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前的1911年4月,在东北奉天(今沈阳)召开了一场万国鼠疫研究会(又称“万国防疫大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国际卫生学术会议。除了中国以外、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来自英、美、俄、德、法、奥、意、荷、日、印诸国,共有34人。担任会议主席的伍连德博士,前不久刚刚有效扑灭东北严重鼠疫疫情。这次会议介绍并交流了许多防疫经验,决定在东北设立“东三省防疫处”,既可推动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也可为此后的国际防疫合作奠定基础。参会者中,有一位是来自上海的英国医生Arthur Stanley,当时中文报道的译名为师当理,后来他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叫作史丹莱(今译名为阿瑟·斯坦利)。

1917—1918

年中国北方疫症

蔓延及防疫地点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工部局专家史丹莱应邀赴宁抗疫

史丹莱医生是英国皇家学院、皇家公共卫生研究所、防疫研究所等组织成员。1898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卫生处成立,史丹莱任第一任处长,对租界原有卫生资源进行重组,构建起传染病监视的初步框架,增加卫生稽查人员数量,建立隔离医院、消毒所等卫生机构。1908年12月上海公共租界出现鼠疫,卫生处在此后持续两年的防疫实战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检疫措施和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完善。此次参会,史丹莱受益匪浅,尤其是伍连德采取的封锁交通等措施,将在日后发挥重大作用。

1917年8月,在绥远伊克昭盟扒字补隆(今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新安镇)的安北天主教堂,又一次夺命鼠疫爆发了。当地人惊恐四逃导致疫情扩散,再由贩运皮毛的商人传至包头萨拉齐等地,两个月内便迅速传播全省,并蔓延至山西、察哈尔,形成三省大流行。1918年1月18日,北京政府派伍连德前往萨拉齐等处调查,确认此疫为肺炎症,与1910年东北疫症相仿,不容小觑。疫情一路南下,随京绥、京汉、正太、津浦铁路沿线扩散,由直隶正定(今河北正定)、山东济南传到安徽蚌埠、凤阳,直逼长三角地区,南京、上海如临大敌,早早便开始防范。

自晚清开埠,上海迅速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公共卫生的组织和管理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加之又有此前防疫治疫的经验,所以,当时执掌江苏军政大权的北洋军阀、江苏督军李纯,于1月23日迅即邀请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卫生处处长史丹莱到南京,商榷防疫事宜。史丹莱向李纯建议:“查疫与隔离两事,尚不足防肺疫之传布,其绝对必要者,今在禁止染疫之人往来各地,故由疫地赴他处者,先须留验七日,察明无疫,始许他往,南京急宜行此重要防疫法。”双方约定继续保持密切合作,南京方面负责从官方渠道搜集疫情信息及各地防疫经验,作为编制防疫办法的依据,而史丹莱则提供专业经验供南京地方当局采用。

1918年2月,《江苏省公报》公布江苏省会(即南京)警察厅制定的《防疫布告及办法三十七条》,向南京地方商民普及个人卫生及防疫常识,并规定:花市大街基督医院、游府西街须藤医院、鼓楼大街马林医院三处为临时防疫医院,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应就近送往妥速医治,同时报告警察署所施行消毒;下关、浦口等车站码头,不论上下车船之客,如经检验认为有传染时疫者,立即送往浦口特设的防疫医疗所隔离医治,所有医疗费用由警察厅核发,不取患者分文。

马林医院(20世纪初)

督军公署隔壁“一枝园”燃爆鼠疫

3月19日,山西在经过78天奋战后宣布全境肃清鼠疫,北方局势初定。人们还没来得及高兴,国内各大报纸于3月21日又爆出新闻,尽管南京已经采取一些防疫措施,但城中还是发现了鼠疫。

最早发现鼠疫的地点竟在南京城区中心,与江苏督军公署仅咫尺之遥的珍珠桥一枝园,这里有一家成衣店——福兴机器缝衣店。3月上旬,店里一学徒在修补一批来自安徽的军服时突然患病,三日内即亡,观察其症状似为传染性肺炎(当时称为肺疫),此应为南京首例病例。两天之后,成衣铺经理也患病死去,症状与学徒相同。接着,该店又死二人。另据报道,这家店铺其中一间房间同住六人,有两位济南来宁的客人率先染病而亡,其余四人亦相继死去。

紧接着中招的竟是两位医生。曾前去一枝园为成衣店患者诊病的秦汉卿医生,回到松涛巷家后不久即染病,由畏寒转发热,仅数小时便呕血而亡。更不幸的是,前来给秦医生诊病的另一位医生殷伯衡,回家后也死了,连帮他拉车的车夫亦同时毙命。次日,秦、殷两医生的家人多人也相继而亡。

一枝园爆发疫情后,江苏省会警察厅卫生科科长彭某(一说潘某,疑为译音)因抵触防疫条例,拒向外国医生通报疫情被撤职,警察厅长王桂林亲自代理卫生科长职务。

经江苏督军李纯、省长齐耀琳筹措经费,江苏省会临时防疫局于3月17日成立。临时防疫局最初设于中正街上江公学,后迁至五马桥防疫官署,总办俞寿璋,会办王桂林、朱振仪、陈超衡。防疫局事务千头万绪,中外医生受命四处奔走。他们到车站、码头指导检疫,每日汇总公布各区发现病例报告表,研究消疫与预防对策,以防疫病蔓延。各医院在此期间每天上午十一点半即停止门诊,全体人员从事制作“防疫面具”(口罩),每只售价一角。城中最大的鼓楼马林医院,医院护士及英文学校妇女均参加赶制,3月19日当天制作口罩千只,立刻售空,次日中午又售去八百只,显然供不应求。街上行人皆带口罩,以防疫气从口鼻吸入。

上海方面亦积极提供支持,史丹莱医生再次赶赴南京,与马林、史密司、史龙、郝芝生等外国医生一起,协助防疫局工作。

临时防疫局

发现疫症报告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及时中断沪宁、津浦铁路,果断封城

紧锣密鼓的处置依然没有遏制疫情在南京城内的快速多点爆发,由城中传到城南、城北,纱帽巷、南市楼、五马桥、淮清桥、信府河、润德里……多处发现疫情。

据报道,截至3月21日,南京全城共发现肺炎疫症18起,其中16起与成衣店相关,另外还有两起分别在下关和南门外,呈蔓延态势。一时间,市民惊恐万分,流言四起。倘若南京疫情失控,顺沪宁线一路南下,蔓延至上海,则一发不可收拾。为阻断疫情传播路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于3月20日召集本局、沪宁路局医官及沪埠各轮船局负责人开会,决定中断沪宁间水陆交通。史丹莱也紧急建议江苏督军李纯,立即中断津浦线下段开往浦口的铁路交通。

3月21日起,沪宁、津浦铁路相继中断南京方面的客运交通,沪宁火车只开到镇江为止,津浦铁路也停售由南京上车的客票。在镇江南京间客车停驶后,传言镇江、扬州方面也有疑似病例。上海医学会及工部局外国医生曾建议将沪宁铁路客车开至常州为止,然经沪宁沪杭甬铁路管理局局长任传榜核实,并无此事,更严格的停驶计划方未实行。南京不但中断了铁路客运,水上运输也得到管控。先是江苏水上警察厅加强对吴淞口往来扬子江上下游船只的检验力度,饬令吴淞防疫院医员司事等认真消杀,后又禁止长江航运客轮从南京、镇江上下。南京对外水陆交通一时断绝,既阻断了外来病毒继续进入,也可防止向疫情其他城市扩散。事实证明,“封城”举措即使在今天也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在阻断向外扩散的同时,南京城内的管控也进一步升级。根据防疫局要求,警察通知各区居民、商铺在门前撒石灰消毒。督军、省长公署在进门处设立消毒室,外来办事人员需经医官检验方可进入。警察厅宣布自3月21日起,全市公共娱乐场所,包括茶馆、酒肆、戏园、花舫、公共游乐场等全部歇业。继金陵大学等教会学校自3月18日起停课后,省立各学校也于23日暂行停课。各种举措之下,南京街巷行人稀少,市面门可罗雀。

1918年7月23日,

沪宁铁路通

上海积极备战筑起第二道防线

上海方面不仅在紧锣密鼓帮助南京对抗疫情,其华界、租界各方也积极做好防疫准备,筑起第二道防线。

3月22日,淞沪护军使署召集成立淞沪防疫会,由淞沪护军使卢永祥、淞沪警察厅长徐辅洲分别担任正副会长。防疫会在南市十六铺码头和沪南、沪北两车站设立检疫所,并在沪北的公立医院和沪南的沪军营中设立医院,专门收治染疫患者。公共租界工部局卫生处也在法新租界宝隆路德文学堂原址设立临时防疫医院。淞沪警察厅、各租界捕房负责宣传防疫知识、督促清洁环境及消毒、灭鼠等工作,要求客栈、旅社详细登记长江各埠来沪旅客信息,发现疑似患者立即上报。江海关、十六铺码头则禁止如鸡鸭禽类或污秽货物入关、上岸,以免传染时疫。在此期间,上海曾发生两起疑似患者死亡病例,但经卫生处查核,确认并非鼠疫致死。

在沪宁两地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来势汹汹的疫情终于得到遏制。3月23日以后,南京地区再无因鼠肺疫致死者(据报道,此前疫死者计19人,另说23人)。

局势渐稳后,沪宁铁路镇江至南京段、津浦铁路浦口北行客车分别于3月29日、30日恢复通车,但只售头等客票,二等、三等客票仍暂停售。对旅客的防控也没有放松,除需持防疫局开具的检疫证明购票登车,还要求沪宁来往车辆的旅客在车上购买口罩,在抵达下关、浦口等地时佩戴,否则就要由路局医员扣留查验,取得查验员保证书后才能放行。

4月1日,南京各学校复课。4月2日,南京防疫会报告:“今日下午防疫会在事务所开会,防疫分区六所皆有报告,此六区于十日内皆由华医士办事,西国医士时时相助而已。今中医士皆以为南京已无疫症,自三月二十一日庞夫人(注:疑为松涛巷潘妇之讹音)染疫故后并无新发现,城中时有新疫症发现之谣,所有疑似症候均详加察验,多证明实非疫症。兹得会众同意,将上情宣布。”

4月6日《申报》报道:“各国西医已签字,认宁垣疫症已灭,临时防疫局准本月十二日撤销。”4月8日,江苏督军李纯、省长齐耀琳发布通电:“宁垣自(3)月初发生疫症,当即切实筹防,设法扑灭……现据各警厅防疫局等查报,省垣等处现已一律扑灭,可无继发之虞,并经中外医士详加考验,业已决定认省垣为无疫区域,津浦、沪宁两车业已照常通行,此外民轮各船亦皆照常开驶,毫无留难之事。”

1918年长三角区域防疫阻击战,堪称1917—1918年鼠疫大爆发的收官之战。这场鼠疫横行中国北方大半年,造成各地生命财产巨大损失,终被沪宁联手斩断南下魔爪,随即被完全扑灭。当前,新冠疫情肆虐下,这场百年前的防疫战,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相信,随着公共卫生意识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应急处置方式的不断完善,人类战胜疫情将指日可待。

(本文选自2022年第4期《上海滩》杂志)

8月13日(本周六)下午3:00,五台山先锋书店举办薛冰老师新书《家住六朝烟水间》阅读分享会,欢迎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觉得不错,请帮转发或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