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失踪”十八载,“水中大熊猫”今在青现身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因为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 大部分的水生物种的分布区域都在急剧缩小,种群数量也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这是发展初期很难避免的情况,好在我国反应迅速,对这些水生物种进行了盘点分类,提高保护等级和加强群众宣传等手段保护,因此真正完全灭绝的物种倒也不多。

其中诸如青海这样的区域的水生物种自然是更加脆弱的,毕竟青海的自然环境较为特殊,物种很难抵御迅速的变化,适应能力较弱。近18年来,青海一直在监测其境内长江流域分布的21种特有的水生生物,几乎所有物种都会被监测到,但唯独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川陕哲罗鲑完全没有发现过。

资料图

在所有的原生环境中,某个物种的消失或者环境的剧烈变化,都会导致这个环境的生态系统产生异变,这个过程叫级联效应。而川陕哲罗鲑在玛可河流域的河流生态系统中算是顶级的消费者,所以它受的应该更大。

为了尽快让生态保持平衡,加速河流环境的修复,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以及青海省水产局等多家单位决定从四川省运输一批川陕哲罗鲑,到位于长江上游的班玛县境内被放生,还有许多珍稀物种也被放生了,比如重口裂腹鱼和齐口裂腹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

至此,消失了18年的川陕哲罗鲑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原产地,展开了熟悉又陌生的新生活。

这种极度濒危的鱼类有何特点?它们究竟经历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们。

川陕哲罗鲑

川陕哲罗鲑体长在37.5-64厘米左右,它是世界上5种哲罗鲑属鱼类中分布最南的物种,因为它是冰川期后才出现的,进化时间太短了,而且长得像缩小般的哲罗鲑,有科学家认为它只是哲罗鲑的一个亚种,但目前没办法证明,只是推测。

资料图

川陕哲罗鲑确实长得很标志。其体型呈现稍扁的椭圆形,嘴钝尖而且特别的大,直接咧到了眼球中部的下方,甚至可以到眼球后方;它有深灰色的背部,银白色的底面,身体和鳃盖上有小十字形斑点。

它们是冷水性鱼类,喜欢栖息在海拔700-1200米的溪流之中,为了保持活性和获取丰富的食物,它们更喜欢流水的环境,最好栖息地附近得有遮蔽物,才能让它们感觉安心舒适。作为栖息地的顶级肉食鱼类,它们的食谱十分广泛,基本上在水中能找到的肉都吃,包括鱼类,昆虫和一些水生兽类甚至鸟类,有时候食物不足,它们也不排除吃腐肉,作为消费者还承担了分解者的作用。

资料图

如此怡然自得且身居高位的鱼类,为何会成为濒危物种呢?

惨遭迫害

川陕哲罗鲑的种群有个特点:雄多雌少。这意味着它们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只有最强壮的雄性川陕哲罗鲑能够传宗接代,而雌性的产卵量又很少,幼体成活率极低。如此的精英式繁殖,导致它们的种群数量一直都不算多。虽然身强体壮,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却很差,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种群下降后,就很难靠自己恢复。

发展初期,我国不能考虑那么多,收集资源的过程中就会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比如砍伐树木,采集沙子和开矿。这些操作都会导致水土流失,甚至让水系产生重金属污染,这样的打击下,适应性多强的鱼类都得嗝屁,更别说川陕哲罗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

但苦难不止于此,水利工程的兴建对川陕哲罗鲑来说是最大的打击。因为这些水电站,水坝,水库等设备会直接阻断和隔绝了鱼类的繁殖路线,让它们无法回到产卵场,繁殖都不能繁殖了,你说种群会怎么样?只能在悲痛中绝迹了。

好在四川大川河中的川陕哲罗鲑坚强地存活了下来,这才让这个物种有延续的可能。2013年6月和2014年6月,川陕哲罗鲑成功进行了人工繁殖,真正的从鬼门关将它们截了回来。

两次特大毒鱼事件曾造成川陕哲罗鲑大量死亡

2005年,青海省水产局局长赵依民向记者证实,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川陕哲罗鲑,在连续发生的两次特大毒鱼事件后,已濒临灭绝。

川陕哲罗鲑属鲑形目鲑科哲罗鲑属,是哲罗鲑属鱼类中我国特有的一种,历史上在西北、西南分布很广,故而有川陕哲罗鲑的称谓。但近年来由于生存河段污染加剧和筑河拦坝等人为因素,它在川、陕地区早已消失,目前仅在青海省班玛县玛柯河地区有存活。据鱼类学家介绍,川陕哲罗鲑于第四纪冰川时期由北方扩散而来,冰期结束后停留在海拔较高、水温较低的河流中生存下来,并成为现在的一个独立物种,属珍贵鱼类,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是研究古气候、古地理变化的重要物证。在2002年11月公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中,川陕哲罗鲑就被列入一级鱼类优先保护种名录。

经过渔政部门多年调查,川陕哲罗鲑分布区仅在班玛县和四川省的阿坝县、壤塘县不足70公里的河段,这一区域又是现存仅有的为数不多的产卵场,毒鱼事件就发生在这一河段。

据记者调查,由于川陕哲罗鲑个大、肉鲜、味美,目前在西南地区非常热卖,每市斤售价就高达200多元。青海省渔业管理总站和渔业环境监测站联合调查发现,有人基于经济利益等原因,向玛柯河内分两次投放有毒液体,力图毒死鱼后再拉网捕捞。

两次特大毒鱼事件造成川陕哲罗鲑大量死亡。根据目击者描述,死亡的鱼小的仅2~3厘米,大的则在1米以上,河面死鱼漂了至少3天,可见死亡数量之大。另据当地群众反映,在四川省壤塘县管辖的团结桥检查站附近有人设置拦河网,因死鱼太多,网被撑破,死鱼漂向下游至阿坝县。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第一次毒鱼事件中,当地群众就捞出30尾以上的川陕哲罗鲑,给本来就极其稀少的川陕哲罗鲑造成灭顶之灾。

赵依民说,青海省水产部门很想摸清川陕哲罗鲑的基础资料,但多年来都没能从河内打捞过一个活体进行人工养殖,现在却被大量毒死,甚至可能造成种群的灭绝,实在太痛心了。“这样的损失不仅仅是死了鱼,更是在基因、生态方面的重大损失。基因是不可再生的,水生动物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这么大的鲑鱼物种,一旦消失,是对不起子孙后代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