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受疫情反复带来的影响,多国物价普遍上涨,国际通胀严重。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物价总体平稳,但仍趋于上涨态势。实体经济受挫严重,不少企业裁员、降薪以削减开支,老百姓对于物价的敏感度更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一直致力于物价维稳,但在疫情冲击之下,去年下半年的通胀水平达到了近十年来的峰值,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需求不足。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恢复,中国的通胀水平将迎来上升。面对即将到来的通货膨胀,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石油化工产品价格上升

今年涨幅最明显的便是汽油价格,持续五轮的油价上涨,让车主们苦不堪言。诸如“油箱一满,倾家荡产”的油价段子,虽有夸张,也切实表达了油价带给生活的不利影响。

受国际纷争的持续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国内成品油价格持续走高。石油价格的上涨 不仅增加了车主的用车成本,也会带动一系列下游产业的价格上升。

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必定会带动诸如沥青、橡胶、塑料袋等下游产品的价格上涨。产品成本增加,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买单。

二、化肥价格走高

化肥的生产离不开石油,作为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游产品。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必定会增加化肥的原材料成本。俄乌冲突也影响了俄罗斯的钾肥供应,从而导致化肥价格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油价格的上升不仅增加了化肥的材料成本,同时也提升了运输成本。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化肥使用量巨大,在目前供不应求的大形势下,化肥价格上涨成为必然。

三、粮食价格提升

“民以食为天”道出了粮食的重要性,但目前来看,下半年我国粮价有上涨趋势。受到油价、化肥价格影响,粮食的种植,运输成本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遭受新冠疫情影响以外,今年爆发地缘冲突的两国都属于全球重要的粮食出口国,受两国影响,大大削减了两国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际粮价的明显上涨,将影响到国内的粮食价格。

我国素来大力发展农业,虽然国际粮价上浮,但我国粮价相对稳定。即使近两年天气多变,对于农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但维稳粮价,稳定民心,是我国现阶段应对国际通胀的。

四、蔬菜和肉类还会再涨

世界各国对于食品的需求是只增不减的,但目前国际市场上,众多粮肉品生产国出口受阻,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食品价格的上涨,意味着生活成本的提高。

伴随着运输、肥料成本的增加,蔬菜和肉类这两样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打破了稳定,特别是猪肉价格再次冲破20元大关。前些年的猪肉大涨,掀起了国内一大波养猪热潮。但随着生猪存栏量的上升,饲养所需的各种农作物需求量激增。随着生猪数量的上升,养猪所需要的农作物饲料的数量也随之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米是养猪的主要饲料,但我国玉米储量少,难以满足目前市场的巨大需求。受国际通胀的影响,玉米价格持续走高,猪的饲养成本大大增加。对于众多养猪人来说,肉价的提升速度还远远赶不上成本的增速,利润仍在减少。

疫情之下所实行的封控,大幅减少了蔬菜和肉类的市场供应。蔬菜采摘和储存期短,运输成本高,根本经不起长时间的折腾。大批的蔬菜烂在了地里运不出去,市场整体却供不应求。

肥料、饲料的价格上涨,增加了蔬菜种植和牲畜养殖成本,运输成本的提升也给价格维稳设置了层层阻碍。成本的上升,推动了蔬菜和肉类价格的一涨再涨。

小结

化肥作为石油的下游产业,直接影响着粮食、蔬菜和肉类的成本,油价的上涨牵一发而动全身。油价上涨我们可以通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等方式来避免,但事关生活的粮食价格却不容忽视。

未来几个月石油、化肥、粮食、蔬菜和肉类这四类产品价格或许会上涨,其主要原因便是国际通胀带来的输入性通胀。但面对物价上涨我们也不必惊慌,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这种局面必定不会持续太久。对于即将到来的通胀,你做了哪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