“最后通殊”。

文志:
限令你6月底前来结清帐目,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公章)

周文志回家后,看罢纸条,神色突变。父亲劝他回工地继续做工,但他已彻底绝望,说:“人都散了,没办法做了……”

中午,心生恶念的周文志去姐姐周惠玲家要了炸药;晚上与女友陈某诀别;26日凌晨留下两封遗书;下午辗转坐上了364次列车。

一声巨响,一起震惊全国的爆炸案件就这样发生震惊国人的列车爆炸案,起因竟是如此简单!

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