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站着说话不腰疼”,比喻不能设身处地替人着想,一味讲些大话空话。最近,某地在区委常委会上专门设了一个检讨席,名字就叫“站着说话不腰疼”。当地称,安排这个席位,不是想让人难堪出丑,而是督促干部转变工作作风。

形式虽新颖,针对的还是老问题。

为整治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各地近年来出了不少招。有的地方对干部形象进行测评,划分成捣蛋、闲谈、实干等不同类型;有的投票选出身边的“躺平者”,对上榜人员集中诫勉谈话;还有的给办事拖拉的单位颁发“蜗牛奖”“鸵鸟奖”……目的都是鞭策后进,倒逼干事创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缙云县颁发的“蜗牛奖”奖状(图源:网络)

花式颁奖也好,公开检讨也罢,归根结底是一种“罚”。这种“罚”,不挪位子、不动票子,但事关单位、部门和个人“脸面”,很有些“辣味”,能起到负面激励作用,让落后分子“知耻而后勇”。比如,今年5月,某地要求当月环保考核中排名垫底的3家单位登报作检查。1个月后再考核,这3家单位全部提档进位,有一个还成了第一名。

但有的地方只抓住“罚”,层层加码,结果也会适得其反。比如,有媒体报道,某地一单位因担心领到“蜗牛奖”,在未严格履行相关手续的情况下,突击拆除高速公路沿线300多块户外广告牌,留下不少“执法瑕疵”,“蜗牛”反倒成了“蛮牛”。

图源:网络

治理“躺平式干部”,光“罚”不行,还得“赏罚并举”。实践中,基层常用的干部激励手段无外乎两种:一是政治激励,即提拔晋升;二是经济激励,即物质奖励。

不过现实困难也不少,比如晋升“天花板”问题。从基层人员构成看,事业编占到绝大多数,是开展工作的主要力量。但比起公务员,事业编人员晋升空间小、上升渠道窄,尽管有些人工作能力很强,但由于身份限制还是提拔不上去。有组织部门干部坦言:“很多时候,事业编累死累活都升不了。”

至于物质奖励,以前,乡镇有绩效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财力统筹考核。随着资金发放越来越规范,基层干部的绩效奖励一般按相关政策直接发给个人,不再需要通过乡镇的绩效考评来获得。这对基层来说,少了一个重要激励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这么一盘算,基层能有效运用的激励手段实在不算多,考核工具也比较单一,翻来覆去就那“三板斧”。一些基层干部吐槽,碰到上推下卸的“二传手”、升迁无望的“老前辈”、得过且过的“隐形人”,如果没有足够的惩戒手段优胜劣汰,的确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气短。

中央多次强调,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相比评选反面典型的一时震慑,更要紧的是完善政绩考核评价的长效机制,各种激励手段综合运用,能上能下、可奖可罚。这其中,基层党政机关处于工作一线,对干部能力水平最知根知底,在合法合规基础上,不妨给基层更多考核自主权,既能罚得到位,也能奖得开心

文/钟祺

编辑/九段

受访专家/刘昕(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

欧阳静(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

【预告】本周四(8月11日)晚19:00—20:30,小组邀请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沈斐教授在线授课,主题是“抓住历史主动 推进伟大工程——读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届时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