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

中国国家级新区总数共有19个,其中8个在东部,2个在中部,6个在西部,3个在东北。兰州新区是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不同与其他东西部沿着城市边界蔓延出来的新型城市,兰州新区10年前从毫无城市化资源禀赋的“荒滩”起家,一度不断承受质疑,并打破质疑,用跳跃式的发展构筑梦想新城。

兰州新区,这座西北新兴之城,其出生、成长、突围、崛起之路,每一个阶段都反映着中国西北城市经济发展的逻辑。同时,也给同行的探索者,提供了发展的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质疑声渐无

今年是兰州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的十周年。在近期公布的国家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园区中,兰州新区榜上有名。而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一直位于19家国家级新区第一位,这个耀眼的排名,凝聚了耕耘者不凡奋斗的缩影。

互联网时代,人或者城市,都有可能在一瞬间,被推到风口浪尖。兰州新区的公众视野里,呈现着不断承受质疑,不断打破质疑的发展语境,他的成长和变迁,属于意料之中但又豁然意外的蝶变。

与5年前因为稀少人口而备受质疑的极不情愿相比,当下的新区人,专注在发展扶摇直上的荣光里,让十年终能磨成剑,得以印证。

城市经济发展用成绩说话,新的荣光,正是由无数已兑现的答案书写。

2010年到2021年,兰州新区经济总量从不足5亿元快速增长至300亿元,增长了59倍,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超20%。颇为瞩目的现象是,自2017年以来,其增速始终领跑国家级新区。

西北城市快速崛起的需要探索与发展禀赋本质相契合的路径,兰州新区在跌宕起伏中,已轻车熟路。

刚刚过去的2022年第一季度,疫情仍然扰动经济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兰州新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之下,依旧促成总投资百亿以上的新能源项目签约落地。在餐旅生活性消费、房地产销售等三产指标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兰州新区一季度GDP增长12.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5%,固投增长18.7%,进出口额增长30%,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

“兰州新区已经由一个农业村镇快速崛起为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活力新城,迈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这是2022年初兰州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做的历史回望。

这位城市的主政者接地气的回答了来时之路,也暗含着当年创业的艰辛,其实兰州新区本是“脱胎于农业村镇”的现代化新城。

每个国家级新区自设立之时,从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布局等方面,均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总体布局的考量要求进行规划。并通过区域内实施更加开放和优惠的政策,鼓励和激发自身创新活力,在制度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等层面进行不断探索,进而达到以点串线、以线连片的示范效应。

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批复兰州新区成立,其定位及目标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带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我国向西开放。

在当月正式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国函〔2012〕104号),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市北部,涉及永登县中川、秦川、上川、树屏和皋兰县西岔、水阜6个乡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续5年逆风翻盘

与其他中西部沿着城市边界蔓延出来的新型城市全然相反,兰州新区10年前从毫无城市化资源禀赋的“荒滩”起家。距离兰州市主城区近70公里,即使在今天、其广袤连片的盆地最本质的样貌,依然迸发西北之城的独特气质。如今城市已经木秀于林,一切显得如此神奇。

在成为国家级新区之前,秦王川盆地是一马平川的荒滩。受制于西北内陆和自然条件,没有大规模的产业和制造业,也没有其他同类国家级新区的城市带优势,村庄、农田暗合着主政者最初视野中的“农业村镇”,崛起之路并不平坦。2017年以前,因为兰州新区开发建设面积较大而人口稀少备受网民诟病。

罗马不是一日之功,新城成长也有发展的逻辑,唱衰的论调甚嚣尘上时,兰州新区已经完成了市政建设,包括道路、桥梁、生活配套设施。但兰州新区并不接受这个标签,他们希望有回应指控的“拳头”。

这只“拳头”就是产业引入和布局,随着产业的成熟,人口会逐渐导入,人口再带动产业增长,尤其是服务业的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当年 “人气”不旺的争论,或许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从出生之初,它担负的使命就非缓解人口和土地资源压力的居住区,而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在这样一片“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如何实现“增长极”的蓝图构想?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鹏博士在2020年接受媒体采访的话说,“当下看到的‘加速度’和‘增长极’的背后,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其发展空间格局和功能框架的坚实落地,也有其不断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强带动性项目的支撑,同时兰州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谈及兰州城市的“进化论”,杨建忠这样总结兰州新区的翻盘路径,“改革由学习跟跑向示范领跑转变,发展由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向产业支撑带动转变,呈现出政治生态清明清朗、营商环境领跑西部、改革开放活力释放、人才产业倍速集聚、经济高质快速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崭新气象。”

“学习跟跑”是一个相当长阶段的储能。主政者先后拜师重庆两江新区、上海浦东等地,就未来发展方向、开发建设中的问题、人才引进经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问题考察“补课”。

创业伊始,当同期其他各国家级新区依靠地域和区位发展优势兴起时,兰州新区还在弥补“先天不足”,在奋力布局基础设施,改善城市整体空间格局和优化完善功能框架,为投资拉动、提高经济内生动力下功夫。

最终,兰州新区得到了深耕基础领域、夯实了承载发展的基本盘,促进城市资源要素的多向流动,呈现出后发优势,这个将宜居宜业作为建设发展目标的新兴之城,在规划之初发展主线日益清晰。

质疑声喧嚣之后的第二年,发展成果已有逆风翻盘之势, 2019年,兰州新区经济增长18.5%,增速位列国家级新区第一位,而从此,经济增长速度开始领跑全国国家级新区。

锚定方向后,兰州新区坚持未曾松懈的闯劲和拼劲,快速前进。在杨建忠看来,兰州新区已经构建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新能源汽车、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集群,为打造西部现代产业集聚区的布局已见雏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肃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甘肃从省级层面绘制新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大力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对于“年轻”的兰州新区来说,以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城市快速崛起的“基因密码”。

4月23日,一次省级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兰州新区,兰州新区坦然打开城市的 “毛细血管”,让媒体聚焦“田间地头、城市社区、工厂车间”等的基层一线,用多角度的方式为公众透视发展的细节。

其中移民安置、现代农业、生态保护、新能源材料等领域方面的成就,已彰显出这个后起之秀正在打造自强自立的产业链和并承载更多的民生责任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建设中的兰州新区甘南实验中学项目,目前该项目初高中部教学楼及宿舍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初高中部食堂主体施工及其他工程的后续施工。

为实现灾区群众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长治久安,兰州新区承接的灾后重建移民搬迁安置农村住房项目,正在解决陇南等灾区人民生活后顾之忧,主包括道路工程、电力及通信工程、燃气工程、社区配套服务中心、医疗卫生及养老服务中心、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等。目前主体封顶2440户,竣工验收1000户,搬迁入户850户,约3500名移民已入住。

兰州新区已经开创了现代农业双创基地,依托新区全域现代农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公园建设,打造集中药材育苗、食用菌种植及精深加工、绿色果蔬种植、农产品加工生产、冷链物流、科研培训、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总占地22885亩,分为两期建设,总投资18.4亿元。项目建成后将为周边农户创造就业岗位2000多个,带动群众巩固拓展脱贫致富成效,形成西北区域中药材育苗基地、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高端有机果蔬生产基地。

西北最大的花卉基地花满飘香,兰州新区农投集团花卉产业基地。该基地内种植花卉品种约30种,基地满产可日产切花玫瑰30万枝,年产可达1亿枝,销售区域基本覆盖国内所有花卉市场。截至目前,花卉已出口新加坡、韩国等市场,逐步打破了南方鲜切花卉市场“一枝独秀”的局面。

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石化产业链延伸、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材料后加工四大产业板块及上下游一体化配套产业,全力打造规划面积最大、产业门类最全、承接产业转移基础最好、安全环保标准最高、智慧管理运营最优、转化科研成果条件最佳的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前,园区开发面积约40平方公里,其中东区16平方公里内基础设施全面建成投用,满足项目建设及生产运营;西区18平方公里基础配套快速推进,已引进项目160余个、落地产品700余种、总投资超400亿元,康鹏、鑫隆泰等50多个企业投产运营,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规划建设专用厂房600栋、开建200栋、投运74栋。东方希望硅产业园巨化新材料产业园等百亿项目加快建设,12平方公里光气产业园规划建设,带动精细化工及下游产业在化工园区聚集,力争“一四五”末打造当地首个投资规模、产值过千亿的产业园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30日,兰州新区首列南亚国际公铁联运货运班列在中川北站铁路口岸启程。这既是兰州新区通往南亚地区的首条铁路货运线路,也是兰州新区继开通中亚、中欧陆海贸易新通道班列之后,发往南亚地区的首列国际货运班列。

现代商贸在这里打开通途,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是兰州新区依托马家坪 -中川-朱家窑铁路和包兰、兰新铁路主干线,打造的空铁海公多式联运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园,是交通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国家兰州陆港型物流枢纽辅枢纽。2021年成功跨入我省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的大型商贸物流园区,2021年被评为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示范区。园区规划面积1.2万亩,规划建设铁路装卸线14条、货物吞吐量1200万吨。截至2021年底,“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到发427列、货物吞吐量达800万吨。

在这块土地上,热情坚守和专注是一种特质,这些举措实施和任务的完成,带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实现大飞跃。经济总量从2017年的175亿元快速迈过2021年的300亿元关口,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总收入均实现倍数增长,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0日上午,兰州新区与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举行碳材料项目视频签约仪式。此次签约的碳材料项目拟投资60亿元,将为兰州新区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带来聚集效应、助力新能源产业延链强链,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兰州新区模式

作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国家赋予其的“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极、地、台、区”战略定位。

他的建设者们,坚定不移以“先行先试”探索发展新路径,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出类拔萃。

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一直是兰州新区发展现代产业经济的作为主攻方向,并使得“兰州新区模式”在发展中掀起风浪。10年的历程,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860多个、总投资4600多亿元。有人细算这份“答卷单”,一年近90个项目,每个4天就有一个优质项目落地,这是国家级新区发展历程中独特的“兰州新区现象”。

发展动能活力来源于营商环境的激发,优良的营商环境让兰州新区发展前景广阔、商机无限。近年来,兰州新区深入实施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国资国企等“九大改革”。率先实施“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和“区域评估、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简易审批流程,项目投资、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时限全国最短,蝉联“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荣获“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绿色金融改革成效甘肃省第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有观察者称,这在缔造营商环境的“保姆式”服务。

新兴发展动能加速成长,作为全国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兰州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成就不菲。近年来,兰州新区坚持“以产业带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提能级”,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7%,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1.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实至名归。

在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航天特种材料、新型抗肿瘤药、抗艾滋病药等74个项目入驻孵化,入选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位于新区的全球首个千吨级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在全国多地推广,成为产学研项目就地转化典范。

内陆型新城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打开对外贸易的天窗,3月30日,兰州新区首列南亚国际公铁联运货运班列在中川北站铁路口岸启程,这既是兰州新区通往南亚地区的首条铁路货运线路,也是兰州新区继开通中亚、中欧陆海贸易新通道班列之后,发往南亚地区的首列国际货运班列。兰州新区立足区位和交通优势,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港、铁路口岸3个开放平台和粮食、肉类、跨境电商等8个特殊口岸业务走强,铝期货指定交割库规范运营,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对甘肃省增量贡献率超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兰州新区已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活力新城。

通过自身打造的优势,让城市竞争力突飞猛进,这里已经有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便捷的优质服务,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彰显着独特魅力,提升了城市的虹吸效应,也正在成长为人才新城,。

2月13日,兰州新区春季人才招聘会吸引了5.5万余人现场求职。人才住房、职称晋升、子女入学、就医、“零门槛”落户等优惠政策同步落实,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先后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重大改革创新试点,荣获“联合国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中国领军智慧城区”“绿色发展优秀城市”。诸多荣誉加持之下,兰州新区俨然成为全面推动经济总量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因为快速发展,兰州新区成为新城崛起的学习样板,成为其他城市“朝圣”的对象,一时间,诸多省内外政务考察团竞相前往,就发展经验“寻经问道”。西北内陆型城市创新发展,产业机构和发展模式转变,兰州新区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兰州新区正处在大有可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兰州新区将紧盯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抢抓‘一带一路’‘黄河战略’等重大机遇,围绕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兰州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认为,经过十年的高速高质量发展,站在了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历史新起点。

“全省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大的潜力和希望在兰州、在兰州新区”——2021年底的省十三届十五次全会上,甘肃省委从政治高度、全局角度、现实维度再次赋予了兰州新区新的使命。

10年磨剑的兰州新区早已今非昔比,在最近的《兰州新区改革发展成就综述》中,兰州新区一张蓝图绘到底,力争“十四五”时期GDP、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保持在20%左右,到2025年GDP达到千亿元、人口超过百万。

兰州新区再度开始进击,于这座城市而言,在新的机遇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