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澎湃新闻完成B轮融资的消息,成为两天来业界和学界热议的焦点。

依托于《东方早报》而生的澎湃新闻,是国内最早进行全面转型的主流媒体之一,希冀于打造以原创新闻为主、聚合优质时政思想财经文化类内容的全媒体新闻资讯平台,澎湃新闻实属敢于博浪的第一批“下海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从当时的媒介环境而言,2014年澎湃新闻的诞生虽然引发业界的关注,但是,不看好前景者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当时媒体深度融合刚刚起步面对新闻内容的变革、技术的壁垒以及横冲直撞、发展迅猛的新媒体,纵然是业界自己都在怀疑“主流媒体是否能够办好新媒体”?由此,质疑之声一直就没断过。

时至今日,经历了发展中的各种沟沟坎坎,澎湃新闻成为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领跑者之一,目前拥有APP、IPAD、PC和WAP四端,兼具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多个平台,新闻内容全网分发,拥有很强的社会的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

澎湃问吧英文项目Sixth Tone(第六声),从“澎湃问政”官方权威政务平台,到“湃客”专业创作者平台,及至正式推出“澎湃号”“澎友圈”两大功能,让澎湃新闻客户端内的原创+自媒体/政务+社交的平台化内部生态初具雏形。

如今的澎湃新闻更加强大,继2016年12月,六家国有独资或全资企业对澎湃新闻网运营主体——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以6.1亿元战略入股之后,8月8日,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独家出资4亿元,对澎湃新闻运营主体增资入股。增资完成后,上文投成为澎湃新闻第二大股东,上海报业集团仍为控股股东。

至此,澎湃新闻股东单位增至8家。除上海报业集团和上文投,另外6家股东是:上海久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百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在此基础上,澎湃新闻宣布新一轮发展战略,包括澎湃智媒开放平台、澎湃明查中英文网站、澎湃科技频道、数字内容生态实验室、澎湃esg项目等5个涉及内容、技术、运营的新板块全面启动。同时,澎湃新闻还同步启动了“中国城市文化品牌计划”“新消费品牌合伙人计划”“澎湃好物伙伴计划”“城市更新大会”等政务、商务、服务项目。

不难看出,澎湃新闻的野心并不仅是如此,稳居国内主流媒体第一方阵仅仅是其小目标,而其发展转型成为引领型、赋能型、全球型的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才是其大目标

澎湃新闻传递给业界的信号并不仅仅是信心,我们都知道湖南广电一直倡导的是“不创新,毋宁死”的创新精神,而澎湃新闻则是强调“不发展,毋宁死”的攀登精神,从澎湃新闻的发展轨迹来看,给业界也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的融合案例。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媒体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媒体自身能够完成的艰巨任务,需要得到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同合作。

澎湃新闻能够有今天的成绩,既有自身努力的因素,也有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其发展前景的超前谋划和鼎力支持。比如,连续两轮的融资,我相信包括上海市委宣传部等上级部门亦是重要功臣。

为此,省市县相关媒体在推进融合进程中,需要做到“两过硬”,既要通过主动融合,让自身无论是新闻采集,或是运营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能力过硬,让上级领导看到深度融合的巨大动能;同时,要具备长跑的过硬本领,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短期风光,而是要有持续奔跑的能力。

如此,才能够收获战投者和上级领导的关注和信心。

其次,既要有融合的眼光,又要有应付变量的勇气和能力。

所谓融合的眼光,针对于大部分媒体而言,想来并不是难事,但是否能够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则是当前媒体深度融合的一大症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有两种融合样态需要值得警惕。对于很多媒体来讲,等、靠、要成为常态“给多少资源、给多少补贴,就融多少合”,成为很多媒体领导的口头禅。实际上,这是自误前程,这类媒体就算是资源、资金匹配度很高,最后仍然是落得个干干净净。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将媒体融合当成一种门面,平时束之高阁,需要展示时则临时启动;或者说看似创建了很多所谓的新媒体,实则是只融了表面,既没有深度之说,也没有运营之意,成为弃之可惜,留之无用的“假媒体”,这种现象在当前的很多媒体中成为常态。

媒体融合是什么,想来不用在此费口舌,往大了说,是主流媒体面对新形势必须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而往小了说,则是传统媒体生存下去的唯一机会。

由此,眼光有了,就要有深度融合的勇气和应付所有变量的能力,确定好融合目标和路径,就要敢于在体制、机制以及人才使用上有大动作,一切将媒体融合做的不好归咎于体制机制,都是伪命题。从总台央广敢于将王冠主持的《王冠红人馆》栏目打造成为总台首个融媒体广播项目试点,到省市台已成立个人工作室,说明体制机制并不是障碍,而是需要主动作为,才能寻找到融合先机。

当然,一切的变革一定要坚守一个初心,那就是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地域和媒介特点实施媒体融合,而非追求高大上的面子工程。

至于各种变量,包括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各种困扰,想来既要依靠上级领导的支持,同时要敢于走出去,与国有资本实施战略合作,依靠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善于运用资本运营,壮大主体事业。在这方面,澎湃新闻为此走在了前面。

再次,既要有技术改造的能力,亦要有内容为王不变的决心。

技术一直是传统媒体的短板,尤其是人才的匮乏和应对技术变革的能力成为不少媒体相形见绌的主要问题。

基于此,既要善于借用“外脑”的重要成果,同时善于培养自己的技术核心,实施结合自身特点的技术改造。同时,对于包括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出现,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找到与自身媒体相符合的变现途径,不断抢占互联网新技术的新高地。

从媒体融合较为成功的案例来看,内容创新依然是制胜武器之一,缺少了核心内容的持续输出,就失去了媒体融合的根本。需要指出的是,主流媒体不要过多关注于所谓个体新闻的10万+,而是要形成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的生产机制,持续是内容创新的关键词。

总之,包括澎湃新闻、封面新闻以及总台、芒果TV等传统媒体的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即将进阶到下半程,虽然路途依然泥泞,但前景可观。当然,业界需要更多澎湃新闻持续“澎湃”,需要更多有效的转型范式,需要更多融合样本,这也是澎湃新闻此次融资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